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宏觀經濟變化特征和主要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8:52 《中國投資》
文/岳國強 2007年宏觀經濟的主要特征 1.宏觀經濟由“高增長低通脹”,向“高增長高通脹”轉變 2007年初以來,宏觀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且增速不斷加快,1季度GDP增速為11.1%,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9個百分點,隨后,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前季度GDP增速達到了11.5%,比上年同期快0.8個百分點。在物價變動方面,2007年的顯著特征是通脹率逐漸走高,1季度CPI上升了2.7%,升幅略高于上年同期,隨后CPI升幅逐漸加快,6月升幅為4.4%,累計升幅達到了3.2%,超過了年初設定的目標。在隨后的幾個月里,CPI成為了決策部門和經濟學界的主要關注點。11月CPI漲幅升至6.9%,創10年來的新高,前11個月CPI同比上漲4.6%(見圖1),估計2007年全年也將達到這一水平,比上年上升3個百分點,“高增長,高通脹”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2.總需求全面超過總供給跡象不明顯 從CPI結構變化看,本輪CPI的上升與以往經濟過熱期有顯著不同。以往經濟過熱期間,不僅糧食、肉禽蛋價格上升快,其他類消費品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而2007年除了肉、蛋類價格明顯上升外,其他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不是很大,2007年前10個月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30.1%,蛋價格上漲了25%,糧食價格同比上漲了6.4%,而CPI僅上漲了4.4%(見圖2)。 從其他物價指數的變化看,與以往經濟過熱時期相比,2007年除了CPI 上升幅度較大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和原材料、燃料、電力購進價格指數(EPI)上升幅度并不是很大,前11個月PPI和EPI升幅分別為2.9%和4.1%。以往經濟過熱時期,無論是CPI,PPI,還是EPI皆出現相當高的漲幅(見圖3)。由此推斷,本輪通脹不是全面性的,目前來看,總需求全面地、嚴重超過總供給的跡象還不明顯。 3.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突出 外需比重繼續上升 從3大需求增長的變化看,2007年凈出口增長依然強勁,外需比重繼續上升,內需比重繼續下降。2007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4%,比上年同期加快2.8個百分點,估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若考慮物價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約11.3%,2006年同期實際增長約為12.1%。從實際需求看,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是減速的。2007年1-11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6.8%,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估計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6.5%,固定資產形成增速約為18%;如果考慮價格因素,估計2007年固定資產實際增長比上年同期也應該是減速的(由于2007年1-11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9%,基本與上年持平,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1%,低于上年全年的水平,估計2007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升幅不會超過上年)。2007年1-11月貿易差額為238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1%,根據這一數據估計全年凈出口增速大約為43%,如果考慮價格因素(2007年1-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比上年同期平均升值4.5%),實際增長應該更高一些,估計為49.7%。 根據上述3大需求增長的情況看,2007年外需增長要遠遠大于國內需求(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速度,外需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突出,外需占GDP的比重將由2006年7.5%上升到9.3%(圖4)。全年外需貢獻率將有所上升,估計為21%。 4.對歐盟出口加速增長 對美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從出口國家(地區)結構變化看,2007年的顯著特點是,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而對歐盟出口增長加速上升。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15.1%,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個百分點,下降幅度相當大。其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二是受次級債危機影響,美國消費需求下降。2007年前11個月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加速增長,增長率遠超過對美國的出口。前11個月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速達到了29.8%,比上年同期加快了近4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加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出現貶值趨勢。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逐漸升值,截至2007年11月底,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了10.6%,2007年初至11月底累計升值5.3%。但由于美元對歐元匯率出現貶值趨勢,2005年7月初至11月底累計貶值21.1%,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速度要快得多,因此,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出現明顯貶值趨勢(見圖5)。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貶值了8.3%。2007年1-11月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2222億美元)已經超過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212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明顯上升(見圖6)。 5.宏觀經濟政策 由“雙穩健”轉向 “一穩一緊” 2007年初宏觀經濟政策對外目標是控制和調整貿易順差過大,開始調整對外貿易政策,采取了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大規模取消出口退稅等措施;對內與以往相比沒有顯著變化,仍然采取雙穩健政策,目標是防止投資反彈和資產價格過快上漲。相比而言,調整外部失衡成為宏觀調控政策的優先目標。2007年初通脹跡象并不明顯,因此并沒把控制通脹作為調控重點;下半年CPI上漲加快,并超過年初設定的3%的控制目標,逐漸引起了決策部門對通脹的擔憂,控制通脹逐漸成為調控重點。為控制通脹,決策部門采取了趨緊的政策,貨幣政策工具操作頻繁,2007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10次,目前已至14.5%,創20年來最高水平;利率提高了5次,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達到3.87%;此外,央行還6次發行定向央票,緊縮力度可謂相當大。盡管如此,2007年貨幣供應量增速仍比上年有所加快,2007年10月底M2同比增長了18.4%,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個百分點,超出年初16%的預定控制目標。基于2007年經濟形勢發生的新變化,決策部門決定2008年將控制通脹和防止經濟過熱作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即,內部平衡將成為宏觀調控優先目標,相比而言,貿易順差的調整似乎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宏觀調控政策開始從“雙穩健”向“一穩(財政)一緊(貨幣)”轉變。 當前宏觀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潛在風險 上述宏觀經濟呈現出的幾個基本特征之間不是相互孤立,彼此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理論上講,經濟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非貿易品價格相對上升(或實際匯率升值)是必然的,如果名義匯率升值受到控制,國內價格水平必然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國內價格上升幅度受到控制,則名義匯率將會以較大的幅度升值;但若名義匯率和國內物價水平都受到控制,那么實際匯率升值將無法實現,或會出現貶值,這與高速增長的經濟不相適應,從而引起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部失衡加劇。在固定匯率制和資本不能流動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將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從而引起國內價格水平的上升,同時還會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這樣外部失衡又會反過來對內部平衡產生影響。 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是貿易順差過大、流動性過剩、經濟偏熱和通脹率上升。根據上述分析,這些問題的源頭是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部失衡不斷加劇。外部失衡是我國近年來宏觀經濟的主要特征和問題,其根源是鼓勵出口的對外貿易政策,尤其是人民幣匯率缺乏足夠的彈性,匯率政策的調整跟不上實際要求。由于人民幣匯率基本上是釘住美元的,對其他主要貨幣缺乏彈性。因此,盡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逐漸升值,但對其他主要貨幣變化是不同的,有些甚至依然出現貶值趨勢(如 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從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并不大。 從2007年情況看,外部的不平衡已經開始對內部平衡(通脹率)產生了影響,國內通脹率逐漸上升。2008年宏觀調控目標將以內部平衡為主,控制通脹和防止經濟過熱,調控政策由“雙穩健”轉向“一穩一緊”,即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針對外部失衡的調整,2008年的匯率政策可能有兩種選擇:一是依然小幅升值;二是加快升值步伐。 根據目前的情況以及2008年可能的政策組合,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存在的潛在風險有兩個方面。一是,在緊縮的貨幣政策和小幅升值的匯率政策組合下,貿易順差過大問題難以在短期內緩解,流動性過剩的根源依然存在;同時,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也將較長時期存在,加之,目前的實際利率依然是負的,2008年利率上調空間依然存在,這些都將促使“熱錢”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涌入國內。貿易順差過大和“熱錢”的涌入,將使流動性過剩和通脹壓力在較長時期存在,并可能進一步加劇,今后一段時期,經濟很可能進入高通脹期。二是,在緊縮的貨幣政策和快速升值的匯率政策組合下, 2008年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可能性很大,世界經濟也將受到很大影響,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值加快,美國和世界經濟下行,出口增速很可能迅速下降;若內需受緊縮政策影響而增長乏力,經濟將會出現“硬著陸”,這將對收入和就業產生較大影響,嚴重的話,還會導致資產價格的大幅下降,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