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賀鏗:限制房貸治標不治本 根治投機需房地產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4日 21:45  財經網

  賀鏗:無需出臺第二輪刺激政策

  【《財經》記者 王延春】2010年行至年中,宏觀經濟運行復雜多變。四月前學者對宏觀經濟復蘇信心倍增,很多數據也似乎佐證了中國經濟是拉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發動機,然而,五月中旬以來,隨著一些經濟趨冷跡象逐步顯現,悲觀之聲又起,出現了經濟“二次探底”,以及“再次出臺第二輪刺激政策”的言論。整個上半年,政府執行了緊縮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整頓、對節能減排的重視,但在這些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又受到歐洲債務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復蘇動力有所衰弱,因而中國經濟被再度置于十字路口,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

  如何看待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下半年經濟何去何從?在梳理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得與失中,對下半年政策操作有什么建議?《財經》記者近日采訪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

  《財經》:最近“再次出臺第二輪刺激政策”的觀點鵲起,您是否贊同?

  賀鏗:我不主張再搞類似去年的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以及極度擴張的財政和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我現在非常擔心再出臺新的刺激政策。聽說上海等地又要放松第三套房貸限制措施,我認為這個消息要警惕。

  《財經》:之所以出現“再刺激”論,是因為市場擔心下半年經濟下滑。目前一些反映中國經濟走勢的先行指標如PMI、發電量等,已出現掉頭回落的趨勢。從4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開始減慢、貿易順差下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等,這些數據增加了對經濟下滑的擔憂。

  賀鏗:經濟下半年出現回調趨勢是必然的。現在經濟已經到了“兩難”境地,房地產不調控不行,不調要出危險,泡沫要崩潰。可是調整了必然影響經濟增速,與房地產相關的建材、家具、鋼鐵、水泥等行業必然受到影響。另外,去年出臺那么大盤子的刺激計劃,開工了那么多的項目,信貸去年也達到近10萬億的規模,這些不收縮不行,但是要收縮,基礎設施建設等就必然受影響。

  《財經》:前六個月總的趨勢仍是高增長,但能看出增長的動力在下降,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逐步回落。那么隨著刺激政策的退出,房地產、產能過剩等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您是否擔心多重下滑力量會在第四季度集中爆發,甚至出現“二次探底”?

  賀鏗:我不擔心有什么“二次探底”。總的判斷是,下半年經濟依然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增速放緩,但無需擔心。經濟回調一點不要過于緊張,也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能草率采取過激的調控政策。經濟增速放緩一點就放緩一點,尤其房地產正處在膠著期,開發商、地方政府等各利益主體都在“扛著”,房地產往下走,地方政府、地產商、銀行等的利益受損失,因此希望讓政策松一松,但是我認為,目前是政策觀察期,看一段再說。

  《財經》:上半年宏觀局勢非常復雜,陷入了多個“兩難”局面。我有一種觀察,宏觀調控似乎在保增長、調結構、防通脹等多個目標間糾結、平衡;目標之間也有矛盾,又是很難達到平衡的。

  賀鏗:的確是這樣。今年形勢復雜多變,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下半年宏觀調控的目標要更加明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應是下半年主要的政策目標。調整必然使經濟增速下降,因此,需要注意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同時著力調結構。

  《財經》:誰都覺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結構挺急迫的,可喊了這么多年也轉不動。您認為轉變的難度究竟在哪里?

  賀鏗:實際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思想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改革開放初期,當時叫“外沿擴大再生產,內沿擴大再生產”,后來又叫“生產方式轉變”,再后來又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管叫什么,這么多年為什么一直轉變不過來?關鍵是在“轉變什么?”、“怎么轉變?”的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我認為轉變的關鍵在于:

  一是經濟發展動力要轉變。從依靠投資拉動轉變為需求拉動,這里面包括內需與外需兼顧,現在很多學者對外需存在偏見、誤解,沒有意識到外需對一國經濟模式提升的作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脫離外需而發展起來的。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的轉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強調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通過二次分配進一步理順收入分配格局。改變目前初次分配中資本所得偏多、勞動所得偏少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大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改革勞動者報酬的分配結構。收入分配問題解決不好,中國經濟增長就不可能健康增長,許多社會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三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從粗放式到節約環保 式轉變,改變以前過度依賴資源、能源以及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提倡科技創新。四是發展指導思想的轉變。從單純追求GDP增速轉變到以民生為本、以人為本的方向。

  《財經》:反思近年調控,有人總結說中國宏觀調控政策的特點總是處在矯枉過正的狀態、而且總是滯后于市場。松的時候過松,緊的時候又過緊,您如何評價上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操作?

  賀鏗:以往的宏觀調控方式的確需要反思總結,要汲取2008年宏觀調控的經驗教訓。總結過往的宏觀調控經歷,可以更好地把握下半年的宏觀調控節奏和力度。

  2008年下半年經濟出現下滑,一攬子刺激計劃出臺,下達了4萬億的總盤子,現在回頭看當時有些太急了。我當時就在人大財經委的會上說,我們的各個決策部門的宏觀理論研究太不足,人民幣匯率機制怎么改革?外貿到底怎么發展?要仔細研究個透。2008年經濟下半年突然下滑,不單純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我看也有宏調政策不恰當的因素。各部門缺乏深入研究,也缺乏擔當勇氣。

  2008年一季度已經有先行指標下滑,不能再繼續實行“雙防”政策了,但是政策很遲鈍,并沒有調整,沿海外向型出口企業已經出現成千上萬的的倒閉潮,但仍然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為是產業升級,東部“騰籠換鳥”的結果,直到10月底才意識到問題很嚴重,又下猛藥來施救,4萬億下馬,這藥下得過急過猛,就像一個人得了感冒,打噴嚏的時候你不吃藥,等已經發高燒了你吃再多的藥也沒有什么用,這個周期是必須經受的。

  《財經》:您覺得未來宏觀調控思路應該怎么調整?目前爭議很大,有的專家從總需求的角度強調保增長,但有的專家則強調在可容忍的增速下降水平下,咬牙堅持調結構。

  賀鏗:我認為宏觀調控的思路需要轉變,從應對危機時期的“通脹預期管理”轉到“后危機時代”的防“滯脹”。不要單純關注通貨膨脹問題,這個目標唱得太高調,對經濟把握沒有好處。2009年二季度以來,社會上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濃烈,這對現實經濟帶來很大的沖擊。我并不是說不要加強通貨膨脹預期的管理,只是想說不要把這種通貨膨脹的預期唱得太高,對經濟沒什么好處。過度的通脹預期既缺少現實依據,又可能把人們的思想搞亂,甚至可能形成“預期通脹”。

  《財經》:預期通脹的確令人困惑,上半年大蒜、綠豆等漲價,漲薪潮起,大宗商品價格攀升,這些是否就是通脹來襲,其實關于通脹的概念比較模糊。學者依據的經濟理論不同,評判通脹的標準似乎也千差萬別。將物價上漲等同于通脹往往導致中國式“通脹預期”自我實現。

  賀鏗:有學者預期今年一定出現高通脹,主要依據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出的“通脹永遠是一種貨幣現象”的論點,去年那樣寬松的貨幣,過多的流動性一定造成今年的通貨膨脹,但是,中國10萬億的信貸并沒有變成老百姓的財富收入,如何通脹?百姓的收入并沒有增加啊!去年增加的收入還沒有前年絕對收入比高呢。不過,10萬億下去,基礎設施建設被擴張了,上游產品價格上漲造成對下游產品價格傳導之勢,加上今年農產品價格的回歸補漲和災害天氣的影響等因素,一定程度上的確推高了CPI。這是“脹”的因素,另外,對房地產投機的調控,信貸規模下滑等,這是“滯”的因素,如何防止通脹又不出現經濟出現“滯”,只有將宏觀調控從以需求管理為主轉向以供給管理為主。

  《財經》:請您談談具體建議吧

  賀鏗:我想主要有三個手段:

  一是收入政策的調整。一方面企業提高薪酬水準,另一方面是不是考慮減輕企業經營成本,特別是那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多的但利潤又不高的,可實行差別稅率,減免稅收。同時,對企業職工的五項保險,原來規定是企業交一半,職工交一半,是否可以考慮財政繳納,既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壓力,也同時提高了勞動者的收入。

  二是人力政策,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百姓的收入。只有需求增大才能刺激企業提供供給,擴大投資。增加就業,特別是讓低收入者,失業的群體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才能保障收入并提高消費需求。

  三是調整經濟增長政策。在生產要素組合上調整,從房地產、基建等資本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技術創新。

  《財經》:目前房價調控也陷入“兩難”。這么高的房價,不調控容易引發資產泡沫。但如果房地產和房地產投資萎縮厲害,又可能導致中國經濟依賴的一大增長引擎折戟。

  賀鏗:抑制房地產投機的調控是必要的。但是,目前執行的二三套房貸限制等政策有些治標不治本,我認為要根治還是要啟動房地產稅,把炒房者的囤積成本提升上去,把泡沫徹底擠出來,讓炒家因此遠離房地產。目前,房貸政策的行政色彩太濃,只有房產稅開征了,才能使房地產的信貸政策回歸常規化。

  《財經》:你預計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會進一步加碼還是松動?

  賀鏗:我認為房地產政策不能反復, 2008年房地產政策反復,為此付出很大代價,一方面影響政府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反彈將形成更大的泡沫,泡沫蓄積會導致像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那樣的危機境地,值得警惕。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