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警惕2005年出現貨幣松信貸緊的現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3:4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穆 凡 北京報道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高達6000億美元。盡管經濟學家們仍在爭論,究竟多高的外匯儲備才算觸了紅線,但勿庸置疑的是,央行正承受著一日大過一日的外匯占款壓力。
一邊,央行每天都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購進大量的美元,并釋放出相應的人民幣,干擾了央行原有的投放基礎貨幣的節奏;另一邊,商業銀行手中的資金顯得充裕,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利率一再走低。 為了回籠市場上過多的現金,央行不得不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1月上旬,曾在一周內發行高達1000億元的央行票據。有研究機構統計,央行2005年一季度的到期應兌付票據總量將達到3620億元。 發行巨量的央行票據意味著央行將支付巨大的財務成本。因此,在1月14日的銀行間市場一級交易商年度會議上,傳出“央行可能下一步再次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消息。 央行2005年的貨幣政策會否從調整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開始?面對寬裕的流動性,商業銀行會否出現2003年的信貸增長過度,從而導致新的投資過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 夏表示,2005年央行所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基本取向是穩中偏緊,但是,今年令人擔憂的將不是貨幣供應,而是信貸緊縮。 《21世紀》:從央行目前承受的基礎貨幣被動投放過多的壓力來看,央行今年的貨幣政策是否會適度偏緊? 夏斌:談到貨幣政策,“穩健”二字不是經濟學中特有的概念,是文件語言。經濟學上的“擴張”和“收縮”二詞沒有貶義。某年的貨幣政策是緊是松,關鍵要看具體的數字指標,要與上一年比,與前幾年比,是擴張的、收縮的、中性的政策,自然不言自明。 去年11月間我曾經做出判斷,200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預期完成2.2萬億~2.3萬億元,2005年央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目標應該在2.3萬億~2.5萬億元,增長幅度為14%左右。這一增長速度相對于2002年的16.9%、2003年的21.1%和2004年的14.5%來說,不能說是偏松的貨幣政策。事后央行公布的信貸計劃指標顯示,2004年2.26萬億元,2005年為2.5萬億,增長14.1%。 《21世紀》: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央行擔心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嗎? 夏斌:央行主要有兩點擔心和一個預期。一是擔心M2/GDP(廣義貨幣量/國民生產總值)高比例過高,二是對在建投資規模偏大和投資壓力仍然有較大的擔心。此外,央行對2005年的物價傳遞有強烈預期,為了體現其調控的前瞻性,貨幣政策肯定不會松。 其實,在去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央行就已把一系列物價指標都羅列出來,并指出盡管10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同比上漲4.1%,但原材料購進價格已連續兩年上漲,工業品價格、房地產價格、平均勞動報酬、企業商品價格都在上升,這一切意味2005年的貨幣政策絕不會松動。 《21世紀》:過高的貨幣供應是否會導致經濟的新一輪過熱? 夏斌:鑒于目前匯率制度的安排,央行貨幣供應的壓力確實很大。但在中國目前講貨幣政策,區分貨幣和信貸兩個不同的概念至關重要。 從全國銀行資產負債表看來,貨幣供應是銀行的負債,貸款是銀行的資產。與實體經濟發生關系、與經濟冷與熱直接相關的指標是貸款。 2004年底,全國寬口徑的貨幣供應量為25.3萬億,全國銀行貸款是18.9萬億,兩者相差6.4萬億,這6.4萬億除去國債項目資金外,大部分表現為外匯儲備。這部分資金占用應該說與中國的GDP增長、中國的實體經濟基本沒關系。 《21世紀》:現在,商業銀行手里的現金比較寬裕,會不會出現以前那種貸款過快增長? 夏斌: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過去我們大多數商業銀行不講穩健經營,盲目擴張,只要有存款就放貸款,資本金不夠也照放。但中國已加入世貿組織,金融監管明顯加強。 今年銀監會已明確要求,2006年底各銀行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距此目標僅剩兩年。而目前在全國約130家銀行中,達標銀行僅22家。粗略統計,全國銀行按風險資產規模計,資本金缺口達1萬億元左右,壞賬準備金缺口又達1萬億元左右。 在這樣的困境下,今年只要金融監管真正加強,只要商業銀行加強自律,穩健經營,再加上全國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斷言,年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信貸規模2.5萬億肯定完不成。也許與2004年持平,為2.3萬億元左右,僅增長13%。那么,如果2005年全年PPI(生產價格指數)保守估計,為5%,則實際信貸增長僅8%。 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的關系已十分微妙。可以說,2005年只要金融監管政策真正嚴厲起來,近兩年在資本市場和社會融資格局又沒有大的起色的背景下,對信貸規模的調控而言,貨幣政策的調控只會是徒有形式,因此絕對不要高估貨幣政策的作用。 《21世紀》:既然如此,在您看來,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究竟有多大的意義? 夏斌:市場上總體流動性偏多確實是個事實,但偏多的流動性能否轉化為貸款,目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監管的力度。如果力度確實加強,而且監管目標必須達到,2005年又會出現上世紀90年代末的貨幣松、信貸緊的現象。 貨幣供應松,過多的貨幣只能流入貨幣市場。此時如果動存款準備金率,我認為沒有什么宏觀經濟變量上的調控意義,只是財務變量上的調整意義。 即目前貨幣市場利率約3%,法定準備金率約為2%。全國扣除流通中現金后,現在存款貨幣有23萬億元,如果存款準備金率再提高一個百分點,只是涉及約23億元利息收入在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不同分配而已。 在當今中國銀行改革艱難時期,央行一直是中國銀行改革的積極推動者,面對上述情況,決策者必須更加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