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民經濟動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22 學習時報
□張 笑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提高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質量”。這對于國防和軍隊建設和對于推動新世紀新階段國民經濟動員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長遠而根本的指導意義。 國民經濟動員是為保衛國家安全,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國民經濟應變能力的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在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障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經濟建設貫徹國防要求取得重要進展,重要技術與產品軍民兼容程度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堅持在信息通信、公路、鐵路、橋梁、隧道、機場、港口、碼頭和其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貫徹國防要求,加大平戰結合力度。同時,根據軍事斗爭準備和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需要,在兵器、船舶、航天、航空、電子等領域注重高科技產品的動員,加強對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的開發利用,完成了若干軍民兼容的國民經濟動員建設項目,推進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有機結合。 (二)國民經濟動員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高新武器裝備動員能力明顯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圍繞軍事斗爭準備實戰需求,結合國防科技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先后在兵器、船舶、機械、化工等領域建立了一批國民經濟動員中心,優化了國民經濟動員能力建設的結構,初步形成了以常備軍工企業為核心、以相關民用配套企業為基礎、以重要產品和技術為紐帶、輻射一定范圍的國民經濟動員中心建設布局,使國民經濟動員中心日益成為高新武器裝備研發基地、國民經濟平戰轉換基地、軍民兩用技術擴散基地、軍地兩用人員培訓基地和重要物資保障基地。 (三)國民經濟動員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工作全面開展 信息化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和本質,也是覆蓋國民經濟動員建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加快了國民經濟動員信息化建設,國家、軍區、省(自治區、直轄市)三級國民經濟動員機構已經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網絡系統。一些地區和行業建立了相應的國民經濟動員數字化平臺和模型,GIS平臺軟件等軟件陸續得到開發和應用,國民經濟動員信息技術標準日趨統一,為國民經濟動員信息采集、查詢、輔助決策和仿真演練等,提供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 國家建立了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指標體系,基本完成了全國性的國民經濟動員潛力調查,省(自治區、直轄市)、軍區的國民經濟潛力調查逐步展開,初步形成了國家、軍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三級國民經濟動員潛力基礎數據庫。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和重點技術產品的潛力調查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為提高國民經濟動員的整體效能、促進軍事需求與國民經濟動員供給的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國家物資儲備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國民經濟動員預案演練有序開展 國家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初步建立了依托全國、立足戰區、就地為主、跨區支援、應急應戰相結合、符合國情軍情的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國家、軍隊、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通過聯儲代儲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企業、商業現有倉儲、物流設施進行多樣化戰備物資儲備,加強了儲備物資的管理,調整和確定了物資儲備品種、數量布局和儲存期,落實了物資定期輪換制度,加強了重要技術儲備,促進政府儲備與軍隊儲備相結合、戰略儲備與應急儲備相結合、物資儲備與人才、技術儲備相結合,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國民經濟動員的應急動員和持續保障能力。 同時,按照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組織編制完成了國民經濟動員綜合預案、行業預案和重點大型骨干企業預案等一系列動員預案,確定了首批動員、持續動員的方案,建立了平戰結合的國民經濟動員預案體系。為檢驗預案的針對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結合軍隊訓練、應急搶險和企業生產經營等活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國民經濟動員演練,提高了國民經濟平戰轉換和快速動員能力。 (五)國民經濟動員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按照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功能定位,加緊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國民經濟動員體制和運行機制。1994年國家成立了國家國民經濟動員辦事機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相繼建立了國民經濟動員辦事機構。各大軍區、各軍兵種的國民經濟動員機構逐步得到加強,目前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地(市)三級國民經濟動員管理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各級國民經濟動員辦事機構,通過聯席會議、合署辦公、聯絡員等工作制度,加強了軍政之間、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系與配合。建立了國民經濟動員機構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之間的聯系和協調機制,為國民經濟動員參與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有效的體制機制保障。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動員系統結合國民經濟動員準備建設和應對突發事件工作實踐,加強了專業技術保障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了軍工生產、人民防空、交通戰備、信息通訊、醫療衛生、應急搶修、物資運輸等專業技術分隊建設,調整了數量規模,優化了人員結構,依托國民教育體系,培養了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才;依托軍地有關院校,加強了國民經濟動員干部隊伍的培訓,形成了管理干部、基礎理論和業務培訓三個層次的培訓體系,提高了國民經濟動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三十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民經濟動員開始實現四個轉變:由單純為戰爭需求服務向為國防和經濟建設服務轉變,注重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由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一的行政管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綜合調控轉變,逐步形成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的管理機制;由臨戰狀態下的軍品生產能力建設向和平時期增強平戰轉換能力轉變,注重國防經濟潛力建設;由全面動員準備向局部動員準備轉變,突出抓好主要方向和重點地區突發事件的快速動員。在平時,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已經成為加強國防經濟潛力建設和應付突發事件的重要措施,成為調節國防經濟常備力量與國民經濟比例關系、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有效手段,成為遏制戰爭的強大威懾力量。在戰時(急時),我國國民經濟動員則是快速、有序地將國民經濟體制由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將國防經濟潛力轉化為國防實力,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