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自從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后要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來,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和熱議。我認為要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應當努力實現從三個“外”到三個“內”的轉向。即從外需引導轉向內需引導、從外延增長轉向內涵增長、從外力驅動轉向內力驅動。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但去年因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外需大幅度下降,導致我國外貿額下跌1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的3.6%,起了“拖后腿”的不利作用。為此應當從依靠外需轉向更多地依靠內需,特別是依靠消費來促進經濟發展。而要真正促進消費,就必須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這就是說,一是要提高居民的購買力,讓他們有能力來消費。為此要通過一些制度化的安排來提高居民的工資性收入,例如讓居民的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隨著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工資;工資隨著物價指數而調整等。二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居民敢于消費,不必為子女上學的擇校費、看病難和看病貴等等而擔心。三是要為居民提供適當的消費產品,讓他們愿意消費。從去年的數據看,住房和汽車需求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顯著的,此外還應該考慮提供給居民一些新的消費熱點,例如電子消費產品、文化產品及文化服務等。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許多國家都采用了增加投資來刺激經濟的做法。因為這樣可以拉動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提供新的就業崗位,而且還有一部分投資會通過工資而轉化為消費。可以說只要投資就能增加國內生產總值,拉動經濟增長。我國去年投資增長30.1%,在8.7%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中貢獻了8個百分點,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過度依靠這種外延型的增長方式,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效益降低、污染回潮等弊病,因此只能是權宜之計,從長遠看來是難以持續的。今后應當更多地注重內涵型增長,即通過加強管理、鼓勵創新等措施來挖掘內部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企業及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競爭的背后是科技實力的競爭,科技實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實力的競爭,人才實力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創新能力的競爭。企業要更多地依靠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來推動創新,社會要依靠全體人民的自覺努力來取得發展。只有“以人為本”,才能由內力驅動來促進發展。為此必須加強職工的培訓,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應當認識到經濟只能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證我們的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證我們的后天。雖然靠投資、靠增加勞動力、靠國家的優惠政策等外力驅動也很重要,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為此應當努力貫徹落實最近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實現“人才強國”的目標。
(作者為本報特約評論員、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