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舊債新愁交困2005年美國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4日 12:05 《財經》雜志 | |||||||||
2005年美國經濟將更為疲軟,并且從這一年開始,我們可能要為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文 新年伊始,經濟預測者們再次迎來了他們的節日。鮮有例外,華爾街的經濟學家們總是在數據允許范圍內,對經濟前景作最樂觀的解讀,其目的是要客戶購買股票。
但是,即使巧舌如簧的推銷員們也不得不承認,2005年美國經濟將比2004年更為疲軟。我完全站在悲觀主義者一邊:從2005年開始,我們可能要為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 石油價格是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很明顯,石油生產國們沒有預料到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增長會如此之快,私營市場的智慧與遠見不過如此而已。中東的石油供應問題(以及尼日利亞、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的供應)起了一定作用,而喬治布什在伊拉克的失敗帶來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盡管石油價格比最高峰時已經略有下降,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已明確表態,它不會容許油價進一步下跌。 居高不下的油價損耗了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一些石油進口國的元氣,其效果無異于在石油進口國頭上增加一筆巨額稅款,把他們的財富轉移向石油輸出國。僅在2004年一年中,美國的石油進口費用大約增加了750億美元。 假如每桶原油的價格能夠永遠保持在40美元以上,人們就會去開發替代能源(包括頁巖油)。但是目前的世界正處于最糟糕的一種情況中——油價過高損害全球經濟,同時存在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以致人們不愿作出必要的投資,平抑油價。 同時,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只關注通貨膨脹,對其他問題無動于衷。他們多半立刻會回憶起上世紀70年代油價飆升引發急速通貨膨脹的情形,并堅決表示不能讓歷史重演。他們會提高利率,而世界各國將一個接一個陷入經濟低增長。 美國已開始邁開升息步伐,美聯儲決定賭一把。在過去三年中,不斷下降的利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同時,美國家庭增加貸款額度以支付他們的按揭,并用借此節省下來的錢進行消費。美聯儲希望,升息不會造成整個過程的逆轉,即升息不會壓縮消費。 但是,僅有希望是不夠的。美國家庭的負債狀況比四年前更為惡化,使得利率升高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成倍增加。當然,美國的按揭市場允許已經購房的人沿用低利率。但是,沒有免費午餐,其代價是巨大的:新購房者將不得不支付更多。這將影響他們住房消費的意愿與能力;地產價格有可能下跌,并拉低增長速度。這同樣會削弱需求。 這只是美國經濟所面對的不確定性之一。很明顯,2004年的部分經濟增長(具體比例如何尚不清楚),來源于政客們為影響選舉而推出的促進措施,但這是以2005年的經濟增長為代價的。 此外,還有美國巨大的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它們威脅著美國未來幾代人的生活,也妨礙當前的經濟發展(貿易逆差削減了總需求)。 布什曾說,他準備使用在選舉期間所籌得的政治資本。但問題是,他似乎也準備把美國的經濟資本消耗殆盡。他的承諾中包括社會保障的局部私有化,以及把他早些時候推出的減稅措施變為永久性政策。這些內容一旦實施,赤字和逆差將創歷史新高,商業信心指數和貨幣市場的前景將不容樂觀。 美元很可能因此更加疲軟,這將進一步削弱歐洲和日本經濟。而且美國的獲利不足以彌補歐洲的損失,因為不確定因素對大西洋兩岸的投資都會產生惡劣影響。若由于對美元缺乏信心而導致大量資金撤出美國股市和債市,美國經濟將遭受更嚴重的打擊。 歐洲也終于開始認識到其宏觀經濟體制的弊端所在。歐洲的《增長與穩定公約》掣肘其財政政策的實施,歐洲中央銀行則只注重通貨膨脹,而不關心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歐洲的體制改革很可能不會立刻實施,以拉動2005年的經濟增長。 中國,乃至亞洲,才是地平線上的亮點。對一年前的“過度繁榮”現象進行適當約束的做法看來即將生效,使經濟增長降到可持續發展的速度,令眾多其他國家深為羨慕。 相反,在未來的12個月內,其他經濟強國很有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出發展的潛力。他們都在當前的問題和昔日的錯誤之間掙扎。在歐洲,防范通貨膨脹的制度不能解決經濟增長和就業問題的困擾;在美國,龐大的家庭和政府負債和財政貨幣政策的需求之間難以平衡;而在世界各地,美國無法明智地開發日益短缺的自然資源,也無法為中東帶來和平與穩定。 作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世界銀行重要經濟學家和高級副總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