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通存通兌費率看金融反壟斷制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4:25 《經濟導刊》
文/李 震 2007年11月19日,全國范圍內小額支付系統跨行通存通兌業務正式營運。此項原本旨在方便金融消費者、提高金融運行效率、整合金融資源、減緩銀行排隊壓力的惠民政策卻受到冷遇。緣何金融消費者對通存通兌業務的啟動反應平平?根據國內部分網站和報刊的調查來看,“高費率”即是癥結。 就通存通兌業務在北京14家銀行開通的第一天來看,費率引發了公眾諸多質疑。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工、農、中、建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費率均按每筆金額的1%收取,而其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則不等,有按1%的,有按5‰的,也有按3‰的。在如此高的費率下,央行“以人為本”架構通存通兌業務網絡的初衷經過銀行的傳導卻難以順利實現。 就費率確定而言,中國人民銀行曾明確表示,費率確定是商業行為,由各行自行確定。盡管至今仍無證據充分證明各銀行就通存通兌費率曾“達成一致”,但此次高費率問題引發了各界的更多深層思考。在市場化運作趨勢下,金融服務費由互相競爭的金融機構自行確定本無可厚非,但若這些金融機構濫用其優勢地位,自行收費,更為甚者,統一金融服務價格,那么,這些行為必為推崇自由競爭的現代法律精神所不容。 金融向來被各界認為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反壟斷規范在金融業是否能確實起到“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必將經受中國歷史的考驗。以通存通兌費率之爭為例,各家銀行,特別是占有市場優勢地位的大銀行,極可能因涉嫌實施“達成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而受到經濟憲法的重擊。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于今年8月30日頒布并將于2008年8月1日起實施,但結合美、英、法、意、荷、日等國的反壟斷制度來看,我國《反壟斷法》的具體操作規范還有諸多亟待完善之處,特別突出的正是以通存通兌為代表的金融反壟斷規制問題。 目前,我國已頒布的《反壟斷法》未明確金融市場反競爭行為的規制,可預料的是,中國金融反壟斷制度必將很快納入立法者視野。在2007年席卷全球金融市場的次級抵押貸款風暴中,美國國會就于2007年11月15日通過《抵押改革和反掠奪信貸法案》,確定以美聯儲為主導的金融監管當局對濫用及不公平信貸行為的查處職責。 提到金融反壟斷制度就不得不提起金融消費者保護,因為金融反壟斷能促使金融消費者享有增加的社會福利,所以金融消費者保護便作為金融反壟斷制度的必然延伸,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往往被賦予保護金融消費者的職責。在今年的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中,美、英、日等國金融監管當局積極發力,平息市場波動,保護次級抵押借款人合法權益。《抵押改革和反掠奪信貸法案》亦再次重申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近觀我國,在通存通兌費率之爭中,保護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平等待遇權即是此爭端得于妥善解決的關鍵。 金融反壟斷制度的設置除能直接有效地保護金融市場公平競爭,維護金融穩定,維護金融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外,還能通過制度設計遏制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惡性因素,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最為典型的就是金融反壟斷制度可以通過設置業務隔離網,禁止金融機構間資金的違規流動,從制度安排上達到控制流動性過剩,進而推動我國經濟和諧發展的目的。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