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昨天與明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22:1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 變革,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中國進行。然而,歷史的烙印也打在這個古老國度的身上,或深或淺。同時,你很難在它的過去和現在之間找到任何直接的關聯,這完全取決于你翻開這部巨大的編年史冊中的哪一頁。比如說,關于構成政治穩定局面的因素,就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可能分別被定義為領袖的英明統治、朝代的平穩交替
我們的視線可能被貨幣金融、城市發展、商業中心的形成,或是傳媒交通等等不同的主題所吸引;而對中國發展的評價很可能因為我們關注點的不同而有差異。當前我們對高科技所表現出來的熱度本身充滿變數,這也給中國的未來(繁榮或動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光暈。中國有過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撞開國門的貧弱歷史,然而此前宋代冶煉技術的發達和明朝艦隊的強大,也使得這個國家足以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國家之間的聯系通常表現為競爭或是競賽;在國際關系的問題上,也很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處理得體。而中國崛起的話題更會引發一連串的猜想與爭論!搬绕稹,往往暗含著重現,或是從某種窘迫的處境、沉寂的時期中蘇醒過來的意思;同時,它也意味著,這一變化的出現是以其他人的付出為代價的。不是有人說,有浮必有沉么?如果真的如此,那這一爭議也僅在于對“崛起”一詞的定義的理解。對于像中國一樣廣闊和復雜的國家而言,取得某種平衡是非常困難的。 鑒古知今。這一方式不僅可以展示出中國如何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也可能——盡管爭議頗多——告訴我們明天中國的變化。 今天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的晚明。1592年朝鮮之戰成為這一開端的前兆之一。當時,日本軍事首領豐臣秀吉派遣了一支精良的艦隊和地面部隊侵占朝鮮,試圖以此為跳板進入中國。盡管當時明朝廷內黨派傾軋,已日顯頹勢,當時的明朝廷還是做出了援朝的強烈反應,派遣了一支強大的遠征軍抵擋日軍的進攻,并指揮主要艦隊自南向北航行以切斷日本的供給通道。經過數年的海陸血戰,1598年末,中朝聯軍最終擊退了日軍。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中國不會入侵朝鮮,但是一旦卷入朝鮮半島事務,必然會對于第三方力量做出反應,有時甚至不惜代價。再后來,類似的軍事介入還發生過多次,如1894年復興后的日本所發動的甲午海戰。很少有人意識到,目前中國在關于核計劃的六方會談中所扮演的外交角色實際上只是四百年前的延續。 而中國最為撲朔迷離的國內不安定因素,則源于17和18世紀中國統治者的征服史。 從1644年開始,東北的廣大區域成為發跡于此的滿族權力中心的組成部分。1683年,當時的中國皇帝下令出兵遠征東南海域中被前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島嶼(即臺灣島等,譯者注)。最終,清朝軍隊干凈利落地打敗了叛軍,并將臺灣島重新劃入大清帝國的版圖。大約在1720年,清王朝派兵至西藏,平息了邊疆的動亂。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18世紀50年代。甚至當1912年清王朝土崩瓦解,中華民國政府作為一個行政實體而言軟弱無力時,它仍試圖最大限度地控制整個國家。 今天,一些類似的問題仍然威脅著中國執政黨領導。而臺灣問題,也成為影響亞洲安全的潛在問題之一。 盡管中美關系的好壞與否,對于中美兩國而言都至關重要。然而,對中方來說,這段關系實際上只有十分短暫的歷史。甚至直到中國乾隆皇帝統治年間,美國才剛剛建國。在此之前,所謂中美關系自然無從談起。兩國建立聯系后,美國時而對中國表露出敬慕之情,時而又變成干涉中國事務的搗蛋鬼,甚至威脅力量。這完全取決于你看待這段關系的角度,你可能看到美國為中國現代醫療事業的發展做了許多慈善工作;也可能看到太平天國運動中,美國傳教士布道對破壞性力量的催化作用;或者,你還會看到美國的另一面:20世紀初期,美國在敦促中國走向共和所作的努力,卻使得后者陷入軍閥混戰的黑暗時期?梢钥隙ǖ氖牵@些美國留下的印象,必然影響到當代中國人對中美關系的認知。 中國必須巧妙處理這些關于領土的記憶和歷史,以迎接即將來臨的挑戰與機遇。在歷史與未來的時空交替中,它也曾經或正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位非革命意識形態的捍衛者,一座新型的區域能源庫,一個面目模糊的世界中心,一個新崛起的石油爭奪大國,以及一名當前外資外匯事務的監護人。這些身份當中,某些可以從歷史中隱約尋覓到影子,某些是新出現的。不管怎樣,我相信,它們都屬于中國故事的一部分。 (豐帆 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