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通脹壓力?
文 / 樊 綱
通脹壓力是輸入性的
2010年中國經濟GDP有望實現10%以上的增長,2011年GDP也會保持在8%~9%的水平。這個預期能夠說明,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雖然是通貨膨脹,但經濟還沒有熱到足夠導致高通脹的程度。
很難用宏觀經濟過熱來解釋中國目前面臨的價格上漲。中國經濟增長雖然強勁,但與通脹率的增長幅度并不成正比。既然價格上漲不是由全面過熱引起,也就不需要全面嚴厲的緊縮政策。
價格上漲也很難用國內食品市場供需來解釋,今年仍是一個豐收年,秋糧達到歷史最高產量,國內大宗商品供求關系較為穩定。因此目前中國的通脹主要還是由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引起的輸入性通脹。
此外,預期也推動了國內通脹。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出臺后,世界流動性增加預期就形成了,緊接著形成中國外匯資本流入預期,從而導致通脹預期增大,這也會影響國內價格,而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輸入性的。
中國不會出現像2006年-2008年那樣的高額通貨膨脹,世界糧價漲價沒有那時劇烈,而且世界經濟流動性也沒有那時強。即便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流出的貨幣也不會很多,因為如今貨幣周轉速度已經大大減慢,這對于政府目前控制通脹的政策調整,是一個利好消息。
控制物價難以抑制通脹
但是現在民眾呼聲很高的希望政府通過控制物價來抑制通貨膨脹,我認為效果不會太明顯。應該從宏觀上進一步控制貨幣總量,并對低收入階層進行適當補貼,這才是治本之策。
通脹與流動性過剩有較大關系,當前中國M2(廣義貨幣)總量和GDP的比率高達190%左右,大部分由外匯流入造成。例如:企業、個人從國外帶回一美元,央行就得收回去發出七元人民幣,這直接導致基礎貨幣增加。
如何解決流動性過剩?應由央行進行對沖來控制流動性。一方面央行發出鈔票,另一方面凍結住它。央行已經連續三次提高準備金率,目前部分銀行準備金率已經達到了18%。準備金率已經成為對沖的最主要工具。其次,央行將大量央票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拿著央票把人民幣交給中央銀行。最后,貨幣當局還應采取行政手段,通過超額準備金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度。
雖然18%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是世界最高水平,但中國與其他國家不一樣,仍有提高的余地。我國準備金包括法定準備金,這部分央行是對商業銀行付息的。此外,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較高,存貸利差在三個點左右,不會因準備金率提高而危及生存。而且央行提高準備金率不一定就意味著緊縮,而是對沖掉因外匯不斷進來而新增加的貨幣發行,以后外匯還會不斷增加,這也意味著要不斷采取措施。
必須警惕資產泡沫
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首先是企業投資開始恢復,其次是房地產投資的增長,而目前房地產投資增長在36%左右。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不一定就意味著房地產投資會出現大幅下降,房地產調控對投資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對二三線城市基本沒什么影響。
與此緊密相關的話題便是資產價格泡沫。今年年初,我國大城市房地產市場帶動全國房價鼓起來,具有泡沫的趨勢,而現在我國房價已經穩定住了,而且不再對其他市場發生帶動性作用了。但中國應吸取各國經驗教訓,嚴防資產泡沫,特別是樓市泡沫,美國、日本經濟就深受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害。管理
(本文作者系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本文根據會議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