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國發展模式的思考(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10:33 學習時報
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這些具體做法不一定具有普遍意義,但這些做法背后的思想,特別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循序漸進”、“和而不同”、政府的作用等,則可能有相當的普遍意義。沿著這樣的思路,中國應該能夠沉著地應對,并最終有效地處理和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這些思想同時也構成了中國的政治軟實力。 我們常說:中國硬件進步很大,軟件跟不上,這個說法,一般地講,筆者完全同意,我們的地鐵這么新、這么漂亮,但大家擁擠著上車,不排隊,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市民素質還有待很大的提高,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仔細一想,中國的硬件進步這么大,是不是也有我們自己軟件的一部份功勞呢?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從高速公路到機場港口,發展如此之迅速,難道不也有我們自己指導思想和相關決策的功勞嗎?推而廣之,我們為什么能使近3億人擺脫貧困,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則有增無減呢?我們為什么能夠避免“休克療法”呢?我們為什么能夠避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呢?我們是如何克服SARS危機的?我們是如何較為順利地渡過了加入世貿組織的五年過渡期并還給世界一個驚喜的呢?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中國的軟實力。 中國的軟實力不能僅僅是太極拳、中華美食、寫意畫、書法、功夫、舞龍、孔子學院等,同樣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政治軟實力、政治價值觀、治理模式等等,而且這種軟實力,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和人民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說到底,作為有國際意義的軟實力,其關鍵就是要能夠比較好地回應我們這個世界提出的嚴峻挑戰。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難題,一個是貧困/發展問題,一個是和平/戰爭問題,包括恐怖主義問題,西方價值觀并沒有能夠提供有效的解決思路。西方主導的世界經濟秩序加劇了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美國主導的“民主輸出”模式更是導致了世界動蕩不安,而恐怖主義對美國、對世界的威脅也有增無減。 中國模式的相對成功,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話語權。過去要么蘇聯模式,要么西方模式。冷戰結束后,蘇聯模式隨著蘇聯解體而退出歷史舞臺,西方主流認為這是歷史的終結,剩下的就是一條不歸路:全世界都將擁抱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冷戰后的情況表明世界事務要復雜得多,如果西方的制度真是普世適用的,那么為什么在第三世界一推行,則屢屢失敗,從菲律賓到海地到伊拉克都是如此。 在處理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方面,中國的軟實力對外部世界有其獨特的魅力,因為它回應了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根本性的挑戰:發展中國家有沒有權力把消除貧困、實現現代化放在最優先的地位?有沒有權力從自己的傳統與現代的互動中衍生出適合自己國情的制度安排?有沒有權力在實現各項人權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分輕重緩急? 有沒有能力提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并影響迄今為止西方思想占主導的主流價值體系?中國的經驗對此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中國崛起帶來的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思維、一種深層次的范式變化(paradigm shift)、一種西方現存理論和話語還無法解釋的新認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崛起也是中國政治軟實力的崛起,這對解決中國自己面臨的挑戰、對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對許多全球問題的治理、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的未來走向,都可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張維為 瑞士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