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反壟斷規制的最新趨勢及啟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4:19 《中國金融》
美國反壟斷規制的最新趨勢及啟示 ——美國惠而浦兼并美泰克等案例的思考 - 楚序平 近年來美國若干壟斷性大企業并購 惠而浦公司兼并美泰克公司案 美國惠而浦公司(Whirlpool) 是美國白色家電業的壟斷巨頭,其市場占有量在北美居第一。美泰克(Maytag)是美國白色家電行業的名牌企業。2004年,在一家評級機構將其信貸評級調降至“垃圾”級后不久,該公司宣布重組。2004年5月和6月,美國Ripplewood Holdings牽頭的一個私人資本財團及中國海爾美國貿易公司相繼提出收購計劃。開始時,美國惠而浦公司按兵不動,是因為該公司市場規模巨大,它對美泰克的收購過不了反壟斷審查這一關。之后不久,惠而浦公司加入了競購美泰克的爭奪。通過長達6個月的反壟斷調查,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官員宣布,批準美國最大家電企業惠而浦公司以17億美元并購第三大家電企業美泰克公司。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的調查顯示,并購后,惠而浦在美國白色家電市場將占有70%的市場份額,在北美市場中處于絕對的統治地位,形成毫無疑問的壟斷局面。美國聯邦政府反壟斷部門為什么會批準這項并購? 微軟公司的反壟斷案 微軟公司于1975年成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商。微軟在全球PC機操作系統等軟件市場占有巨大的市場份額,經常被推上反壟斷法庭。2006年7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因微軟未執行該委員會2004年的反壟斷裁決,對微軟處以2.8億歐元(3.57億美元)罰款。近年來,微軟公司一直訴訟不斷,1997年10月,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公司將網絡瀏覽器與“視窗”捆綁在一起銷售。2000年6月,杰克遜法官作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微軟隨后提出上訴。2001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上訴法院作出裁決,駁回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遜作出的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但維持有關微軟從事了違反反壟斷法的反競爭商業行為的判決,判決微軟利用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與電腦制造商和軟件開發商簽訂一些排他性合同違法。面對微軟的在全球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巨大壟斷,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為何否決將微軟一分為二的判決,而僅僅判決微軟的市場行為違法? 波音公司兼并麥道公司案 波音公司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機領域居于壟斷地位。麥道公司是世界航空制造業排行第三的公司,也曾經是世界最大的軍用飛機制造商。1996年12月,波音公司宣布收購麥道公司,收購價格為133億美元。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資產總額達500億美元,凈負債為10億美元,員工總數20萬 人。當時預計1997 年新波音公司的總收入將達到48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軍用飛機制造企業。根據美國的有關法律,如此大規模的合并必須經過美國反壟斷當局的批準。美國反壟斷法律規定,如果兩家公司合并以后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大于1800,公平交易部的反壟斷處或聯邦貿易委員會就立案調查。照此規定計算,兩家公司市場份額平方和為3825,是立案調查標準的兩倍多,但兼并最終還是獲得了政府的批準。美國反壟斷當局為何無視波音公司占美國市場幾乎100%、占全球民用飛機市場65%以上的巨大壟斷而批準此項并購呢? 美國聯邦政府反壟斷規制的新趨勢 上述若干壟斷性大企業并購引發的疑問,要從美國反壟斷規制的新趨勢中尋求答案。近年來,美國司法部門在壟斷界定、市場份額、提高效率、保護消費者、技術創新的評價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更加重視從經濟全球化背景評估反壟斷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根據國際市場結構評估、判斷壟斷。當年美國司法部在審查惠而浦公司并購美泰克時,不但對美國國內的白色家電生產、銷售情況進行過調查評估,而且對全球家電市場的競爭情況也進行了調查評估。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認為美國家電市場已不僅限于國內,而是全球化的市場。兩家公司合并后,新公司仍面臨著韓國LG、日本松下、中國海爾等外國同行的競爭壓力。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在評估了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的集中程度后,認為惠而浦公司和美泰克兩家公司在全球家電市場的占有率加起來也不能主導市場,認為惠而浦和美泰克的合并將促進公司生產更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效率,使美國企業在全球家電行業競爭中更有力量。所以,美國反壟斷局批準了惠而浦公司并購美泰克。 更加重視從維護國家利益出發評估反壟斷 維護國家利益就要維護本國大企業利益,因為大型跨國公司代表了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在波音兼并麥道案例中,美國政府在后臺對兼并活動的支持和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波音是美國最大的飛機制造商,兼并麥道最終戰略目標是形成航空航天行業的全球性“巨無霸”,與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競爭。1970年,為了挽救歐洲的航空制造工業,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四國政府用各自的航空制造企業組成空中客車公司,在政府固定補貼、免稅優惠、研發補貼等政策支持下,開發大型民用飛機。1994 年,空中客車的訂貨首次超過波音公司,占市場份額的48%(波音為46%),這使波音公司受到了極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恐慌。為了形成對空客的更大競爭優勢,波音公司提出并實施了兼并麥道公司的計劃。 波音公司兼并麥道,最終體現的是美國政府的意圖。體現美國政府意愿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政府采購。1996年11月,五角大樓把設計2l世紀戰斗機的合同交給了從來沒有獨立研制過戰斗機的波音公司,而沒有給具有強大的戰斗機設計、生產能力的麥道,這明確地表示了美國政府希望麥道公司必須歸順于波音公司的政府意愿。之后不到一個月,波音公司就宣布收購麥道公司。合并后的波音公司在民用飛機市場上明顯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它獨占全球飛機市場65%以上的份額。因此,單從市場結構看,合并后的波音屬于超級壟斷企業,明顯違反了《反托拉斯法》,也遭到了歐盟的強烈反對,但美國政府還是支持合并。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對歐盟做出了放棄三家美國航空公司今后20年內只購買波音飛機的合同后,歐盟同意波音兼并麥道。1997年8月,新的波音公司開始正式運行。 更加重視從提高經濟效率角度創新反壟斷規制 壟斷優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高效率的證明,反壟斷規制要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率。已往,美國政府更重視從市場結構、市場份額方面來規制反壟斷。但現在,司法部門越來越重視從經濟效率角度來處理反壟斷問題,波音公司兼并麥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了保持美國經濟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美國司法部門越來越把提高本國企業經濟效率作為反托拉斯法追求的目的。這種政策取向的理論基礎是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學派有關壟斷理論認為,壟斷企業是競爭中的優勝者,壟斷地位是“效率性的證明”,是高市場績效的結果,但壟斷利潤的獲得并不是長期穩定的現象,因為壟斷企業如果濫用權力,獲得超額利潤,必然誘發新的企業進入,新廠商的進入自然會使原廠商的壟斷地位消失。企業規模大能夠提高經濟效益,市場績效好,政府就不必管制。經濟的活力就是追求卓越的經濟效率,高效率自然會使消費者福利最大化。 更加重視在反壟斷規制中促進技術創新 阻礙技術創新是壟斷的毒瘤,必須遏制妨礙創新的“壞壟斷”市場行為。微軟案雖然到現在還在上訴,但是美國司法部門在判決該案時表現出的重視“技術創新”取向具有劃時代意義。微軟公司基本上是以知識產權和知識創新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壟斷公司。美國司法部在微軟訴訟案件中,認為擁有壟斷地位或企圖獲得壟斷地位并不違法,但是通過“不正當行為”來維持或獲得壟斷地位是違法的。 反對壟斷對技術創新的障礙,是美國保持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一個秘訣。美國 1999年的《總統經濟報告》專門辟出一章,討論政府管制和創新的關系,強調新技術的創新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至關重要,能否保持創新的活力是美國經濟能否繼續領先于世界的關鍵。前幾年,美國司法部否決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兼并,理由就是這兩大軍火公司的合并將阻礙美國關鍵性防務技術領域的創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反壟斷政策的重點逐步從維護價格競爭轉向促進創新,促使大企業的市場行為推動技術創新,以增強美國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對我國加大對壟斷企業改革和規制的思考 堅持市場全球化下的壟斷規制原則 必須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認識國內市場的壟斷和競爭, 準確把握國內的市場結構,更要把握國際市場結構。在國內特定市場準入開放的前提下,即便國內市場上存在高度集中(甚至是絕對支配)也不應當視為壟斷。在不存在進入障礙的情況下,絕對的支配地位只能是一種短暫的情況,并不會對市場的競爭性結構造成破壞。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要市場的進入是開放的,市場的競爭性結構問題就應當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理解,而不應僅僅從一個國家國內市場的狀況來理解。換句話說,在開放的國內市場中,特定市場(特定商品、技術、服務等)的競爭性結構問題應當由市場本身去解決,規制法律要做的是消除市場的進入障礙,而不是通過拆分處于支配地位的企業的方式恢復市場的競爭性結構。 同時,要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的反壟斷規制。在中國經濟逐步融入國際大市場的今天,國外壟斷勢力通過全球市場很容易實施嚴重影響中國利益的行為。我們需要更積極地加強國際市場的反壟斷雙邊、多邊合作。我國反壟斷法律體系建設要對“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市場壟斷作出積極的回應,全球性市場結構問題應當主要通過國際反壟斷統一規范去解決。如果國際市場發生高度的經濟集中,就應當消除這種集中,恢復市場的競爭性結構。同時,在我國反壟斷立法中按照合理效果原則、國際禮讓原則,對反壟斷法的域外效力作出規定,以維護我國的國家主權和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通過反壟斷的國際合作,培育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做為“國家隊”,提供給國內就業機會,增加國民福利,增強國家綜合實力。 堅持把提高市場績效作為企業重組兼并的唯一原則 要把能否提高市場績效作為企業重組的唯一標準。美國政府在審查大型企業并購案時,不以市場占有率、廠商規模大小、市場中廠商數量為判斷標準,關鍵要看是否濫用了市場力量。具有市場力量的企業不一定是壟斷,只有利用市場力量采取了不正當手段、限制競爭才被判為壟斷。當然,前提是市場是開放的,沒有準入限制。壟斷企業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而留下的有效率的企業,是競爭的結果,也是競爭達到的最佳狀態。研究證明,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很多產業雖然呈現出高度集中狀態,但競爭依然十分激烈,資本集中未必反競爭,而可能是高效率的結果。壟斷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據統治地位,是因為它們有更高的效率。從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規模經濟是市場的必然趨勢。所以,為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反壟斷法的重要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率而不是別的,而效率高低的標志就是利潤。在市場份額高的企業里,由于大企業擁有雄厚資本,能夠進行大規模投資,增加生產規模,開展新興科學研究,從而比一般企業的生產效率要高,獲取更多的利潤。高效率帶來高利潤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量。 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水平,應當把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作為壟斷規制的唯一目標。出臺鼓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規制,激勵企業通過兼并擴大企業規模,形成規模經濟。要盡快培育一批市場份額大、效率高的企業,通過全球性市場競爭,獲取比其他企業更多的利潤,從而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優勢地位,實現高效率——高盈利——占有更多市場份額的良性循環。同時,要規范優勢企業的行為,引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樹立良好形象,防止企業濫用支配地位限制競爭。 堅持在企業重組兼并中推動技術創新原則 要把促進技術創新作為評價壟斷企業市場行為的重要標準。微軟反壟斷訴訟中雖然逃脫了拆分的命運,卻要面對反壟斷的處罰。主要原因是妨礙“技術創新”,即微軟利用在操作系統市場上的壟斷力量打擊競爭對手,與電腦制造商和軟件開發商簽訂一些排他性合同等,嚴重影響了行業競爭和技術創新。在美國司法部與微軟的初步和解協議中,并沒有限制微軟集成軟件,而是限制微軟妨礙競爭的非法行為,要求微軟給電腦制造商更大的靈活性,放棄排他性合同,禁止微軟對采用競爭軟件的制造商實行報復行為。這樣做,會加大國內競爭和促進技術創新,有利于提高產業競爭力。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要全面認識大型企業特別是壟斷企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民用研發費的80%、技術創新的70%、技術轉移的60%都是在世界500強大型壟斷企業進行的。這說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壟斷與技術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只有實力強大的企業才能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一旦控制先進技術,市場占有率就迅猛上升。 堅持投資人主導原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大企業兼并浪潮勢不可擋,進而形成了世界性的第五次并購浪潮。到底是什么原因在驅動美國大企業兼并重組?一般來說,在強強重組聯合中,處于相對弱勢企業的經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并不會產生重組動力。1994 年,麥道公司的總資產有122億美元,1996 年,麥道公司的訂貨大增,僅手中美國海軍的戰斗機訂貨,就需要今后 20 年才能完成。1996 年1~9 月,麥道公司盈利9000 萬美元,是上年同期的兩倍多。這樣一家歷史悠久、實力強大的、盈利百厚的企業,為什么不能作為獨立公司繼續生存,而愿意被波音公司兼并,麥道公司經理層為什么會那么快同意被兼并?從根本上說就是華爾街的機構投資人在起作用。美國公司治理結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了深刻變化,正從經理人事實上掌權、不受制約的“經理人資本主義”轉向由投資人控制、監督經理層的“投資人資本主義”。由于機構投資人是公司大股東,它們不可能用傳統的拋售股票“用腳投票”方式來保護其資產價值,因為它們所持有的大量股份不可能在不引起股價大跌的情況下拋出。機構投資人轉而采取積極干預的辦法,向董事會施加壓力,迫使董事會對經營不善的公司進行重組兼并、更換管理層,徹底改變公司戰略,確保投資人利益最大化。根據美國一份最近的調查報告,由于機構投資者近年來的積極參與,董事會對公司重組等重大事項的管理約束出現了“硬化”的趨勢。對此,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麥克·尤西姆(Michael Useem)說,這標志著美國的企業制度已經從“經理人資本主義”轉變成了“投資人資本主義”。“投資人資本主義”動力十足,追求的是投資利益最大化,是所投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縱觀最近惠而浦對美泰的并購、波音對麥道的并購,都反映出在美國實際上形成了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為平臺、以機構投資人為主導、以全球市場為范圍、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推進大企業并購的機制。 我國要加快完善國有企業兼并重組中出資人主導的體制與機制。在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方面,國有企業出資人要保持對資產的高度敏感,發揮更大作用。要加快完善“投資人主導”機制與體制,充分發揮出資人在企業重組兼并中的主導作用,按照市場法則,推進優勢企業之間合并,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