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央行獨立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6日 15:2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梁小民 1996年,美國參院銀行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薩巴尼斯(S.Sarbancs)提出,剝奪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在聯邦公開委員(FOMC)中的投票權。眾議院銀行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眾議員岡薩雷斯(H.Gonzalez)提出,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由總統任命并由參議院確認。這兩個建議受到經濟學家一致抨擊。被認為有可能在以后接替格林斯潘美聯儲主席的著名經濟
美聯儲的獨立性 費爾德斯坦為何大動肝火?我們知道,美國經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正確又依賴于美聯儲決策的獨立性。美聯儲的七位高層主席由總統任命并經參議院確認。理事會主席任期4年,每位理事任期14年,每2年重新任命一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決策者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其成員包括美聯儲7位理事和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這些總裁中有五位有投票權,除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總有投票權外,其他總裁輪流享有投票權,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由這些銀行的理事會選出,不對政府負責,這些總裁來自美聯儲的雇員,許多人支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目標。這種人事任命和決策制度是美聯儲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制度保證。那兩位議員的提議正是要削弱美聯儲決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所以,引起費爾德斯坦憤怒和經濟學家一致反對就不足為奇了。 美聯儲的獨立性保證了在作出貨幣政策決策時可以擺脫來自政府或議會的政治壓力。作為政治家的總統和議員,其行為目標是連選連任,這就要迎合選民的意見,選民往往是目光短淺的,只看看眼前的經濟繁榮,而很少想到這種繁榮在未來引起的通脹壓力。因此,他們通常都喜歡能刺激經濟的低利率政策,而不喜歡提高利率。就總統而言,大選前的經濟繁榮、失業率低對他連選連任是有利的。因此,在大選前會選擇刺激經濟的政策,當選后又會實行緊縮,以遏制通脹。這種由于大選而引起的經濟波動被經濟學家稱為“政治性經濟周期”。這就是說,當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經濟政策為政治服務時,政策本身有可能成為經濟不穩定的根源之一。 貨幣政策獨立的優點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穩定經濟而不是刺激經濟,如果貨幣政策被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它就會加劇經濟本身的不穩定性。因此,貨幣政策應該在經濟衰退時降低利率,遏制衰退。在經濟繁榮時提高利率,輕緩通脹的壓力。在現實中,降低利率的政策不會引起政治家和公眾的反對,但提高利率的政策會有政治上的阻力。貨幣政策制止通脹的作用比遏制衰退更為重要,也更為難,正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說的,美聯儲的任務就是在宴會開始時把馬丁尼酒拿走。給繁榮的經濟潑冷水比從歡樂的人群中拿走馬丁尼酒要難得多。人們的心態總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如果美聯儲沒有獨立性,聽命于政府,或者貨幣政策的決策者完全由政府任命,貨幣政策的決策就必然受命于政府,或在相當大程度上受政府影響。當貨幣政策不獨立時就可能成為追求繁榮的工具,從而破壞穩定,甚至引發嚴重的通脹。 讓美聯儲保持獨立性,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作出獨立的貨幣政策決策,對經濟會利大于弊。美國1980年代的經濟為此提供了一個案例,1979年當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就任美聯儲主席時,美國經濟已處于戰后最糟的時期,滯脹嚴重,通脹率與失業率都將近10%,當時正值美國大選前夕,卡特總統和議會都希望刺激經濟、降低失業率,民眾也普遍希望走出衰退。 因此,美聯儲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率(名義利率達到歷史上少有的10%以上)。這種政策受到卡特總統和議會的一致反對。政府向美聯儲和沃爾克施加壓力,議會在聽證會上也希望沃爾克改變政策。但由于議會和政府在法律上都無權干預美聯儲的決策,因此,沃爾克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得以實施。在這種政策實施的短期中盡管失業率曾超過10%,但通脹率從1981-1982年的將近10%在1983-1984年下降到4%左右。1980年代也成為戰后美國經濟最好的時期之一。回想一下這一段歷史,如果美聯儲不是獨立的、決策要受政府或議會的控制,能有1980年代里根時期的輝煌嗎? 央行的獨立已成為潮流 世界各國的央行有兩種體制,一種是依賴于政府,甚至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甚至財政部下的一個部門),另一種是像美聯儲那樣獨立的。經濟學家用統計數據證明了央行獨立性和物價穩定程度具有高度相關性。這就是說,央行越獨立,物價越穩定。許多國家認識到,利用經濟政策刺激經濟,往往是以長期的不穩定來換取短期繁榮,經濟政策應以穩定為基本目標,貨幣政策的目的應該是物價穩定,而不是凱恩斯主義所追求的充分就業。要實現物價穩定,必須從立法上使央行獨立。只有當央行能不懼來自政府或議會的政治壓力時,才能把物價穩定作為自己的惟一目標。 因此,現在總的趨勢是各國央行的獨立性在加強。當歐盟中央銀行成立時,各國一致同意第一任央行行長要由德國人擔任。因為在歐洲,德國央行的獨立性最強,由德國人擔任第一任歐盟央行行長有利于確立它的獨立性。 決策制度的設計要有利于經濟穩定,現在央行的獨立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