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13日晚間消息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今日表示,最近幾個月的CPI的大幅上行只是物價上漲而非通貨膨脹,穩(wěn)定物價的措施也是以財政政策與行政手段為主,他認為目前貨幣政策已經無實質作用。
王國剛是在今日下午舉辦的第三屆“透視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的。他認為在中國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產品價格和資源產品價格上行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不能以CPI上行定義通脹。
他指出,2010年物價上行的主要原因是水、電、燃氣、交通和資源品調價,另外自然災害帶來農產品供不應求,繼而誘發(fā)游資而造成的。
國家統計局上周六公布數據顯示,11月我國CPI增幅達5.1%,創(chuàng)28個月以來新高,食品類價格是推動CPI加速攀升的主因。
市場普遍將眼下的通脹壓力歸結為此前貨幣發(fā)行過多,流動性過剩。王國剛對此并不認同,“這些都不是由貨幣政策引起的。”
“貨幣政策收緊了,地就長糧食了?豬就長肉了?樹就長水果了?”王國剛如是說,“目前國務院穩(wěn)定物價的政策措施也都是以財政政策和行政手段為主,并未提及貨幣政策。”
上周五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18.5%,王國剛表示,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只是從金融機構吸收人民幣資金,而后從商業(yè)銀行購買外匯資產,同時伴隨發(fā)行央行票據,他認為如此并非體現緊縮效應。
王國剛說,目前的貨幣政策已經無實質作用,只剩下導向性。(丁蕊 發(fā)自北京)
名詞解釋: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供遠小于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