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陳志武:中國應降低所持美國國債比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 13:43  《國際融資》

  ● 專訪美國金融專家

  Adjust Investment Portfolio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s soon as possible

  盡快調整外匯儲備的投資組合

  ■本刊記者 天勤

  今年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和債券價格波動日益明顯,而奧巴馬政府龐大的經濟振興計劃,更是讓外界對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中國態度產生聯想,因為此時,投資于美國國債的巨額中國外儲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如何在當前的環境之下,實現中國外匯儲備的保值與增值,成為業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層不斷傳遞出外匯儲備考慮用于國內的信號。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表示,外匯局將積極用外匯儲備來支持國家擴大內需、增加進口對外匯資金的需要。這也使得各界對于中國外匯儲備用于國內經濟的預期進一步升溫。對涉及外匯的熱點問題,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發表了看法。

  中國應降低所持美國國債比重

  記者:近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和債券價格都出現了明顯波動,您認為影響美國國債市場的因素有哪些?對于美國國債的未來走勢怎樣看?

  陳志武: 從去年9月中旬到年底,美國國債價格上漲很多,這是因為投資者都受金融危機的恐慌影響,要找投資避風港。但是,正如我去年11、12月講到的,隨著美國政府救經濟、救金融機構的舉措力度加大,美國政府要發行的國債必然要大量增加,會需要多發1.5~2萬億美元國債,這必然意味今后美國國債價格要下跌、利率要上升。從今年初到現在,美國國債價格總體上在下跌,這種趨勢還要持續。

  記者:中國作為目前最大的美國國債持有國,如何管理好所持的美國債券投資組合?

  陳志武:去年我就主張中國應降低所持美國國債的比重,而增加股權和資源的投資比重,現在看來,這種投資組合的調整更有必要。

  第一,奧巴馬的救市、救經濟方案需要發大量的國債,這對現在的美國國債持有者不利;第二,等這一階段的金融危機緩和以后,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貸與投資肯定要上升,這也是各種經濟救助計劃的目的所在。到那時,現在美聯儲以及其他國家的零利率或者準零利率政策會給經濟帶來通貨膨脹壓力,這對美國國債的投資者而言很糟糕,這些投資者會出現損失。

  第三,最近幾個月會是美國股市探底的時期,這意味許多美國高科技、金融類、銷售行業等跨國公司的股權價格很低,投資價值很高,機會越來越好。

  再次,就是石油、天然氣以及許多礦產資源的價格都已經很低,雖然全球經濟危機在短期內會繼續抑制對這些資源類產品的需求,但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目前正是增持各類資源企業和資源的好時機。

  最后,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已經下跌不少,但是多數州房地產價格還沒有到底。雖然奧巴馬的舉措會減少房價繼續下跌的壓力,但這一調整的過程還沒有結束,所以,現在還不是投資美國房地產的時候。

  改變收入分配格局

  記者: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外匯儲備“困局”,即解決一方面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海外投資又接連虧損的局面?

  陳志武:這可以從幾方面看。第一,從長遠看,問題的根源在于過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而之所以必須高度依賴出口,又是因為中國的資產財富過多地集中在國家手里、過多收入通過征稅進入政府手里,使國內民間消費的相對水平不斷下降,抑制國內需求的增長。而由政府掌握這么多財富、收入使用權的結果,就是使得中國經濟的產能不斷膨脹,反過來強化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度,導致更大的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使外匯儲備困局惡化。

  所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困局的結構性改革辦法在于,改變“國富民窮”的局面,這包括將國有資產股權分給老百姓、降低各類稅率。關于國有資產的民有化改革,可以考慮通過成立國民權益基金、將國有資產注入其中、然后把基金的股份均分給13億人,或者通過直接送股的方式。這些是我從去年年初就一直提倡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為中國民間消費提供更多不斷增長的財產與收入基礎。國內消費增長之后,出口順差就會減少,外匯儲備的困局也將得到緩和。

  第二,在政府經濟救助結構上,中國必須改變目前繼續側重基礎設施和大型工業項目、大型行業的做法,因為這些舉措的最終結果仍將是繼續提高中國的物質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強化產能過剩、對出口過度依賴的困局。最近幾個月開始的“家電下鄉”、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折扣等措施,在效果上提升了居民對工業產品、房地產的消費需求,而這些刺激消費的舉措才應該是經濟救助計劃的重點。通過這些政策調整來增加國內消費、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這也會緩解外匯儲備的壓力。

  第三,進一步放開個人和家庭購買外匯、到海外投資的空間和機會。很多人會說中國個人的海外投資理財經驗較少,這個觀點不錯,但是,總得有個開始。而且不同人的經歷、偏好和需要都不同,現在對海外投資理財產品的一刀切卡緊,把那些有能力、有需要選擇各類海外投資品種的人也限制住了。由此,讓那些可以幫助國家分攤外匯儲備壓力、外匯風險的人也無能為力,結果是國家把所有這些風險都自己承擔了,這非常不利。

  第四,鼓勵更多民營企業“走出去”投資,通過設立類似中非發展基金這樣的專項基金去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以前,有的民企“走出去”不太成功,但這是能理解的,也該是預料之中的。當年,英國、美國跨國公司也都經歷了很多挫折,這些學費總是要交的。實際上,最近幾年,不管從哪方面看,中國企業對海外市場、海外投資、海外經濟的了解和經驗積累都非常多,進展非常快,所以,對長遠的發展,我很樂觀。互聯網以及各種各樣的會議正在大大縮小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要交的學費。

  最后,中投公司的運作應該得到肯定。在不到一年半時間里,從無到有,已經建立了這么好的團隊,這非常不容易。沒有人愿意看到虧損,但是,我們應該公正客觀地看中投的投資業績。他們在次貸危機中成立,開始做的兩筆投資從當時看應該是好的選擇,那時候誰又知道幾個月之后次貸危機會演變成為全方位的金融危機?

  做投資決策時,你只能根據當時所能知道的信息做出盡可能好的決策,你難以做出幾個月后掌握更多信息時再看也是最好的選擇,做投資、做實業的都知道這一點。當然,事后看,中投公司成立的時間確實沒法更糟了,一開始就進入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機!

  但是,成立中投公司是正確的,總得有個開始,而開始總會很難。從長遠看,剛開始碰到一些挫折或許更有利于發展。作為主權基金,他們的運作很難,各個國家都盯著他們,各個國家都給他們很大的政治壓力,這確實給決策過程帶來難處,也會影響到投資業績。

  外儲內用的3種可能渠道

  記者:溫家寶總理近期也提出,可以考慮拿出部分外匯儲備來用作刺激國內經濟。您覺得是否具有可行性?具體應如何操作?

  陳志武:從技術上講,因為這些外匯不能拿到國內買賣東西,所以,外匯儲備被直接用來刺激國內經濟的途徑受到的限制較多。這些外匯儲備已經被用來發行過不同形式但等值的人民幣流動性,所以,如果國家為了刺激國內經濟而把這些外匯再用來換一次人民幣,那等于是變相轉移老百姓手中的財富,讓他們手中的人民幣財富實際貶值,這反而會降低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給國內經濟幫倒忙。

  剩下的差不多只有3種可能的做法。一種是由國家拿這些外匯去國外買基礎設施建筑材料、廠房車間設備、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等等,用這些直接提供給國家建設項目,以此減少政府為公家項目融資的必要性,這間接把更多銀行貸款、民間儲蓄留給民營企業和家庭個人,增加對后者的資金支持。也就是說,如果目前的這4萬億元經濟救助開支都來自國內人民幣資金,那必然會吸走太多的社會資金,讓民企、中小企業融資更加雪上加霜;而如果國家能用一些外匯去進口這些項目的材料、設備,那就會減少這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擠壓。

  第二種辦法,對于需要進口設備、物資、能源的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國家用外匯給它們提供低息貸款,這些企業以后用人民幣或者外匯還款。這樣,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下,外匯儲備可以按這種不造成人民幣貶值的方式在國內流動起來,給中小企業帶來資金支持,保障或增加國內就業。我個人覺得,這是利用外匯儲備保就業、增就業、刺激國內經濟的最好辦法。

  第三種辦法,把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讓他們自己去國外買東西,或者去旅游,這是張維迎教授的建議。從還富于民的角度講,我當然同意,因為這些外匯儲備實際上是中國人的勞動、資源、環境、權利被變現的結果。如果要讓這種做法刺激國內的經濟,尤其是國內消費,就必須允許其他人、企業和銀行從老百姓手里購買分下去的外匯,然后讓老百姓拿人民幣在國內消費。否則,如果老百姓拿到外匯只能在境外購物,短期內,這不會刺激國內經濟或保障國內就業。

  記者:是否可以將上述部分外匯儲備用于設置相應的投資基金?在規模、資本金分配、投資產業方向等問題上,您如何看?

  陳志武:關于戰略性的、具體產業性的投資,國家開發銀行、不同的大型國企以及民企都在相應行業進行選擇性的投資,這種布局也正在成形之中,沒必要再由國家成立境外產業基金。至于財務性投資方面,中投公司就能夠勝任這種工作,他們已經對海外各類專業投資基金,包括私人股權基金、避險基金、公眾股權基金、債權基金、資源基金,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盡職調查等等。由于剛才我講到的原因,管理層前段時間增加了對中投公司新投資的限制,但是,我覺得,現在應該放開中投公司的手腳,由他們去挑選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將部分投資外包給那些有多年經驗的基金公司。相比于美國國債市場下跌的前景,從中長期看,其他投資品種的回報會更好。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