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評論專欄作者 梅新育
“如果他們想要投資我們的石油和天然氣部門,我想象不出我們會有任何的異議。”中國人對中海油競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公司——聯合石油公司(又譯“尤尼科公司”)受阻風波記憶猶新,美國能源部副助理部長黑格博格上周卻用這樣的語言對媒體表示歡迎中國投資于其石油天然氣領域。
這番話的背景是中國石油天然氣三巨頭正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手收購,中石化和中海油正與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就安哥拉32號深水區塊20%的股權進行商談;中海油正在競購位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天然氣資源;中石油將持有伊朗帕爾斯(Pars)液化天然氣項目25%的股權……這種到處受到歡迎的局面,與2005年中海油競購聯合石油公司的遭遇相比,不啻天淵之別。
中海油競購聯合石油公司計劃公布當天,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便證實,中海油的競購計劃將引發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復雜的”審議,試圖預測各機構間協商的結果可能只是浪費時間。
次日,41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向布什總統遞交公開信,敦促美國政府嚴格審查中海油的收購要約。在此之前,共和黨議員理查德·龐博和鄧肯·亨特(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已經致函布什總統,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對中海油收購聯合石油公司的計劃進行國家安全調查,其信中明確說:“美國日益需要將滿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考慮范圍。當事涉中國時情況尤其如此。”
2005年7月1日,美國眾議院以333票贊成、92票反對的壓倒多數禁止布什政府批準中海油并購聯合石油公司;更以398票贊成、15票反對,通過無約束力法案,要求布什政府立即全面調查這起并購案,提案宣稱中海油并購聯合石油公司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7月13日,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就中海油收購聯合石油公司舉行聽證會,這起交易在會上遭到了壓倒多數的質疑,幾乎所有與會專家和美國前政府官員都眾口一詞,聲稱這筆企業并購交易將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幾乎把整場國會聽證會開成了聲討“中國威脅”的批斗大會,只有一名專家、自由市場研究所自然資源研究主管杰里·泰勒持相反意見,認為中海油收購聯合石油的風險被有些人故意夸大了。
在擁有現代技術足以克服自然障礙的條件下,海外資源開發的最大障礙就是政治性風險。毫無疑問,就長期而言,油氣資源屬于一國戰略性資源,與此有關的跨國并購觸動相關國家政府的敏感神經,不足為奇,更不用說美國這個對新興大國中國百般防范的守成大國了。可是,時隔三年,美國政府對中國投資的口氣何以變化如此之大?原因無它,經濟危機和初級產品市場的下跌改變了海外投資者和東道國企業/政府的談判地位而已。
初級產品行情低落時,出產該種產品的東道國企業/政府談判地位相對虛弱,往往不惜從股權轉讓價格、稅收、持股比例等方面制定多項優惠條款吸引外來投資者參與;該種初級產品行情高漲之時,東道國企業/政府談判地位增強,奇貨可居,加之此時東道國朝野反對“廉價出賣國家資源”的思潮抬頭,東道國企業會為股權轉讓索取更高的價格,東道國政府也往往強烈希望修訂與外商的經營合同條款,直至制定對外商更加嚴厲的新法律法規。2001年末至今年上半年,國際商品價格處于上升周期,油價更是一馬當先,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石油企業股權轉讓價格高漲,海外石油開發的政治性風險也明顯上升,各國政府對外資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猛增。
因此,初級產品價格高漲之時,我國參與有關資源開發項目步伐不宜太大,也不宜過分高調;國際市場行情低迷之時才是我們大舉參與的好時機。畢竟,在長期內,相對于制成品,任何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都將趨向惡化。作為一項長期資源供給戰略,我們在商品牛市期間要做的主要是考察、勘探等前期工作,真正的決策和談判過程可以放到世界商品熊市時進行,只要我們的企業奉行適當的戰略,能夠保持足夠的現金儲備,那么現在就是我們出手收購我國所需資源的好時機。
2005年國際初級產品市場滿目“繁榮”之時,中海油宣布競購尤尼科伊始,筆者便在《中國經濟時報》和《東方早報》撰文,尖銳抨擊這是一場根本就不應該開始的游戲;今天,當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震蕩下行之際,根據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需求,根據我國對外資產的規模和結構,根據國際投資政治性風險演變的規律,我們有必要為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搖旗吶喊。
(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