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緊抓不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13 解放日報
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這一論述說明,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未來新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就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推進科學發展的引擎之一,必須緊抓不放。 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是實現社會進步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不能簡單地把它等同于社會進步。也就是說,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國民財富增加了,人們口袋里的鈔票多了,就等于社會進步了。物質財富的增加,是社會進步的條件,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部分表現。但要真正把物質財富的增加,實實在在地轉變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還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目標需要追求。 我們過去一直提的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現在,這一提法改變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的改變,反映出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黨和國家對發展有了更為成熟的認識和更加科學的表述。 一般認為,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手段,經濟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目的。經濟增長強調的是國民財富總量的不斷增加,也就是通常所講的GDP增長;而經濟發展,則是以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國民財富的增加為物質手段,來推動實現更為廣闊全面的經濟、社會、人文發展目標,如,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人民生活質量及社會生存狀態的改善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的改進提高,社會各個方面關系的更加協調,社會人文素質和社會保障程度更加提高等。可見,經濟發展是一個能更加全面反映社會進步程度的概念,是一個有利于舉國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的概念。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內涵,就是立足于以人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促使發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質財富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轉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是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當前突出要解決的緊迫問題,就是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問題;二是要用統籌兼顧的方法,有效解決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多樣化以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城鄉差距、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民群眾多方面的切身利益要求還沒有得到很好滿足等問題。 第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重點在能力和手段,難點在方式和途徑。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下大力氣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擁有更多有助于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的手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是首要考慮的一項工作。十七大報告中稱其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需要積極解決粗放經濟增長方式所造成的一系列深層次的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如資源和環境消耗代價過大問題等。這一問題長期難以得到有效改變,就與生產方式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制約機制不健全等,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不合理的現象背后,又往往有著一些不合理的利益訴求、利益格局。因此,有效調整利益關系格局,尋找到能夠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方式和有效途徑,是面臨的突出難點。解決這一問題,各級政府要帶頭,率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領導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轉變。 第二,要用統籌兼顧的方法,有效解決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多樣化以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相比,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發展目標的多樣性和多重性。這要求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必須以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必須做到統籌兼顧。總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進多方面的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在推進統籌中,需要進一步明確實施統籌的指導思想和政策方針,需要把各項統籌工作體制化、機制化,尤其要不斷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和政府公共服務機制。 總而言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最終效果,就是要達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發展要求和發展境界。(謝魯江/中央黨校教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