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謝國忠:全球經濟正走向二次探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2日 21:22  財新網

  全球經濟正走向二次探底,其間,通脹壓力將不斷積聚,到2012年,這將導致利率快速上升,從而引發(fā)另一場危機

  2012年的另一場經濟危機

  【財新網】(專欄作家 謝國忠) 全球經濟正走向二次探底。觸發(fā)事件是歐洲債務危機及歐元區(qū)對此的反應:通過更緊的財政政策和更松的貨幣政策,歐元區(qū)各國希望能刺激出口來減輕債務負擔。但歐元區(qū)以外的國家還在刺激經濟,無力替歐洲分憂。因此,全球經濟將會放緩。

  不過,二次探底會是漸進式的,原因有二:首先,歐洲政府不會再讓銀行破產,雷曼兄弟倒下時曾引發(fā)信用危機,他們不敢重蹈覆轍;其次,中國和美國很可能推遲從刺激政策退出。

  在二次探底過程中,通脹壓力將不斷積聚,到2012年,這將導致利率快速上升,從而引發(fā)另一場危機。

  全球股市近來一直在跌,這是很自然的。市場過去相信全球的復蘇是可持續(xù)的,并把對未來幾年的樂觀情緒反映在價格中。但實際情況是,所謂的經濟增長僅僅是由補庫存和刺激政策帶起來的,并不是來自各個行業(yè)和各個國家的結構性再平衡,而那才是經濟真正需要的。認為光靠刺激計劃本身就可以撬動經濟恢復增長,并讓它進入穩(wěn)定增長的軌道,這樣的信條已經導致全球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個錯誤正把全球推向高通脹,為2012年的另一場危機埋下了伏筆。

  因為歐洲債務危機,下一場危機變的更有可能。歐洲以外的政策制定者癡迷于經濟增長,他們應對歐洲危機的策略可能是推遲退出刺激政策,并在退出時把節(jié)奏放的更緩。這個過程實際是為通脹加燃料,將放大政策錯誤:即結構性問題可以通過刺激政策來解決。

  多數(shù)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師相信,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將壓低通脹,而當增長率上升時,刺激政策能及時退出,防止高通脹來臨。但這種凱恩斯式的思維在當今世界并不適用,原因有三:

  首先,雖有刺激政策,結構性缺陷將使經濟增長處于低水平。泡沫產業(yè),如金融、地產及它們的相關產業(yè),規(guī)模將縮水,這些產業(yè)的員工需要時間被再雇傭。此外,西方靠借貸支持消費增長的日子已經終結,而發(fā)展中國家由出口轉為內需尚需時間。在當前的環(huán)境下,凱恩斯式的思維導致長期的、過度的刺激,當通脹成為一個問題時,不太可能因此及時退出。

  其次,盡管經濟增長緩慢,極低的利率正助長通脹預期。就像在上世紀70年代,單是預期本身便能將過度的貨幣供應引向通脹。應在能源和糧食價格上對這一現(xiàn)象保持警覺。

  最后,全球化帶來的抑制通貨膨脹的好處已經發(fā)生逆轉。富士康和本田事件對于通脹的意義,比美國蒼白的就業(yè)數(shù)據(jù)要大的多。在過去十年全球化過程中,中國已經成長為價格制定者。它的過剩的勞動力降低了制造業(yè)產品價格,并在低息環(huán)境下抑制住了通脹。

  但中國的勞動力剩余時代已一去不返。五年內,甚至三年內,中國的制造業(yè)工資水平可能翻番。在可見的將來,別的低成本國家,如孟加拉和印尼,其基礎設施還不足以讓其來承接中國的制造業(yè)。在未來十年,中國的出口價格可以會翻番。它的出口增長主要將源于價格增長,而非數(shù)量增長。制造業(yè)價格上升將助推通脹,使今天的低利率更具通脹性。

  十年前,我曾寫道,中國買什么東西,什么東西的價格就將上漲;中國賣什么東西,什么東西的價格就將下跌。將來,中國買的東西價格依舊要漲,但中國賣的東西價格也要漲了。中國的制造業(yè)主不敢向他們的大買家——如沃爾瑪和蘋果——要求提價,但他們將不得不這么做,因為他們再也無法壓住成本了。

  貨幣貶值是政策制定者們應對債務危機的又一個老把戲。亞洲國家十年前是這么做的,美國五年前也這么干,歐洲現(xiàn)在正在這么干。三年后,也許還有人這么干。這種螺旋式的貶值將導致貨幣普遍貶值。只要各國央行持這樣一個態(tài)度,全球通脹將是不可避免的。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個損害貨幣價值的基本力量,預期將會成為推高通脹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上世紀70年代,寬松貨幣政策和石油價格上升引發(fā)了通脹。未來十年,寬松貨幣政策和中國工資上漲將推高通脹。發(fā)達國家將再一次經歷滯脹。

  二次探底將是漸進的和持久的。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我們也許會看到中國和美國出臺新一輪的刺激政策。但這并不會改變下滑趨勢。在刺激經濟的過程中,通脹壓力將會不斷集聚。當通脹演變成危機,也許是在2012年,現(xiàn)在這一代中央銀行的管理者將信譽掃地。接踵而至的危機也許會使新一代的中央銀行管理者們更注重穩(wěn)定幣值,而不是關注短期目標。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本文英文版首先發(fā)表于《南華早報》,財新記者汪蘇譯)

轉發(fā)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lián)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