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周刊:用國內企業的競爭提高外資質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2日 15:18 《商務周刊》雜志 | |||||||||
□文 高世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部研究員) 中國3年前加入WTO,標志著自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20多年來,對外開放一直是推動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大力吸收直接投資(FDI)為主的外資戰略,使中國獲得了經濟建設急需的資金,引進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增加了稅
在本土企業日益成長壯大的今天,只有實現吸收高質量外資和支持國內產業技術能力提高的良性互動,我國的產業結構才能迅速升級,產品出口結構才能得到改進,經濟增長的質量才能得以提高。加入WTO后,本土市場迅速國際化,外國的產品和資金大量涌入,一方面我們必須履行我們接受相關國際規則的承諾,另一方面必須迅速建立一套與開放的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和社會制度,用完善的規則約束國內和國外的企業。在漫長的制度建設過程中,如何加快構造更加有效的競爭環境、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促進我國產業技術的迅速進步等,就成為我們外資工作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途徑 現代經濟增長的歷史與經驗表明,國民財富增長的最終源泉是技術進步,包括科學技術和組織管理的技術。發展中國家有多種獲得技術的渠道,其中跨國公司向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顯然可以為發展中國家帶來技術,提高FDI流入國民經濟中的總體技術構成,改進經濟增長中知識技術的貢獻。另外,發展中國家根據其經濟發展階段和技術能力,可以通過購買新設備(“交鑰匙工程”)獲得嵌入型知識,可以購買專利技術和技術許可獲得非嵌入的技術,可以通過與發達國家中企業的技術合作開發新的技術,進行自主研究開發獲得發明和技術創新。但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積累產業經驗和技術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中,企業是技術能力積累和技術進步的主體。企業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中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生產技術,通過對技術的使用建立生產能力和獲得必要的產業經驗,積累技術知識和提高技術能力。而技術能力的積累,需要有相關的制度環境和合適的政策,特別是有效的公共政策支持企業從事研究開發活動。 FDI的示范和競爭作用是促進產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渠道 以電信設備產業的發展為例,我們可以分析FDI對我國產業技術能力發展的直接或間接影響。電信設備制造是一個典型的高技術領域,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擁有技術方面的絕對優勢,特別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國內通信設施短缺和落后,導致我國電信行業的發展水平和運行效率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過去15年的時間里,經濟發展的巨大需求刺激了中國的電信產業迅速增長,這同時為全球電信設備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政府鼓勵以合資方式大量吸收FDI,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一方面為國內電信運營企業提供了先進的設備;另一方面又創造了一個國內設備制造企業通過與跨國電信設備制造商的競爭與合作,近距離學習先進技術和市場運作模式的機會。以“巨(龍)大(唐)中(興)華(為)”為首的一部分本土企業,得以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迅速的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機會,通過將一般性的技術知識與本地的市場情況相結合,開發出針對中國本地市場的新產品;通過學習外資企業的經營管理而建立了自己合適的商業戰略,成功地進入了有較高技術壁壘的電信設備領域。包括合資企業在內的國內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在高度國際化的國內競爭中,不但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等基本商業運作能力迅速提高,而且企業的技術能力突飛猛進。一批國內企業首先在電話機、程控設備等較成熟的電信產品領域建立了龐大的生產能力和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迅速在包括3G系統、光交換等一些前沿技術領域獲得長足進步。 目前,本土電信設備企業可以在部分產品領域與全球最先進的電信設備企業展開競爭,如大唐電信開發的TD-SCDMA、中興和華為在多種3G商用系統和網絡設備的國際市場不斷拓展等。正是本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過技術能力的提高實現了崛起,迫使跨國公司加大了在中國的技術轉移和研究開發力度。從國內電信企業所有制特征上看,在中國電信市場上成功的設備制造商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還有國有控股的股份制企業,外資控股的合資企業以及外資獨資企業。目前中國的電信設備業是中國高技術產業中最有希望的產業領域,這也是鼓勵外資同國內產業技術政策良性互動的比較成功的領域(但不容忽略的事實是,外資仍然主導了我國高技術產業。見圖表)。 與直接購買國外設備相比較,FDI作為重要的私人資本流入,直接增加了中國電信設備行業的投資,提升了資本形成的速度,同時提高了中國電信設備的技術水平,有助于中國電信服務行業提高效率。與直接購買設備相比,FDI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帶來了相關管理運作的經驗,培養了一批管理人才。從技術轉移的角度看,直接的技術轉讓提高了合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管理水平,緩解了國內企業技術發展的瓶頸,同時,本地化采購帶動相關聯企業的技術進步,與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增加了全社會研究開發的投入。在FDI帶來的直接的技術轉移、關聯企業的技術溢出、本地研究開發投資、人才流動以及競爭與示范效應等多種技術轉移渠道中,最為重要的是,外資企業的存在促進了本地企業的近距離學習和面對面競爭。從技術上,FDI所帶來的產品和技術,開啟了國內企業產品開發和生產的思路,使國內企業可以了解這些產品的基本特性和設計方向等,從而通過引進技術、反求工程等方式,開發和生產類似的產品,并針對本土市場加以改進,在產品的開發中建立了相應的技術能力和組織能力。 我們特別要強調的是,跨國企業為國內企業顯示了高技術企業的運作和管理模式。從產品的開發、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以及相關的融資策略、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政策等,國內企業都可以向跨國公司學習,這是市場經濟知識向國內轉移的最佳渠道。更傳播了產業研究開發(Industrial R&D)的理念,使國內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學會了研究選題、規劃、實施等產業研發的組織實施。 從我國電信設備產業的發展看,國內競爭程度加劇、本土企業能力的提升,迫使外資加大研究開發投資,導致外資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而在汽車產業領域,也正是由于奇瑞、吉利、哈飛、中華等本土企業自主開發的努力,才迫使跨國公司加快技術轉移、增加本地研究開發的投入力度。反思拉美過分依賴外資的教訓,借鑒日、韓著力支持本土企業技術進步而獲得成功的經驗,我們發現,有一批技術實力強勁的本土企業對充分發揮FDI的積極作用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我們認為,通過改善國內競爭環境、支持本土企業的技術進步,是提高外資利用質量的有效途徑。 制度缺失使FDI對國內企業發展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隨著我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和產業技術整體水平的提高,由于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體制的缺失,外資對我國產業技術進步的負面影響開始出現。需要首先強調的,不是FDI本身對我國的技術進步有必然的負面影響,而是制度缺失和政策不到位造成了這些負面影響,多年來存在的對國內企業技術能力的不信任,也助長了過分依賴外資提升技術進步的情緒。例如,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在對專利的保護和對有效競爭的保護之間有一種合適的平衡,當企業利用被保護的專利技術妨礙了市場競爭、阻礙技術進步時,反壟斷法就會對濫用市場支配力的企業產生約束。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反壟斷體系和有效的競爭政策,在實際的政策中,本土企業特別是本土民營企業還面臨許多不公平待遇。 一、跨國大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力量和政府影響力 跨國企業在技術和品牌上有較大的優勢,同時能夠充分利用政府鼓勵外資的政策直接與政府部門溝通。在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面臨嚴格的市場準入控制情況下,在中國的跨國企業更容易營造支配市場的輿論氛圍和對中方特別是地方政府施加影響,獲得市場準入的機會。同時,由于我國沒有反壟斷法,對各種企業所形成的市場壟斷、大企業間的合謀等,沒有有效的制約機制。 二、借口知識產權保護,為國內企業的市場準入和技術學習設置阻礙 目前,跨國公司開始通過專利壟斷,阻礙本土企業的市場準入和“干中學”的過程。比如在電信設備行業,跨國公司借口無線通信系統中的部分接口協議屬于專有標準,將國內企業的第二代通信設備排出在市場之外,使電信運營商難以獲得高性能、低價格的國產設備,消費者失去了低價服務,本土設備企業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業務發展和技術進步機會。另外,跨過公司有充分的資源和嫻熟的經驗,借專利和知識產權之名打壓技術能力迅速提高的本土企業。例如,某家跨國汽車公司懷疑本土企業安徽奇瑞抄襲了它所開發的新車,但它不是通過法律的手段,而是通過傳媒宣傳,通過美國政府交涉,通過向中國政府部門施壓的方式,要求解決所謂“知識產權問題”。在中國政府明確闡明我們保護知識產權的態度和立場、并堅持政府要依法行政后,該公司才轉向改進產品性能、降低銷售價格,以更積極地方式參與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 三、外資超國民待遇 由于歷史的原因,外資企業在國內一直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不少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還在土地使用等其他方面提供優惠。在本土企業成長起來開始同外資展開競爭的階段,行業平均利潤下降,這種稅賦上的不平等,對本土企業的市場發展和技術進步有非常嚴重的影響,會制約本土企業長期的技術投入,不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特別是我們希望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但外資企業會將其在中國的投資納入全球戰略中,其在中國的戰略同我國產業技術升級的戰略不一定一致。 關于吸引FDI的政策激勵,MKZ公司最近調查了中國、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吸收FDI的主要發展中國家的14個產業的情況(汽車、消費電子、信息技術、銀行、外包服務等),結果表明,吸引FDI的不是一些短期的稅收優惠、廉價土地等,而是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法律環境、監管框架和競爭水平,同時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資吸收國本土市場的規模。在上述所有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稅收優惠等財務激勵才會有助于吸收FDI。而為吸引外資所提供的優惠,實際上是由政府支付的一筆隱性成本。 但在目前體制和市場環境下,地區間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嚴重,中央缺乏手段實施嚴格有效的土地政策、環境監管政策和稅收政策,導致各地方為了本地的政績競相吸引外資,在土地資源、稅收優惠等方面為外資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使外資得以在國內縱橫捭闔,提高了我們引資的總體成本和引資質量,也不利于全國經濟的協調和結構調整。 中國國內市場的巨大、人力資源的豐富、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商業環境的不斷改進,這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所不具備的。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相信,任何一個有長遠發展目標的企業都不會輕易放棄中國的市場。相反,如果我們完善了國內的市場競爭環境,FDI的流入會持續增加,絕不會因為我們取消了一些額外的優惠條件而放棄在中國的機會。 隨著本土企業的成長和技術能力的提高,國內的產業競爭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因此,我國的外資政策也應該相應調整。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通過建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促進本土企業建立技術能力,有利于改進外資的質量,有利于我國產業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 提高公共政策的質量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和轉型中的大國,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和統一國家的歷史重任,其特殊的歷史和現實義務決定了國家需要具有在廣泛的國際事務中實施戰略行動的強大實力,這要求我們要建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技術實力。要建立這種實力,中國的產業和企業絕不能通過FDI被完全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分工體系中。 正是為了防范中國建立這種實力,發達國家對向中國的技術轉移有諸多限制,如許多高技術的進口仍然面臨美國的出口限制。在中國加入WTO的談判中,我們被迫同意在吸收FDI時不能有零部件本地化的指標要求、不能有建立研究開發設施的要求等。因此,在鼓勵FDI的同時,迅速培養內生性技術發展的能力,將成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標。隨著本土企業逐步追趕領先的跨國企業而接近技術創新的前沿,對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應該努力提高本國公司的技術吸收能力,提高勞動力的素質,這有助于國內企業學習和消化FDI所帶入的技術;另一方面,政府通過重構國家創新體系,建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同時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支持必要的基礎研究,加大共性技術研究和人員培養,使國內研究開發的選題和執行方式更貼近國內企業的需要。這樣,通過在國內企業建立一個共性的知識平臺,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通過加大對本土企業的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在國際通則下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有效地支持為提升技術能力而艱難前行的本土企業,努力使本土企業獲得與外資企業開展競爭的基本條件和技術能力。這有利于促使外資投入的技術含量加大,FDI將對中國的市場帶來更先進的技術,國內企業將能夠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學習和競爭帶來的技術外溢的收益,中國的整體技術水平將會獲得更快的進步。從國家發展戰略的取向考慮,我們應該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和政策協調。 一、從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長期需求,研究我國的外資政策取向。在堅定不移地堅持開放和擴大吸收外資的同時,政府通過營造更加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引導外資的投向和提高質量。 二、強調內外貿的一體化,建構統一的國內市場。堅持以放開市場準入為主線的市場化改革,強調市場準入規則的統一、執法機制的統一,以及稅收、土地、環境、生產安全和社會保障等政策的統一。 三、加強政府各項經濟政策的協調,包括外資政策、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競爭政策等經濟政策的協調,以及經濟政策同環境、安全、社會保障等社會政策的協調。 四、努力參與營造公平自由貿易的體系。要將FDI流入和流出同應對日益增加的貿易摩擦結合考慮。特別是對發達國家咄咄逼人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有根本的利益沖突,而且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也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有不同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們需要理直氣壯地強調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利益,強調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制度環境、發展階段以及制度建立的長期性,從國家的發展目標出發,完善國內的制度和參與國際規則的建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