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60多年中,美元在全球范圍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抱怨開始增多。在制定貨幣政策時,美聯儲通常以美國的利益為準則,忽視或至少是不甚關注其他國家的福利。美國長期且巨額的貿易赤字,腐蝕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基礎。同時,本輪金融危機中,美國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進一步加深了全球對美元未來價值的擔憂。逐漸地,一種共識已經在形成中: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為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用以修整或重建這個業已銹蝕的國際貨幣框架。
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已成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8年第一次二十國集團(G 20)金融首腦會議上提出的四項主張之一。研究國際金融的絕大部分中國經濟學家認為,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國國內金融改革的長遠目標和發展方向,也與中國參與亞洲金融合作及未來人民幣或“中國元”的全球定位密切相關。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即所謂的后美元時代,不僅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已初現端倪。
從2010年到2030年,人類將很有可能看到一個“三元”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就是由美元、歐元和亞元或某個亞洲經濟體之貨幣為三大支柱構建的國際貨幣體系。可以期待的是,一個三極的國際貨幣體系將對整個世界產生有益影響,因為這一體系將有助于減少國際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有助于約束關鍵貨幣國家的政策制定者不負責任的行為,有助于恢復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之間的平衡,還有助于進一步降低跨境業務中的交易成本。
盡管美元的地位因為本次金融危機而受到損害,但在未來20年內,其國際關鍵貨幣的地位仍是難以撼動的。盡管歐元區由于缺乏統一的財政政策從而削弱了歐元的國際聲譽,但總體看在未來20年歐元仍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一個主要角色。因此,要想真正構建“三元”國際貨幣體系,關鍵在于亞洲國家在推出本地區關鍵貨幣問題上的表現。
目前,亞洲就國家而言是中日兩強并立。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三元”國際貨幣體系能否建立,從某種意義上便主要取決于中國的選擇:積極促進以創建亞洲單一貨幣為核心的區域性金融合作,抑或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并最終使之獨立地作為“三元”或更多元之貨幣體系中的一員。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亞洲各國在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為了避免下一場亞洲金融危機,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各經濟體在外部沖擊之下不致遭受巨大損失,亞洲各國一直在努力以不同方式推進多方面的合作。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部分國家曾經考慮建立亞洲貨幣基金(A M F)。在這次不成功的努力后,部分國家或機構參照歐洲貨幣單位(E C U )而創立了亞洲貨幣單位(A C U )。在亞洲各國及一些區外經濟體的共同努力下,亞洲債券基金(A BF)面世了。清邁倡議(C M I)的誕生,特別是它從雙邊擴展為多邊機制下的儲備庫之建立,更是意義深遠。2009年9月,時任日本首相鳩山提出了以貨幣合作為基石之一的“東亞共同體”設想。早在幾年前,亞洲貨幣合作的終極目標便已經被廣泛討論,未來亞洲單一貨幣的名稱也已經被一些學者起好了:A SIR O。
當中國經濟學家談及亞洲貨幣合作議題時,主要有兩派意見:
其一,淡化對待亞洲貨幣合作,代之以把人民幣做成世界關鍵貨幣之一的目標,其相應的政策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所有亞洲區域金融合作之努力均服務于人民幣國際化這個總目標;
其二,不主張人民幣國際化,至少是反對激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同時主張中國積極穩妥地參與亞洲貨幣合作,條件合適時不妨努力去建立亞洲統一貨幣,并讓其與美元和歐元一起參與構建新的三元國際貨幣體系。
(作者張宇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