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委制”改革就是機構合并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0:26 解放日報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李軍鵬 問:隨著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和2008年全國“兩會”的相繼到來,以“大部制”為核心的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正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請問,“大部委制”改革就是機構合并嗎?“大部委制”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東方網網民 咖啡加熱 答:所謂“大部委制”或“大部制”,就是為推進政府事務綜合管理與協調,按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合并政府部門,組成超級大部的政府組織體制。在大部委體制下,政府部門的管理范圍較廣,職能綜合性強。在發達國家,政府機構設置普遍采取大部委體制的模式,中央政府機構普遍在20個以內。在我國,有過成立大部委的嘗試。2003年設立的商務部,就是統一管理內外貿的“大部門”。 實施大部委體制的目的,主要是要解決政府機構設置過多過細、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協調困難等問題。實際上,目前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之間確實存在多項職能交叉,如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在人事、勞動與教育部門之間存在職能交叉;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管理涉及14個部委(局),等等。職能交叉導致各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夠明確,遇到問題往往難以協調一致;有些工作由于多個部門管理,相互牽制扯皮問題突出;部門間協調困難,使需要多部門決策的事務決策緩慢、效率不高;行政管理成本上升,容易出現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現象;同時,由于政府部門林立,導致審批層次、部門、程序、環節和項目過多,公民與企業辦事困難,影響投資環境。 推行大部委制改革,通過機構合并,可以達到加強戰略管理與綜合協調、加大問責與監督力度、提高政府執行力、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設立大部委體制,將一些相關的政府職能整合到一個部門,原來部門之間協調的問題就可以在部門內部協調解決,從而解決決策協調難度大、環節多、周期長、部門利益影響等問題,有利于國家的宏觀戰略管理與綜合協調。設立大部委體制,部長責任更加清晰、集中,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督和問責。設立大部委體制,可以解決我國各級政府“上下一般粗”的問題,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更加精簡,有利于地方政府適當減少人員規模。設立大部委體制,可以減少部門之間的扯皮,減少不必要的協調會議、不必要的接待,提高政府效率;可以減少乃至取消不必要的議事協調機構,減少行政層級;可以推動政府部門集中辦公,實行辦公集約化,改變“一個機構一棟樓”的現象,降低行政成本。在大部委體制下,可以整合原來分散在幾個獨立部門的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程序、審批項目與審批環節,實行“一站式”審批與服務,從而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環境。推行大部委體制,還有利于調整和優化公務員人員結構;成立大部委后,用于部門內部管理的部門和人員總量減少,在保持公共部門人員規模大體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增加提供公共服務的人員數量。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