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宏觀經濟不容忽視的威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5:14 《董事會》
2008年,如何用均衡發展化解大起大落,是中國經濟的一篇大文章 文/賈品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惫P者認為,2008年宏觀經濟存在一些重點問題,值得關注。 防止資產泡沫 2007年股市、樓市火爆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上漲,2008年需防止資產泡沫。溫家寶同志在烏茲別克塔什干的一次講話中指出:“防止資產泡沫和防止市場波動同樣的重要!睆慕洕鷮W上說,資產泡沫的負面效應有三: 首先,損害社會公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是富有的人往往越有能力持有更多的泡沫資產,而資產價格的膨脹又使得資產升值,從而使得原本就很富有的人變得更加富有,與此同時,則導致社會中原本很貧窮的人相對變得更加貧窮,因而損害社會公平。 其次,導致非勞動收入增加。2007年,資產價格快速上升,這使得資產持有者可以不必進行勞動或努力就能獲得資本收益。這種收益往往會超過資產正常投資的收益。巨大的利益吸引得人們趨之若鶩,從而導致資本市場變成投機市場,使得勞動者所得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相對比重下降,影響社會居民的勞動熱情。 再次,導致社會風氣的下降。如果一個社會機會主義盛行,投機行為變成時尚,人們勞動熱情必然下降,人心離崗,工不做工,學不從學,而且造成了大量的不勞而獲者——這個階層來錢容易,出手大方,使得不健康的社會消費大量增加,不注意引導會敗壞社會風氣。 因此,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需要健康的資本市場,要防止資產泡沫。 警惕投資過熱 2007年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7%,雖比上半年下降0.2個百分點,但投資規模還是偏大,投資結構又有不合理的地方。具體看,投資增速上,2007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371億元,增長29.8%,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行業結構上,一些新上項目不符合國家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產品結構趨同現象比較明顯。 雖然在每次宏觀調控中,投資增幅會受到一定抑制,但導致投資過快增長的體制性因素未得到根除。根本原因在于,在我國開始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后,打破了原來一度有效的計劃經濟體制。然而,由于政府的考核體制未根本改變,這樣為了增加業績,地方政府必然以上規模、搶速度為目標,結果投資沖動強烈。一位浙江的企業家告訴筆者,他們以前申報“中國馳名商標”,政府不予理睬;現在政府要爭創名牌,不僅主動聯系,而且為了企業“通過”,政府部門編造業績,夸大企業收入。在所有投資熱的背后,我們都能清晰地看到地方政府的影子。地方政府是這些產業投資擴張的始作俑者。由于地方政府的投資活動缺少風險約束機制,導致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往往會超越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無限度擴張。 2007年各級黨政領導換屆、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都有可能使投資趨向過熱。如果投資過快,則經濟必然偏快。 通脹壓力加大 截至2007年10月末,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4.4%,食用油價格已較2006年同期上漲了34%,目前3.87%的基準存款利率已低于通貨膨脹率。這意味著人們將錢存入銀行會賠錢。 現在,中國不僅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而且面臨著工資上漲的壓力和環境保護的壓力。這三種壓力將產生同一個結果——通貨膨脹。 從國際因素看,中國國內消耗的原油近一半要從國際市場上購買,所以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高居不下必然會對國內價格的上漲造成影響。此外,國際市場上的其他一些重要商品,比如說礦石、糧食,甚至牛奶價格的上升,都會對國內市場的價格形成影響,也是我國通貨膨脹的重要壓力。 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首要的是解決收入增長問題,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確保收入增長的指數高于價格上漲的指數。政府應該采用財政轉移支付的行政手段,加強對弱勢群體的補貼,保證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不下降。 消費不足引發失衡 當前,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已降到歷史最低水平。2007年以來,投資和消費比例失衡態勢繼續擴大,內需不振。2007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僅為51.1%,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曾達62%。另外,2007年前三季度投資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9.9%,消費僅為35.7%。 這一數字明顯低于當代國際一般的80%左右的水準。 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約消費的關鍵因素。當前,物價在飛漲,低收入者沒有預見的收入來源,“病”老虎、“子”老虎、“房”老虎一直威脅著低收入者,怎能拉動內需?有錢有權的人不需要買東西,沒錢的人買不起東西。經濟失衡的內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而家庭在醫療、教育以及住房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卻在上升,這種現象帶來消費不足。因此,拉動內需必須把低收入者的顧慮打消掉,提高職工工資,讓職工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同時,加快建立現代社會保障體系。這才是啟動內需的根本,其他的政策都是次要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好字優先,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和出口相協調”;“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根據會議部署,2008年中國將進一步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加快面向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廉租住房建設,穩步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上述措施真正落實,將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 匯率的波動 對于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持續的貿易順差。尤其是2004年以來,主要是順差所累積起的外匯儲備更是以不可抑制的速度飛躍性擴大,成為國內貨幣供應量的最重要源泉。2007年1-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7593.2億美元,其中,出口9858.4億美元,增長26.5%;進口7734.8億美元,增長19.8%。受進口增速加快影響,1-10月貿易順差為2123.6億美元,同比增長59%。10月份我國貿易順差為270.5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創歷史最高水平。 在這種格局下,出口越多,順差越大。外匯儲備越多,貨幣供給量越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越大。可以預見的是2008年人民幣以更快的速度升值,原因在于本幣升值能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從而有助于遏制通貨膨脹。 當前,人民幣的穩定有利于中國經濟的穩定。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并不是說不動,人民幣匯率仍將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才是正常的。從經濟學來說,價格信號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如果強行將人民幣保持在一個數值上不變,它就不能反映外匯市場的變化,不能反映國內要素市場的變化,可以說喪失了反映市場信號的功能,失去了資本配置的功能,在開放的國際社會中等于放棄了一種強有力的宏觀調節手段。因此,人民幣作為價格信號,它的走勢取決于國際收支狀況和國內經濟發展狀況。變是絕對的,有漲有落才是自然法則,才是正常的。特別是在中國經濟走向一個新的制度平臺時,還原它的宏觀經濟調節的杠桿作用非常重要。這是因為,當前,中國的外貿和外資的總量、流向和結構都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對市場外匯的供求基礎產生深刻影響。如果靈活性不夠,不能通過人民幣調節外匯市場,那將是不利的。 由此看來,人民幣具備穩定的條件,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利用人民幣反映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的狀況,逐步回歸它的價格信號功能,從而發揮人民幣調節宏觀經濟的杠桿作用。同時應該防止極端,正如周小川同志會見歐元區代表團指出的,“防止匯率大幅波動! 過多依賴行政干預 目前我國尚未在政府干預和價格運行之間建立規范、系統的關系,仍過多依賴行政手段干預價格和市場供求,調控手段和管理思維已顯陳舊。尤其是行政干預帶有較大隨意性,缺乏前瞻性,缺乏成本和效益對比分析。如果宏觀調控過多依賴行政干預手段,同時缺乏統籌考慮,將會造成市場的過度振蕩。現代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理論告訴我們,不受管制的價格(行政壟斷企業除外)能反映商品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場經濟中起到調節供需的作用。因此,在宏調中應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以此引導和規范經濟行為。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