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轉型過程中的機制體制創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32 《中國金融》
- 牛錫明 姜 燁 方 宇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銀行,其自身經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整個國民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 2007年7月至8月,筆者通過高層訪談,召開座談會以及基層調研等方式從不同層面對商業銀行經營轉型過程中的機制體制創新問題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得出兩大結論:第一,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轉型勢在必行;第二,機制體制創新是商業銀行經營轉型成功的根本保證。 經營轉型是商業銀行的戰略性舉措和現實性選擇 在股份制改造完成后,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轉型是謀求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從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中國商業銀行,歷史地形成了以信貸資產為主體、高度依賴利息收入的經營增長方式。這種增長方式使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經濟周期高度相關,市場波動極大地影響著銀行的盈利水平,不利于銀行的長期、持續、穩健經營。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使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不斷地優化和升級,使得客戶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與復雜化,這就促使商業銀行必須在傳統業務之外不斷拓展新型業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著力打造出業務多元化的增長格局。 經營轉型是商業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現實性選擇。在經歷了財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和IPO等一系列改革之后,我國商業銀行卸掉歷史包袱,輕裝上陣,專注于提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入世貿組織和首次公開上市后,商業銀行必須直面來自國際金融機構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各利益相關者提升回報。然而,在利率、匯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的大趨勢下,商業銀行傳統存、貸、匯業務的盈利空間備受擠壓,只有推行經營轉型,改變增長模式,謀求新的盈利增長源,培育并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應對生存和發展的壓力。 商業銀行經營轉型客觀上要求實行綜合經營。在對各商業銀行的高管人員進行調研和訪談中發現,幾乎所有的高管人員都認為,商業銀行經營轉型離不開綜合化經營。一方面,國際銀行業的先行者表明,綜合經營的風險不但可控,而且還有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綜合經營已經無可辯駁地成為國際銀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在商業銀行綜合經營方面還存在諸多政策和法律上的限制,這約束了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和業務創新能力,不利于商業銀行優化資產組合、創新產品和分散經營風險,也使得商業銀行難以借助差異化、特色化經營實現銀行業的有序競爭與合作。 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轉型必須首先從經營理念上加以突破。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規律的經營管理理念,始終把質量作為首要,把效益作為目標,把管理作為基礎,把發展和創新作為前進的動力,從而實現“規模速度型理念”向“質量效益型理念”,“以產品為中心的理念”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信貸型銀行經營理念”向“綜合型銀行經營理念”的轉變。國際先進銀行的經驗告訴我們,商業銀行必須不斷順應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等經營環境的變化,通過調整發展戰略、變革組織架構、優化業務流程、拓展業務范圍、謀求金融創新,使其轉型成為提供全方位、綜合化金融服務的中介機構,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經營風險,保持盈利的長期穩定增長。 必須依托于傳統業務優勢實現經營轉型。經營轉型的基礎是存貸款、結算等傳統優勢業務。中國的商業銀行要與外資商業銀行競爭,不能“以我之短攻彼之長”,要依托于中國銀行業的本土優勢、傳統業務優勢和人脈優勢來拓展新業務,在繼續保持傳統業務優勢的基礎之上,推進經營結構的全面優化。要調整資產結構以提高資產業務的盈利水平,調整負債結構以降低負債業務的成本,調整收益結構以推進收益來源的多元化,調整客戶結構以擴大優質客戶占比,調整機構網絡布局以整合分銷渠道。 要把發展戰略與提高執行力很好地結合起來。商業銀行總行要有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的發展戰略,在保持資產高質量、利潤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做好經營轉型工作。省一級分行在經營轉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環節,它的轉型能否成功,關系到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成敗。省一級分行要由管理型分行轉型為經營管理型的分行,加大經營的比重,逐步成為利潤中心、成本控制中心、營銷中心和風險控制中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