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貪婪、恐懼與全球金融風險配置(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6:00 《長江》雜志

  影響到底有多大

  大概兩三個月以后這個事情漸漸就會淡化,影響還在,我相信影響導致全球股市下跌這種可能性可能很快就過去。

  前一段時間談中國流動性問題過于嚴重,全球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并且急劇惡化以后,在美國和歐洲比較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在短期內引起所謂的短期流動性的短缺,資產流動性下降。受到次級債影響的那些金融機構,為了能夠保住自身,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采取一些防御性的手段,拋掉一些風險資產。在短時間內,由于這種市場的恐慌心理,投資者和機構很難認識到美國次級債影響有多大,大部分資金富裕者從積極參與轉向觀望。

  我相信由于美國財政部、美聯儲、歐洲的央企采取措施來穩定市場的資金供應,大的波動影響可能一兩個月內漸漸就淡化了,不會像1997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波及面那么大。如果要是基本上消除估計是一年的時間,大概兩三個月以后這個事情漸漸就會淡化,影響還在,我相信影響導致全球股市下跌這種可能性可能很快就過去。

  (《周春生:次級債危機背后的貪婪和恐懼》,8月23日和訊網訪談)

  對美國經濟應該不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但關鍵還得看接下來信貸市場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只要美國信貸市場不出現全面緊縮就沒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每月還在新增15萬個就業機會,一年大概能增加2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美國失業率現在為4.6%,接近歷史最低。同時,美國人的收入與2006年同比也是以3%左右的速度在增長,這3%是去掉通貨膨脹的。只要美國個人收入還在增長、就業機會也不錯,美國社會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由于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帶動,而不是靠生產,所以對于美國消費者信心的把握,收入水平的把握、就業機會的把握,這三塊是非常關鍵的。只要這三個指標不出現問題,即使有一些家庭還不了住房按揭貸款,對美國整體經濟的影響不會非常嚴重,最多使美國GDP因此少增長一個百分點,但不會出現一個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陳志武:全球最后提款人力挽次級債危局》,8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對金融衍生品不可因噎廢食

  不可因為這件事情,就認為資產證券化是一個非常骯臟的東西。

  次級抵押貸款產品形式本身是好的,只是走過了頭,我們所做的是借鑒這種好的產品,然后控制好風險。

  次級按揭危機對于中國地產金融的借鑒意義在于:一定要監控好風險,第一要全面了解市場,要知道房地產市場是有漲有跌的;其次應選擇一個適當的頭期款,中國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第三要避免虛假按揭、騙貸情況的發生;第四要建立類似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等二級市場來幫銀行轉嫁風險!

  (《美次級按揭危機》,梅建平訪談,8月6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我特別想提醒,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就認為資產證券化是一個非常骯臟的東西。美國次級債危機也給我們上了很好一課,推出任何金融衍生品,金融市場每一步發展注重風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創新的同時,也要繼續重視做好風險防范的工作。以前中航油新加坡出事以后,很多人提出來,期貨就是洪水猛獸。一定要記住期貨來自于遠期,遠期最早是為了幫助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經營者防范風險。

  (《周春生:次級債危機背后的貪婪和恐懼》,8月23日和訊網訪談)

  很多人以前擔心過度金融化的經濟是不是會產生很多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由此大大增加美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性?但實際情況正好跟那種擔心相反。如果大家看一下美國經濟,看從1980年到現在美國GDP出現負增長的月數有多少。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在美國經濟越來越金融化的同時,出現蕭條的頻率也在不斷下降。實際上,從1980年到現在,這27年里面,只有16個月里美國經濟出現負增長。盡管這中間經歷了1987年的股災,1980年代末的美國儲蓄銀行危機,1990年代初的拉美債務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又經歷了2000年互聯網股票泡沫的破裂,還有2001年的“9·11”事件。

  每次危機時都有很多人認為“這次危機會把美國社會、美國經濟沖倒”,可是每次都平穩而過。為什么會這樣呢?關鍵在于,有這么多發達的金融證券市場,有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之后,企業和家庭都擁有了它們所需要的規避風險的金融工具,使不同的企業和家庭可以根據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和愿意承受的風險,去精確安排好各種各樣的投資和財務組合,這使美國社會抗拒風險的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這樣一種配置風險的能力本身就是現代金融發展的核心目的之一。

  (《陳志武:全球最后提款人力挽次級債危局》,8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這次導致次貸危機的核心是按揭貸款抵押證券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各類證券,從技術上講,這些衍生證券產品是非常聰明的創舉,但之所以會因此引發危機,不是因為這些證券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從美聯儲到證監會,到各國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再到許多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決策者,都沒能理解這些證券,搞不懂其風險和回報特征。無知促成了騙局,無知也夸大恐慌。這就像電力在19世紀末剛剛引入中國時,許多人不知道電是何物,去摸高壓電被打死,那時,許多人還游行要英國人把這些“洋巫術”拿走,沒想到電還會這么好。

  (《金融危機推動資本化容量增長》,陳志武,11月22日《國際融資》)

[上一頁] [1] [2]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