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文化產業:一場新型的國際戰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02:20 第一財經日報

  當哈佛大學著名教授約瑟夫·奈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軟實力”這一概念時,不僅意味著美國主導世界經濟策略的轉變,也意味著國際競爭力開辟了一塊新的主戰場。

  按照后人的演繹,軟實力更多地表現為文化和知識層面的影響力。盡管它看不見、摸不著,但當我們把文化作為一項產品來營銷時,其整個價值環節將形成一條產業鏈,文化產業也就成為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文化產業還處于非常薄弱狀態。據統計,文化產業總值占GDP總量的比重,美國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歐洲平均在10%~15%之間,韓國起碼高于15%,而我國僅僅在3%上下。對于一個文化傳承深厚的國度,這一比值顯然失衡。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國文化產業大有潛力、大有前途。

  十七大報告鮮明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為此,我們將陸續刊登學者王平先生關于文化產業的系列文章。王平博士早年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和

北京大學等。上世紀80年代末
留學
北美皇后大學佛萊明法學院,博士后研究員、教授。現受聘多所高校兼職(客座)教授,享受中國政府授予的“經濟管理專家”專項待遇。

  文化產業的競爭,也可以看做是一場新型的國際市場領域的文化戰爭。我們沒有選擇,因為一個沒有當代文化作為和影響力的國家,無論其經濟多么強勁,終究不能成為一個普遍受到國際尊重的大國

  從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來看,文化產業必將和已經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中最具潛力和前途的領域,文化產業的競爭也將成為國際間文化競爭和資本競爭的主戰場。

  21世紀是文化產業的天下

  1998年聯合國主持召開了以“文化政策促進發展”為議題的各國政府間會議,并擬定出《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提交大會討論通過。《計劃》明確提出:世界經濟發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

  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準確地反映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特別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幾乎每隔十年,世界經濟重心都會展現出一次飛躍性變化。80年代的全球經濟是以制造業為主;進入90年代,服務業和通訊業得到迅猛發展;21世紀無疑成為文化產業的天下。

  然而,我們經濟思維的更新卻全然不及經濟發展的迅捷。文化產業這個概念,在傳統經濟學里,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新興課題。

  我們習慣于把國民經濟的基本框架劃分為三大產業。勞動價值學說,以及物化的產品價值運動理論支撐起傳統經濟學思維的慣性。其實早在17世紀,被譽為政治經濟學之父的威廉·配第就已經注意到了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工業利潤高于農業,而商業利潤又高于工業。沿著資本追隨利潤的動力方向,產業中心漸進由有形物化生產轉向無形服務行業。遺憾的是,他的這一發現卻被他的“勞動決定價值”學說的光環淹沒了。

  直到1940年,克拉克在研究就業理論時,也發現了共通的規律。即隨著經濟的發展,就業結構的變化是按照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再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的規律疏導和運動。上世紀60年代以后,傳統經濟理論思維定勢已經明顯桎梏了美國經濟實踐。它們的經濟學理論的實踐性研究明顯開始走在世界的前列,進而指導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大幅度結構性調整,即將文化產業正式融入社會經濟體系當中。這一現實的變革極大地影響了經濟學界。

  隨后的十幾年,知識產業突出崛起,一批現實主義經濟學家隨即提出“第四產業”學說,即在傳統的第三產業中,對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進行再分割。將腦力勞動產業,或者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冠稱為第四產業。此后,文化產業的概念慢慢出現并且日益成熟起來。

  令我們感嘆的是,美國完全沒有停止在經濟學理論的學術探討層面。從第四產業理論提出,到上個世紀末,短短40年間,美國進行了三次總體性產業結構大調整,每一次都加大文化產業的力度。在全球傳統經濟思維還沒有覺悟和改變過來的空當,他們異軍突起,穩穩占據了文化產業超級大國的高地。相比之下,僅在十幾年前,文化產業理論才引起我國學界的關注。實事求是地說,直到今天,也很難說我們真正改變了傳統經濟思維模式,深刻認識到了文化產業的世紀意義。

  投入少,附加值高

  文化產業,通常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以知識表現為源地,輔助和運用一切技術手段,以產業化方式創造、生產和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類產品的行業。2004年,我國正式定義了文化產業的概念:“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

  應當指出,國際間對于如何準確定義“文化產業”或者“文化創意產業”,始終存在一定爭議。但強調文化產業在21世紀經濟國際化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性,強調未來的經濟強國一定是一個文化產業強國,則是不謀而合的共識。

  聯合國經濟統計數據表明,當前整個全球市場的增長率約為3%,而文化產業的增長率高出這個比例一倍。文化產業具有以知識智慧和文化創意為基礎的特性,它投入較少,但產業的附加值、產出效能以及產業的社會波及效應等均遠遠高于制造業和服務業等傳統行業,并且突出表現出這個產業低資源耗費、無環境污染的可持續成長性。從整體意義上看,在人類解決了溫飽問題、社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以后,文化產業已經進入一個迎合人性本質對精神需求的最有前途的朝陽產業。國際社會齊力倡導文化產業,全力展開文化產業競爭,當然是大勢所趨。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文化產業超級強國。文化產業總值在GDP總量的25%上下,位居國家產業結構的第二把交椅(首位是軍事工業),而出口則是老大產業。僅僅一個紐約市,文化產業所創造的年度經濟效益就高達200億美元。一部電影,上世紀70年代初的《教父》爆出近8億美元的票房,震驚世界,人們開始認識到了電影是最大的工廠;《泰坦尼克號》則創造出18億美元的票房和又一個18億美元的電影衍生產品。

  可以比算一下,如果我們生產36億美元的服裝或者家具,得需要消耗多少資源,需要多少人工和勞動?經濟上的以強凌弱,由此可見一斑。日本僅次于美國,文化產業早已超越電子業和汽車業。僅一個動畫產業就占據了世界市場的62%,而游戲則占世界市場的三分天下。1998年,韓國確立了強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國策。此后,韓國盯住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從2002年起,戰略性進入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曾一舉奪去中國整個

網絡游戲市場總份額75%的絕大多數。這不能不是一個令我們驚醒的數字。

  中國的文化進出口逆差

  面對這樣的世界格局,我國的文化產業形勢相當嚴峻。總量上看,我們的文化產業總值僅占GDP的3%左右。更有甚者,一方面在我國逐漸步入中等收入國家以后,社會的文化需求與日俱增。一年有114天法定休息日,還有“五一”、“十一”、“春節”等三個長假。這么多的節假日,集中擁擠了幾億文化產品的消費群體,匯聚了世界上最為壯觀的消費市場。可另一方面,我們自己可以供給的文化產品卻遠遠不能滿足基本需求之萬一。

  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出口持續順差的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的進出口比例,逆差幅度驚人。就拿圖書來說,與歐美的逆差比高達100:1以上。有人作了這樣的統計:1999年到2002年,我國接納了俄羅斯285個藝術團體來演出。而同期中國只有30家團體到俄羅斯演出。2000年到2004年,我們進口影片4332部,而國產影片真正具備出口概念的不足百部。這對于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而且民族的文化、文明傳承從來不曾斷裂過的泱泱大國來說,委實是一個尷尬的現實。

  更加值得反思的是,在文化產業明顯落后的現實中,我們卻缺乏戰略眼光地以國家名義供養著龐大而臃腫的完全消耗性的各類文化組織和部門,進一步加重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國家負擔。

  文化產業的競爭,也可以看做是一場新型的國際市場領域的文化戰爭。我們沒有選擇,因為一個沒有當代文化作為和影響力的國家,無論其經濟多么強勁,終究不能成為一個普遍受到國際尊重的大國。我們務必更新傳統的經濟思維,警惕極端片面強調經濟發展指標,缺失了對文化產業的應有重視。其后果,一定不是金錢所能夠彌補的。插圖/蘇益王平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