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價房價格標準對象界定之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2: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限價房供給價格如何設定?標準和依據(jù)是什么?以何為參照?由誰來主導?是否切合實際?這一切皆不透明。如此事關社會大眾之事卻關起門來不加公示,不多聽取和吸納一點社會受眾的聲音,怎么能盡如人意呢? 限價房供給對象的界定過于刻板和保守,未能打破過往保障住房體制、政策的所有樊籬,不僅繁瑣而低效,還將引發(fā)新一輪地域和群體歧視。 ◎章劍鋒 廈門大學不動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房地產事務專欄作家 聽聞樓梯響,掉下鞋兩只。自2005年夏天“國十五條”推出迄今,醞釀復醞釀,耗去兩年多,限價房政策終于在北京、廣州兩地率先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相比其他城市遲遲按兵不動、坐壁上觀的做派,就這一南一北兩城的舉動,值得一夸。 不過此種夸贊必須有所保留。這倒不是因為限價房被某些飯碗不保者公然指責為有損他們的和諧之故,也不是由于某些精明強干的學院派人士將之指斥為逆社會進步規(guī)律而動,是重拾計劃經濟思維的倒退。而是因為,限價房進行得還不夠徹底,不夠全面,也不夠魄力,落得左右不討好,以至還沒有全面落地就有人跑出來敦促將之取消。 開發(fā)商集團反感限價房,盡在情理之中。可假如連供給對象都不能完全心悅誠服地表示接納,則限價房舉措必有需要深入反思之處。就我個人南來北往所見,目前至少有兩大問題容易招致非議,也最值得深究:限價房供給價格的設定與供給對象的界定。 限價房供給價格如何設定?標準和依據(jù)是什么?以何為參照?由誰來主導?是否切合實際?這一切皆不透明。限價房不是給執(zhí)行者自己建造的,在擬定具體價格方案之時,關起門來不加公示,不多聽取和吸納一點社會受眾的聲音,讓外界觀者如坐云里霧里的做法,必不能盡如人意。因為它不可能客觀,更不容易隨時接受公眾質詢。 我注意到,廣州限價住宅項目現(xiàn)今每平米賣到了6500元;北京去年的限價房價格是5000多,今年首個限價項目每平米也賣到了7800元,姑且不尋究這些價格到底是怎么醞釀出來的,光就這類數(shù)目字本身而言,能否被廣為接受還是個疑問。至少媒體是在用“創(chuàng)下最高售價”的字眼來形容這些面世項目的。恍惚間不由疑竇生起,莫非要在商品房領域之外,走另一條限價房的價格競浮之路? 平心而論,既是限價房,限字當頭,理應出現(xiàn)“創(chuàng)低價”的現(xiàn)實才對。如今局面適得其反,此種先例一開,釋放出一個極其不好的信息,迫使明智的公眾進一步為此擔憂:限價房今后可能會引發(fā)不同地域間物業(yè)價格競相向上攀逐的壞風氣。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