李志軍:發展生物產業還需政策大力扶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5:06 國際商報 | |||||||||
李志軍 生物產業已成為當今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帶動作用。其也是未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正在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新一輪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生物產業在解決人類食物、資源、環境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生物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而目前我國生物產業正處在起步階段,為適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升級,政府應根據生物產業發展特點及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提高我國生物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現已擁有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生物技術科研隊伍,北京、上海、天津、長春、深圳等地是國內重要的生物人才密集區。以北京為例,該地區有“四院四校”(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有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占全國生命科學領域總數的41%;863等重大國家計劃的經費每年約有1/3以上投在北京。 改革開放后,我國共向國外派遣32萬余名留學人員,其中60%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現在,許多人學有所成,有的已經回國創業。據統計,在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學》、《細胞》以及《科學》等生物醫藥雜志中,中國人為作者之一和作為主要作者的論文數占總數的57%。 目前,全國有一大批生物技術成果或已申報專利、或進入臨床階段、或正在處于規模生產前期階段,具有較大的產業化前景。 生物技術自20世紀50年代產生以來,已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醫藥、衛生、化工、環保、能源、海洋開發等領域,在解決人類食物、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目前,生物技術主要應用于醫藥、農業領域,在生物化工、生物環保、生物能源等領域也有一批企業,展現出較好的發展前景。隨著跨國生物制藥企業將研發中心向我國轉移,以及一大批留學人員紛紛回國創辦企業,近幾年生物技術企業數量迅速增加。在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的發展勢頭,2003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8.3億元,完成銷售收入133.5億元,同比增長14.5%。北京的生物制藥業穩步發展,企業已發展到目前的20多家,“天壇生物”、“北大未名”、“四環生物”等優勢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天津從事生物醫藥、診斷試劑、生化藥物、干細胞研發、生產活動的公司有60家,其中多數是近年成立的中小公司,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因藥物成為天津生物醫藥生力軍,診斷試劑快速發展,干細胞研究及工程產品產業化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生化藥物已經具有相當的產業規模,生物芯片初步具備了產業化條件。2003年天津市生物技術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占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8.9%。 生物與醫藥產業已成為長春市經濟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到2003年底,長春市已有醫藥企業297戶,其中制藥生產企業91戶,在91戶制藥工業企業中,生物企業36戶,中藥企業23戶,化學制藥企業32戶。 目前,全國正在興建的各類生物醫藥園區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有60多個。這些園區的建設促進了生物醫藥企業的集聚化發展,吸引了一批留學生回國創業,對加速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正在形成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創新研發基地,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生物工程和與醫藥產業基地(大興工業開發區)為產業化基地的三足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在京“大院大所”為背景,以生命所、芯片中心和蛋白質組中心為主體的園區創新體系,同時也正在形成以國內外著名企業為主體的生物醫藥產業化隊伍,聚集效應已開始形成。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了一批國內外著名的生物技術企業落戶開發區。天津華立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開發區建立生物技術產業園,諾和諾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諾維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美國診斷試劑公司DPC 中國分公司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天津合作,在開發區成立了國家雜交稻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分中心。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國內著名的生物技術產業基地。 長春已形成以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為龍頭,長生科技、金賽藥業、長生基因藥業、亞泰生物、長春海王藥業、長春三九藥業、吉林修正藥業、長春博泰醫藥、東北師大基因工程公司等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企業群。 深圳的高技術企業主要集聚在高新區,高新區內有生物工程孵化基地等產業集聚性空間布局,高新區內集聚的主要是生物醫藥類及其相關企業,并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生物產業發展在科研開發、產業化等方面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發展中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生物制品大多是由歐美等醫藥發達國家發明的,我國目前生產的品種大部分都是專利過期的仿制品種,因此在生產技術上與國外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生物產業基本上還處于跟蹤研究和仿制階段。 目前我國生物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研究開發投入與跨國企業相比有巨大差距,缺少擁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和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產業配套能力較弱,缺乏下游產業,產業鏈條未形成。支撐技術、生產裝備比較落后,缺少生物技術發展的支撐產業和服務業,基礎設施較差。 由于全社會缺乏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生物企業融資困難。生物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難是眾所周知的,這主要由于中小企業貸款沒有規模經濟性,使銀行貸款的單位經營成本和監督費用上升。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貸款風險太大也使其從銀行融資難上加難。目前,銀行貸款主要以抵押貸款為主,抵押物多以固定資產、存貨等有形資產為主,專利、信譽、商標等無形資產很難作為抵押物貸到款。而生物技術企業發展的初期資產主要表現為科研人員的技術、產品專利等無形資產,這就使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初期抵押貸款具有難度。我國風險投資退出途徑不通暢,發展受阻。深圳中小企業板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板,還起不到風險資本退出途徑的作用。 現行稅制和稅收政策也制約了生物產業的發展。 第一,生物企業稅賦偏高,實際稅負高于傳統產業。 生物企業產品的成本結構與一般產業不同,能抵扣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不斷降低,以研究開發費、技術開發費、中試費用、技術引進費用為主的間接費用所占比重不斷上升,這些開支一般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納入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從而造成技術含量越高,稅收負擔越重,成本越高,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第二,“免二減三”政策不適應生物企業發展,因為生物醫藥企業需要較長的研究開發期,從成立到盈利時間比較長,至少3~5年其產品才能獲準上市銷售。 第三,國家對生物行業的稅收優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以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1994年發布的《關于調整農業產品增值稅稅率和若干項目免征增值稅的通知》中,規定了生物制品企業可依照6%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并可由其自己開具專用發票。但實際上生物制藥行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6% 的稅收優惠很難享受到,這也使國家制定的對生物制品行業的扶持力度大打折扣。 現行藥品管理與醫療管理體制也影響了生物產業發展。 一是目前醫療體制仍沿用計劃經濟模式,醫生的價值沒有體現,出現“以藥養醫”現狀;二是藥品流通市場不規范,藥品招標同時壓低了醫院和企業的利潤,造成流通環節利潤過高。藥品招標過程不規范,企業認為國內的政治體制環境不具備藥品招標的條件;生物制品定價多次降低,企業利潤空間太小,不利于企業正常發展和技術創新。企業反映,全國每年醫藥企業在醫療機構流失的利潤在1000多億元以上,如果有一半用于新藥研發,就可以大大促進產業發展,所以國家急需改革醫療衛生管理體制、醫療保險體制,實行醫藥分開,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九個政策建議 第一,編制《全國生物技術及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生物產業基地 明確生物產業內涵,加強對各城市、區域生物產業功能分工的指導,推動全國生物產業合理布局,建立生物產業基地,逐步形成幾個生物產業聚集區。配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特性的重大項目的實施,加速商業化、產業化進程。這樣的基地既符合生物產業集聚化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又能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對聚集生物技術人才、資金和技術,形成集聚效應意義重大。 第二,針對生物產業特點和我國生物產業發展階段,研究制定傾向性較大、符合中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 生物技術創新、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靠有效的政策來整合。生物產業是知識創新(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應用開發)、成果轉化、規模化生產各個環節的整合,而這些環節都不是一個機構所能完成的,任何一個機構,包括作為產業化主體的企業,不可能起這種系統整合的作用,必須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功能,建立促進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機制和政策環境,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生物產業發展主體的作用,加快生物技術的發展并盡快實現產業化。 建議參照國務院《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規定,制定有關鼓勵生物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由于生物產業具有大投資、長周期、高風險的特點,并且需要多學科的合作及嚴格的準入審批,因此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整體上優于軟件行業,以便吸引更多的資金及人力資源投入該領域。 第三,鼓勵生物技術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充分運用金融信貸、引進外資、政府財政支持、資本市場風險投資,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解決生物產業發展資金問題 應建立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大生物項目建設;加大國家生物工程技術科研經費投入,對重點生物技術研發項目給予資助;鼓勵企業或個人捐贈建立生物技術研究基金(捐款稅前列支);允許專利技術(或可評價的技術)在銀行抵押貸款;允許資質好的生物技術公司向社會募集發展資金;制定有利于風險投資進入及退出的相應政策;對生物技術企業貸款實行財政貼息政策,引導銀行貸款向生物產業傾斜。可在政策性銀行開辟中小型生物技術企業(包括民營、私營企業)貸款渠道;鼓勵商業銀行注重運用靈活的市場機制,加大對產品目標市場良好的生物技術企業的扶植力度,擴大貸款規模。擴大生物技術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特別是以發行企業債券的形式融資。允許重點生物技術企業試點發行非上市公司可轉換債券,并適當降低單個發債主體發債額度。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融資和調整資本結構、產業結構的功能,選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有一定市場規模的產品支撐的生物技術企業發行股票,增加生物技術企業股票上市指標和發行額度。 第四,制定稅收扶持政策 國家應鼓勵在境內開發生產生物產品。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生物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生物產品和擴大再生產。 在境內設立的生物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新創辦生物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 對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生物企業,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對生物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生物)及配套件、備件,除列入《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的商品外,均可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生物企業人員薪酬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 第五,建立生物產業資源共享機制,加強溝通與公共平臺建設 生物技術產業化設備價格昂貴,建立關鍵技術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但關鍵技術平臺要突出通用性、輻射性與先進性,同時加大對以企業為主的綜合性技術平臺的支持力度,扶植結構符合企業化、擁有骨干產品和骨干技術的骨干企業,使其運行機制、組織結構模式、技術轉化方式、市場運作模式等均成為其他企業的示范。為防止國家投資建設的技術平臺企業化,國家應擁有平臺設備的調撥權,使技術平臺的使用效率更高。 第六,發展中介組織 應大力發展從事生物技術信息咨詢、技術評估,包括生物安全性評估、專利代理、投融資等方面的中介機構,這有利于信息溝通和協作,有利于規范市場和公平競爭,有利于逐步形成社會化生產格局,同時構建包括技術、市場、資源、貿易、企業、社團、法律等方面內容的醫藥信息網絡中心,以此開展市場調查、成果推廣、市場開拓、向SFDA、FDA報批新藥的咨詢,降低新藥開發風險和成本。 第七,支持大企業收購兼并 生物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因此國家應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和聯合,包括非生物企業收購兼并生物企業,以此促進生物產業鏈的形成。 第八,完善相關生物安全法和知識產權制度 國家要盡快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鼓勵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以保護專利權和植物品種權為重點,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生物技術產品專利保護政策和法規,加大對侵權者的懲罰力度。在生物技術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僅要保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也要保護國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第九,全面推進醫療管理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應大力整頓藥品流通體制,以此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理順醫院、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的關系,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終端市場問題,完善產業鏈條。 李志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