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與集合競爭優勢 以優勢為本位的企業哲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0日 10:10 《全球財經觀察》 | |||||||||
以競爭優勢為本位的企業觀,將企業看成一個多維的、動態演化的優勢集合,并且把它當作了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這既是一種意義深遠的管理哲學,又是一種實用而有效的分析方法 夏業良(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從競爭的意義上說,企業管理就是商戰謀略的比拼,競爭是經濟社會中的永恒主題,而競爭戰略則是每一位企業家都必須思考并且反復思考和探究的根本問題。 如今凡是關注企業管理的各類人士可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點哈佛大學教授、競爭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但是迄今為止融合中西管理思想和戰略分析并且針對中國場景的著述仍在摸索和形成之中。馬浩博士的《競爭優勢:解剖與集合》一書試圖提出一套關于競爭優勢的實質以及起因的綜合性的分析框架。作者指出:一個企業如果希望獲得持久的卓越經營績效,它就必須不斷獲取、增強、更新它相對于其他企業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從哪里來?如何發現并把握競爭優勢?什么因素影響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一個企業的不同競爭優勢如何產生互動作用? 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校區攻讀戰略管理學博士學位期間,馬浩領略到西方戰略管理領域中的精華之美。經過8年的持續思考和潛心研究,作者創立了有關競爭優勢綜合性分析的SELECT框架和ARTS框架,并且積極倡導以競爭優勢為本位的企業觀——企業必須選擇那些能夠發揮其競爭優勢的游戲,那些它可以取勝的游戲,企業應該被看作一個取勝的載體。 作者坦言該書的要義與核心概念就是競爭優勢。這本書的使命則在于迅速切入戰略管理的諸多里程碑式的成就,整合不同學說、流派、視角和體系的精華。所謂SELECT框架是指從實質內涵(Substance)、表現形式(Expression)、定位所在(Locale)、影響作用(Effect)、起因緣由(Causes)和時間跨度(Time-Horizon)6個不同的側面,進行競爭優勢的解剖。 而ARTS框架則從競爭優勢的放大互動、更新和添續、取舍與平衡、持續與歷久四個方面,考察競爭優勢集合的構成與演化動態。作者相信中外管理實踐的共性大于差異。事實上,古今中外競爭戰略的精髓都有驚人的共通之處。所以過分強調中國的獨特性而拒絕現代管理學研究的精華或否認中外管理實踐所存共性的做法,都會無端地束縛中國管理者的想像力。 作者突出了以競爭優勢為本位的企業觀,并且指出這種企業觀可以用兩個相關的基本分析框架來構建和表述:即解剖競爭優勢和闡述企業優勢集合的發展動態。競爭優勢企業觀的立足點在于:它將企業看成一個多維的、動態演化的優勢集合,這種優勢集合由同時存在并發生作用的多種不同競爭優勢構成,它們交相互動、相互增強補充,由此及彼、相互激發催生。轉瞬即逝的暫時優勢可能變得持久,衰退消亡的優勢可以被替代、更新。 需要強調的是,優勢本位企業觀不僅將企業看作多重優勢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它把這種優勢集合當作了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有機體。優勢本位企業觀既是一種意義深遠的管理哲學,又是一種實用而有效的分析方法。作為管理哲學,它將幫助企業把自己的視線和努力聚集于核心價值和獨特的競爭優勢。 作者在“競爭優勢的公共政策含義”一節中對自然壟斷的肯定使我深感興趣。他首先引用了加州洛杉磯大學教授理查德魯梅爾特的一句名言——“消除壟斷權利等于扼住創新的咽喉”,接著得出以下論斷:除非政府給氧,否則效率低下的企業難以長期生存。如果創新者不能從自己的創新中獲利,不能分享所創造的價值,那么創新的動力會大打折扣;如果一個取勝者不能得到獎賞,其取勝欲望就會大為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崇尚個體自由的國度,平均主義的聲浪有時也會甚囂塵上。公眾和政府對優勝者和大企業的不信任與日俱增。早已不合時宜的反托拉斯法仍然被機械地沿用,作為懲罰優勝企業的利器。這種心態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行動能力和取勝機會。優勝企業通過自己的卓越能力和效率而獲得的市場強權(market power,有時也被譯為“市場勢力”),也常常被指責為不公平競爭或利用不正當競爭優勢的結果。 此外作者有關運氣就是競爭優勢的分析也使我眼界大開。他把運氣的作用進行了基本分類并且指出:運氣也可以被認為是雙向勢力的交匯——一方面運氣所代表的勢力在尋找合適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各種人和機構努力去尋求幸運的機會。二者相撞,則產生運氣。具體到商業競爭,某些企業坐等天上掉餡餅,而另外一些企業則積極主動地尋求走運。作者具體分析了“純粹的運氣”、“有準備的運氣”,并且提出依靠外部源頭和內部機制走運。 從整本書的寫作來看,“馬氏語言”的特色在于把企業競爭中的常見現象用通俗的民間語言加以表述,并且常常恰到好處地引用言簡意賅的格言和著名論斷。所采用的案例也相當鮮活,往往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聯系編輯gloomy@gfo.cn 編輯:陳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