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人民幣該不該升值? > 正文
 

專訪蘇志欣研究員:消解匯率壓力可以劍走偏鋒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5:28 國際先驅導報

  消解匯率壓力可以劍走偏鋒

  充分利用中國產品成本的自然上升趨勢

  專訪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研究員蘇志欣

  國際先驅導報駐香港記者王健平報道 《國際先驅導報》: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是不可回避的現實,你認為采取怎樣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蘇志欣:需要治標也需要治本;既要有短期的對策,也有長期的工作要做。

  減壓的辦法有多種,實際上也是中國政府目前正在做的。一是口頭干預,明確表示人民幣近期不升值?陬^干預在西方國家也是常見的,需要注意的是政策表態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二是加強監管,加大對非法流入資金的打擊力度,這樣可以提高這類資金進入中國的風險和成本。三是改進外匯管理,包括對企業、個人的外匯使用和資金出境進一步放寬。這些辦法短期內效果不一定明顯,能夠直接影響的資金量也有限,但只要政策持續,終將對市場預期造成實質性影響。

  在升值問題上,一般認為現在的主要壓力來自美國,但實際上,所謂價格競爭一般只存在于同質商品之間,而中美之間主要是一種低端產品與高端產品、勞力密集型產業與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關系。美國制造業平均勞動力成本高達中國的50倍。雙方并不存在價格競爭的條件。匯率導致的實際價格變動也不會對雙邊貿易尤其是美國的貿易收支產生實質性影響。從這一點看,美國所謂人民幣低估導致不平等競爭的指責,主要是一種政治姿態。很多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也就是說,化解美國的壓力,辦法恐怕并不在于匯率,可能更多地要通過外交渠道。

  另外,盡管目前中國的很多商品有低成本優勢,但實際上都有成本上升的趨勢。包括企業職工社會保障方面的配套、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標準的提高等,都會最終體現在產品成本和價格的提高上。這種成本上升的過程應該適當加快,因為它是良性的,客觀上也可起到減少國際貿易糾紛,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效果,比簡單的匯率升值更加積極、健康。

  從長遠來看,減壓主要靠匯率制度和其它相關方面的改革,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和國際收支的平衡,都是避免過度升值壓力或貶值壓力的基礎條件。

  《國際先驅導報》: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難點在哪里?

  蘇志欣:難點主要是建立一個成熟、健全的外匯市場。從前面提到的升值壓力來源看出,人民幣的問題并非簡單的升值或貶值問題,而是如何進行匯率制度的改革。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理由,也是匯率應該市場化。

  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市場化的前提是有一個相對完善的市場,如果讓匯率由一個不成熟、不健全的市場來決定,似乎更不合理。但嚴格說來,國內現在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外匯市場。匯率改革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外匯市場,包括增加參與者、增加交易產品等。

  市場問題還涉及到整體供求問題,包括盡快改進影響供求的人為因素。一是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包括銀行結售匯制度的調整、外匯出入境管理的適當放開等。二是投資政策。中國長期以來那種建立在資金短缺和防范資本外逃基礎上的“寬進嚴出”政策, 可以向一種“放寬輸出”和“優化輸入”相結合的方向轉變。一方面,應繼續鼓勵對外投資,包括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施、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方面的的配套等可適當加快。另一方面,加快調整外商投資政策,減少吸引外資的盲目性,如放棄一些過時和不必要的優惠政策、增加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門坎”,同時積極引導,對符合國家發展方向和產業政策的投資給予更多的鼓勵,等等。這些既有利于緩解國際收支的失衡問題,也符合中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結構調整的需要。

  從宏觀經濟金融環境來看,匯率制度改革的條件或現有難點還包括目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因此存在能否承受匯率變動的問題。這里與匯率變動最相關的是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體系素質不高而且正處于改革的關鍵階段,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且仍然困難重重。扎實推進這些方面的改革,與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互為條件,相輔相承。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匯率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圣誕節
圣誕和弦鈴聲專題
3DMM
養眼到你噴血為止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 <code id="cyacc"><pre id="cyacc"></pre></code>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