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升值或成宏觀政策重要選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1:10 證券日報
□ 本報記者 申林英 針對近期國家統計局將陸續公布1月份CPI等敏感宏觀數據,市場預期1月份CPI將同比上升超過7%,加上央行表示將繼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從而引起市場對宏觀調控的憂慮。 中金公司昨日最新發布的有關“糧價、豬價和人價”的通貨膨脹調研報告顯示,今年農產品價格可能繼續上漲,豬肉價格將高位運行,且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因此維持2008年我國通貨膨脹保持高位,CPI漲幅達到5%-5.5%的判斷。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趙慶明博士對此坦承,當前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確實很大,一是去年物價上漲的翹尾因素的影響,二是又出現了一些新的漲價因素,例如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加快,并且有向下游傳遞的可能。但是,他認為,整體上看,如果不出現大的意外事件,2008年的物價漲幅會低于去年。“有人擔心資源、能源價格體制改革可能不利于物價控制,”趙慶明則認為,“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原因在于一是政府會控制價格改革的節奏,不會一哄而上;二是多數能源資源價格上漲會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者的成本并減少他們的收益來消化,不可能全部向最終消費者轉移。” 但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指出,消費結構升級加劇食品價格上漲,并非短期通脹高企之主要原因。中長期來看,行業內并購和整合將強化企業定價能力,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終將傳導至產品價格,推高通貨膨脹,因此從宏觀上看,我國已經進入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上升期,其結果是實際匯率趨勢性上升,因此政府需要在通貨膨脹和匯率升值之間做出平衡和選擇。 哈繼銘還指出,目前的外部風險已經顯著超過了政策制定者去年底制定緊縮政策時的預期,再加上中國最近出臺的價格管制政策和新勞動法分別對于能源供應和就業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因此1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面臨顯著放緩壓力。如果中國自身的緊縮態勢不作出任何調整,將使得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而經濟一旦低于潛在產出,失業問題必將凸現,為此中國政府需要把握調控節奏和力度。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則強調,2008年中國經濟在中短期內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嚴厲的宏觀調控和外部經濟的急劇減速同時發生,這樣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在短期內將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從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來看,加快匯率升值可能是最明智的措施,這既能夠緩解對外失衡,也有助于降低通貨膨脹壓力;利率政策和信貸控制的手段頂多只能解決其中的一個問題。 哈繼銘也認為,政府最近的價格管制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春節前物價大漲,屬于權宜之策。這一政策可能使得最終CPI數據低于我們的預期,即便如此,價格管制不會改變人們的通脹預期。因此應對目前的通脹壓力,政府短期當以貨幣緊縮、人民幣升值、糧食補貼為主。而長期來看,政府應當盡快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有效性;推出物業稅并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以有效遏制土地價格上漲以及加大糧食補貼。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