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濤:后過渡期麻煩更多 中國外貿盛年三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1日 08:56 國際先驅導報 | |||||||||
隨保護的放開,中國對外貿易在“后過渡期”也將面臨更多的“麻煩”,中國當做好準備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 柴海濤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從總體情況及現有條件看,后過渡期中國進出口仍將維持高于國民
但是,在WTO框架下,中國外貿可持續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制約因素,也是未來對我們的挑戰。 首先,單純依靠數量規模和價格優勢的增長方式將弊端日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會成為未來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傳統出口產品利用土地、資金和環保低成本的現狀,靠壓縮勞工薪金降低產品成本,對外低價競銷的擴張模式面臨調整,否則中國將面臨更多的反傾銷煩惱。 應該看到,中國出口產品在一定時期內主要依靠數量增長和加工貿易的方式提升競爭力,是我國走向成熟工業化國家的進程中一個必不可缺的階段。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出口質量和效益已經成為當前緊迫的工作。要繼續鼓勵跨國公司把高技術、高增值的加工制造企業和研發機構轉移到中國,充分發揮外資技術的“溢出”效應;要幫助國內企業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逐步走向依靠質量效益實現可持續增長。 其次,貿易摩擦高發將與中國出口規模的增長相伴相隨。對此輕視或者過于敏感都無助于問題的正常解決。目前我國出口順差集中在美、歐各國,表現為質優價廉的各類工業制成品;逆差集中于日、韓、臺灣地區和東盟,表現為投資品、中間品和各類零部件。 只要這種以加工貿易為特征的不平衡貿易格局依然存在,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就會居高不下,甚至將向一些具有同類產業競爭結構的發展中國家蔓延。有學者提出,我們在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中,要改變防御性應對的思維模式,確立進取性的指導思想,這無疑是正確的啟示。實際上,任何法律規則的建立,都遵循著“有損害就有救濟”的原理,對攻防雙方均存在權利的約束與平衡。我們應該很好研究WTO的相關規則,并在實踐中嫻熟靈活地加以應用。除了要求企業積極應對,構建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中介組織四位一體的摩擦應對機制之外,還要加強國內立法,將WTO規則框架的“實施細則”內法化,維護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多邊貿易原則,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經濟利益。 最后,未來貿易政策的調整將考驗中國決策能力。美國對外反傾銷的成本實際大于外國商品廉價進入給國民帶來的福利,它堅持這樣做,是為了國內產業發展和就業的需要。現階段的中國經濟屬于成長型經濟,促進增長和就業更應該是經濟和貿易政策的首要目標。 在具體政策考量上,一是要充分關注利用外資政策對進出口產生的互動與影響,二是充分估計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參與度和融合度,在仔細權衡各種利弊的基礎上進行政策選擇。能否做出合理選擇,將是對后過渡期決策能力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