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部委專題--發改委 > 正文
 

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05年就業形勢及對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7日 06:26 第一財經日報

  楊宜勇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派生需求。2004年,我國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增長保持了較快速度,對就業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背景下,2004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1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60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10萬人,分別完成了全年任務的101%、92%和110%。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
員8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比2003年底下降0.1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為4.3%,低于2004年年初預計的0.4個百分點。

  2005年勞動力供給由勞動年齡人口決定。由于中國還處在人口規模和勞動年齡人口擴張期,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外推,2005年有1100萬新增勞動力有就業要求。其中,2005年大學畢業生340萬人需要就業。2004年年底83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者需要就業,還有270萬沒有登記的失業者需要就業。2005年主輔分離和產業結構調整大約有300萬人需要換崗。上述三類合計:2005年需要就業的人員仍然保持在2500萬以上。

  我們利用世界銀行曾經采用的就業彈性方法預測。預計到2004年年底全體從業人員為75232萬人;假設2005年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為0.13,如果2005年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為8.5%,到2005年年底全體從業人員為76063萬人,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831萬個。由于中國目前處在城市化推進時期,農村就業機會減少,城鎮就業機會增多,所以會出現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大于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的情況。

  2005年全年就業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完成“95146”的目標任務,要繼續堅持“兩落實兩強化”,在全國基本實現“并軌”。同時,積極探索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抓緊擬訂《促進就業法》。

  為提高失業管理和失業保險宏觀決策水平,2005年要在全國開始建立失業登記和失業保險監測制度,并在2006年實現全國范圍內市、省、中央三級勞動保障部門對登記失業人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情況的信息監測,為各級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支持。失業登記和失業保險監測信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登記失業人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自然和社會屬性及其結構分布、登記失業人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失業前的就業狀態、登記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有關情況、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情況、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的繳費和享受待遇情況及登記失業人員和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之間的關聯情況等。

  由于2005年經濟增長速度將低于2004年,而每年新增就業人員1100萬人;因此2005年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難度會有所加大。所以,2005年要繼續把擴大就業機會作為全社會的努力目標。

  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切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發,一切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出發。要根據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把改革、發展、調整結構等與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結合起來。要把企業改革的力度、經濟發展的速度、結構調整的強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走出一條既能保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效益逐步提高,又能促進就業和再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的新路子。既要致力于產業升級,又要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既要不斷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又要盡量減少社會就業壓力,推動國有大中型企業更好地運用主輔分離、輔業轉制政策,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2005年要按照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推進開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促進就業、改善生活的思路,安排好各項工作。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力度,把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切實把著力點放在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要把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2005年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應該是好的。只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把中央確定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落到實處,消除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不健康的因素,國民經濟才能夠在調整和優化中,實現更高水平的增長,從而帶動就業機會的平穩增加。

  這次宏觀調控一定要掌握好度的問題,否則過度緊縮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是從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角度來看,難度加大,部分再就業可能再失業;二是從城市和農村的角度看,可能會對農村向城市的就業轉移形成負面影響;三是從沿海和內地的角度看,可能會擴大二者的發展差距;四是從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角度看,可能會形成排擠民營經濟的客觀效果。因此,在堅決控制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少數行業的同時,更要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對投資項目也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做到松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對有市場、有效益的產業和企業以及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則要繼續給予支持。不僅要重點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還要加強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總之,第二產業預期就業機會的損失,應該由第三產業就業機會的預期增長來補充,才能較好地完成2005年全年的就業任務。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