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可以發展得多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22:1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人們在談論中國的經濟發展時,總是帶著一絲敬畏。但對這個國家的經濟表現的評估幾乎總是歸結到一個問題上:中國的快速發展能夠維持多久?這是一個直白的,甚至陳腐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問得并不正確。因為這樣問的含義是,這個亞洲巨人在過去25年里的發展有一些特別之處。其實,重要的不是中國經濟曾經有過多快的發展,而是它發展得如何之
這樣說似乎很奇怪,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但根據1978年中國開始經濟改革時的發展水平考慮,中國應當發展得更快。因此,這說明,如果采用正確的政策體系,中國的經濟將加速發展。 在那些贊揚中國經濟成就的人眼中,中國不斷增長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最主要的表現。從1978年到2003年,中國的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長6.1%,現在達到了25年前的337%。這一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并不是創紀錄的。創紀錄的是日本,人均GDP從1950到1973年間增長了490%。韓國在1962年到1990年之間的年人均GDP的平均增長率超過中國7.6個百分點,臺灣在1958到1990年間的年人均GDP平均增長率則達到6.3%。 把中國和這些比較小的經濟體相比似乎不公正。確實是這樣,中國應當比他們所有加起來做得更好。一個國家可以取得的發展速度取決于它落后于世界最發達經濟生產水平的程度。這就是為什么每一代新興經濟體總能比它們的上一代更快發展的原因。當中國開始快速發展的時候,它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二十分之一。即使到了現在,在發展了25年以后,中國的人均GDP也仍舊只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日本的人均GDP在1950年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而這還只是在它創紀錄的經濟騰飛開始之前。 公平地說,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像它們本應做的那樣,快速地趕上那些走在前面的國家。它們中的大多數缺少成功的基礎條件,但中國卻不能用這個做借口。像當時的日本、韓國和臺灣一樣,中國擁有勤奮、廉價的勞動力,有將大量的工人從低產出的農業轉向較高產出的制造業的能力,政治的穩定,以及有效的、以發展為目標的政府。 中國甚至擁有其他國家從來沒有過的東西——異常高的投資率。中國的固定投資在GDP中的比重超過40%,對于一個大經濟體來說,這可能是最高水平。也沒有任何國家曾經在相同的發展水平上投入如此多的資本。例如,今天中國的人均GDP(根據購買力平價或者國際可參照價格計算)大約等于1982年的韓國、1976年的臺灣或者1961年的日本的水平。但在當時,日本的投資率只是剛剛超過了GDP的30%,韓國和臺灣的地區都在30%以下。所有這些國家都沒有像中國現在做的那樣,在類似的經濟發展水平上投入如此多的資本。 那么,為什么北京沒有做得更好?因為中國的經濟仍然非常低效。中國國有企業的胃口是造成延遲最主要的原因。在1993年到2000年間,所有貸款中超過60%都進入了這些國有巨獸的口中。中國臭名昭著的大規模壞賬可以說明,這些投資的效果如何。標準普爾評級機構估計,中國的銀行現在放出了大約6500億美元的壞賬,占貸款總額的大約40%。如果一個每年有將近10%發展速度的經濟體擁有如此規模的壞賬,就說明資本配置結構有著巨大的錯誤。盡管像韓國和臺灣地區這樣的經濟體沒有如此多的資本,它們卻能從投資中獲得更大效率的增長。高速發展時期的日本和今天的印度都是這樣的。 那些反對“中國其實應當發展得更快”這一觀點的人將爭辯說,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需要比它的鄰國多得多的投資來修建基礎設施。他們可能會說,對于一個依然在努力與時俱進的國家來說,低效是正常的。這些觀點盡管合理,但不能推翻這一斷言:鑒于中國有著巨大的機會和投資,它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應當快得多。 底線是清楚的。不要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是獨樹一幟,或是曇花一現。中國的快速發展所遇到的社會和政治阻礙很大,但機會依然很多。中國的經濟繁榮依然在持續,沒有終結。 (劉波 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