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專家談燒鞋事件:政府應放開民間行會管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15:20 國際先驅導報 | |||||||||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報道 在許多行業,企業做大做強都經過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在一個經濟體內發生,但身處全球化浪潮的中國企業卻將角斗的劇場搬到世界各地。角斗傷害的不只是一起走出去的國內企業,也有劇場所在國的企業。 對于西班牙燒鞋事件,我們可以指責所在國的企業勢力“經受不起全球化的浪潮,轉而遷怒中國鞋”。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本報記者約談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
適應市場,而非入侵 《國際先驅導報》:西班牙燒鞋事件已經過去幾個月了,還是經常被提起,它似乎成了中國企業海外受擠壓的一個標志。 金柏松:其實這類事件一直就有,從前媒體沒有報道,所以大家不知道。當然,這么激化的比較少。出現這種事件,我覺得主要原因是我們企業和西班牙企業競爭理念的差距。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企業還處在拼命擴張、你死我活的競爭階段中。西班牙是發達國家,制鞋業能生存下來的企業不會“拼命”地去稿價格競爭。我們的理念是為了發財,他們的理念是追求平穩的狀態。此時,中國企業進入得過快,一下子就把當地企業打垮了。企業一倒,雇用的平民失業,自然就會有沖突。 宋泓:這可能也反映出,中國企業掌握產品出口的渠道比較少。一旦掌握了某一個渠道,就一窩蜂地進入。實際上應該逐漸地進行,否則,燒鞋影響的是整個行業。 中國企業到海外市場,沒有想到與當地企業、行業組織去溝通,去了解,和當地企業共同發展。而是只顧自己賺錢,這種掠奪性的增長,很容易導致當地人的反感。 梁艷芬:海外華商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對當地人和當地文化不夠尊重,沒有溝通,就容易產生誤會,容易結怨,再夾雜著經濟利益,很難化解。 低成本難堪低價值 《國際先驅導報》:政府一直在鼓勵企業走出去,中國產品也有成本低的優勢,但是,企業在海外經常會遇到一些摩擦事件,燒鞋事件是比較激化的,還有一些是合法的壁壘,像反傾銷。可是我們就是有勞動力密集、低成本的優勢,難道我們要舍棄這些優勢,提高價格去海外競爭嗎? 金柏松: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我們的企業到國外不會銷售,主要靠降價。我們的企業也沒有太多品牌意識,似乎中國產品只能做低端銷售,進不到高層次的商場。其實我們的產品檔次已經夠高,但精致度不夠,關鍵是企業沒有把產品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意識,不去在細節上下功夫,也不打造品牌。這造成了提起中國貨,很多人直接就聯想到“便宜貨”的現象。 我們的低成本是靠什么得來的?很多企業沒有研發成本,靠模仿;不搞營銷,不了解整個市場。這些原本應該有的成本都沒有,才做到價格低廉。 其實,這種情況下,企業也很難做品牌,你做得好,別人就會模仿你。按照規律來說,企業應該經過一輪大規模兼并,成為幾個大企業,然后再出去。但是我們的中小企業還沒有經過兼并就出去了,在海外市場盲目銷售,也不講求長遠發展。 以行業協會約束不良行為 《國際先驅導報》:那么企業該如何去避免出現類似的貿易摩擦? 金柏松:我認為中小制造企業應該搞“聯合制造體”,有的專門做銷售,有的專門做研發,把企業做大、做規范了。否則,很難在一個行業里做深做透。 從前,諸如環保、研發、營銷等等很多成本我們都沒有計算,企業做大,這些成本都計算進去,低價不成為優勢,競爭就靠產品的品牌和質量了。 還有就是不要想暴富,要當成事業來做,做出口,要和當地打成一片,不要讓當地企業覺得沒有出路。 梁艷芬:不懂得國際貿易規則的人去做國際貿易,就難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我們應該對小的外貿商進行培訓,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國際貿易的一些規則。 宋泓:多成立行業組織、行業協會,來和當地行業協會溝通,了解當地市場。我們現在雖然有一些行業協會,但是都是官方的,在這方面起的作用很小。 要鼓勵企業自主自發地成立行業協會,規范企業行為,統一標準,如果哪個企業打價格戰、做一些違規行為,行業協會就可以對這個企業予以懲罰。我們企業之間一直是競爭的,很少共同去做一件事。 《國際先驅導報》:企業只要有意愿,就可以成立行業協會嗎? 金柏松:這個正是我們呼吁政府放開的。給予行業協會成立的自由,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行業協會在企業綜合管理,鼓勵良性競爭方面能夠起到很大作用。 現在國家宏觀調控、微觀調整都做得很好,但是這一塊屬于中觀調控,處于體制缺位的現狀。 宋泓:政府除了這方面要放開外,還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強調與其他國家的互惠性,引導企業在出口貿易的時候考慮到其他國家企業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