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網】(記者 霍侃)為什么“轉變發展方式”的口號喊了十幾年,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卻越來越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作答:“就是因為制度剛性,目前的制度下經濟發展只能靠投資拉動,除非打破剛性制度,發展方式才能從投資轉向消費拉動。”
許小年今年(11月5日)在“財新峰會:變革世界的中國策”上提出,目前中國和美國面臨的問題都不是周期性問題,而是過去20年的全球化中產生的結構性問題。“結構性問題不是量化寬松政策和凱恩斯主義政策可以解決的,這些政策只是手術之前的麻醉劑,但不能代替手術。”
對于美國而言,過度負債必須通過去杠桿化解決,包括私人部門和國家層面的去杠桿化。許小年認為,美國的一點優勢是,市場體系有相當大的彈性,允許逐漸調整失衡結構。
“中國結構調整的困難更大,因為體制剛性。”在許小年看來,中國老百姓的高儲蓄和消費占GDP比重難以提高的原因就在于,過去十幾年財富分配向政府傾斜,而不是向居民傾斜,而且社會保障體系不到位。
許小年建議財富和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并不是殺富濟貧,而是進行制度改革,在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中體現公平原則,“如果不解決尋租問題、不解決官商勾結,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制度。”
“如果離開改革,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沒法解決。”許小年呼吁“十二五”規劃認真考慮政治體制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