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底層勞動力風暴:成本上漲變革全球生產格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02:10 第一財經日報
勞動力成本上升對通脹、外貿比較優勢的影響,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展所需面對的問題 從2007年開始明顯化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預示著中國正在接近“劉易斯拐點”(由勞動力過剩轉向勞動力短缺),過度依賴物質資本和勞動力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再維持。 企業需要通過生產率的提高消化成本壓力,并同時迎接全球化產業鏈的新調整。 通脹背后的工資推手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通脹夢魘,飆升的肉價和糧價吸引了大眾的眼球,以至于通脹背后的工資推手顯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但即便是食品價格上漲中,也可瞥見勞動力成本陡增的端倪。2007年上半年生豬飼養平均雇工工價比2006年增加了8%,削減了養豬業的利潤。 服務價格的上升,成為居民消費面臨勞動力成本壓力的最重要表征。今年10月,CPI中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上漲8.6%,比同期糧價的上漲幅度還高1.9個百分點。其實,自2001年起,上漲就成為服務價格變化的總趨勢。 如果追溯到居民消費的上游,企業在抱怨雇工成本上升壓縮了企業利潤。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同期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均工資的同比漲幅達到18.8%。 也就是說,企業勞動力成本的增幅可能已接近甚至超過其整體生產的增速,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快步緊追,人力成本壓力將更為迅速地擴散到下游消費。 盡管官方在統計工資增長的時候,可能因樣本中規模以下單位和個體私營單位資料的不足,因而高估了實際工資收入上漲增速。然而在以薪資微薄著稱的紡織業,今年前8個月,紡織行業人均工資同比增幅也超過15%。 此外,今年沿海地區“民工荒”仍存,城鎮家政服務人員的薪資水平也在快速上漲。這些占勞動力比重最大的低水平就業人員在供給情況上開始出現緊張,勞動力未來供給形勢嚴峻。 勞動力成本上升顯示了中國生產方式的揚棄和回歸,因為不能總是靠犧牲勞動者價值來迎合資本、維系增長。 勞動力成本上升對通脹、外貿比較優勢的影響,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展所需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成為必然和必須。 稍顯寬慰的是,由于農戶投放在農業中的勞動量仍保持逐年下降的趨勢,中國總體上仍將是勞動力過剩地區,還可以繼續“乘坐”經濟高速快車。 全球生產格局的變革 如果考慮到全球資本過剩的背景,中國勞動力成本變化則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 在資本和勞動力的二元生產投入模式下,資本的相對短缺往往對應著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在全球化中,贏家總是資本,而犧牲者則是那些追不上通脹的廉價勞動者。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用低廉勞動力成本為歐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廉價商品,在資本過剩的背景下幫助歐洲將自身的通脹維持在較低水平。 但在主要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后,固有的全球資本、勞動力分配格局逐漸無法維系。歐美將無法再以發展中國家非平衡的貿易政策作為逃避自身過度消費和金融膨脹的理由。 而且資本的膨脹已侵蝕到歐美自身的勞動力成本。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在2007年9月份,歐元區的標準化失業率為7.3%,同比下降0.8%,月環比下降了0.1%。難怪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上月呼吁,歐元區成員國需要非常密切地監控勞動力成本。 勞動力密集產業還會繼續向更為不發達的地區轉移。在國內將是由東至西,而全球范圍內則是向東亞、南亞和非洲不發達國家轉移。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和印尼等地,其國內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1/3,勞動力成本相對優勢的減弱已要倒逼中國生產向產品升級和效率提高邁進。 今年,中國整體通脹水平未發展成全面通脹,工業品價格也維持在可忍受范圍,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幾年企業生產效率提高的默默貢獻。 回頭再看看紡織業,在多次貿易爭端的沖擊下,國內紡織業仍能維持快速增長就是生產率提高對吸收成本壓力、提升企業競爭水平的明證。汪時鋒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