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國經濟再騰飛之源:四方頭與隱形冠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2:11 第一財經日報
吳樂晉 編者按 20年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在研究德國中小企業時創造了“隱形冠軍”這個詞匯;今天,中小企業依然是德國活力的核心。只有30年多歷史的中國民營中小企業,也剛好迎來了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對他們而言,“隱形冠軍”的話題遠未過時。借“德中同行”活動舉行之際,帶著中小企業普遍關心的話題,本報記者走訪了德國官方和企業代表。 “為什么我們突然間如此出色?”《漢堡》周報給所有正“陶醉在第三次經濟騰飛”中的德國人提了這個問題。這家周報后來得出結論說,這個現象有好幾個原因,其核心乃是中小型企業這一德國經濟支柱,因為主要是這些所謂的“隱形冠軍”,雖然不廣為人知,但是都是所在領域的世界領頭羊。 “四方頭”與專注 2007年上半年,德國半年稅收增加18.4%,6月份的失業人數也降至12年來的最低。“我覺得用經濟騰飛這個詞不足以形容我們正在經歷的過程,”聯邦外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對德國媒體說,“我會把它稱作第三次經濟奇跡。第一次出現在1945年之后,第二次出現在兩德統一以后,這第三次是建立在我們廣泛的改革進程基礎上,這一改革過程標志著德國對全球化趨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被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稱為“從歐洲病人到超級明星”的德國,沒有將第三次經濟騰飛的獎章發給大眾、DHL、蒂森克虜伯、漢莎這些巨無霸企業,而是給了占企業總數85%的德國中小企業,尤其是“隱形冠軍”們。 為什么德國企業突然之間如此出色?或許該聽聽來自德國民間的回答。高高大大的肖特股份有限公司家用技術銷售部的營銷副總裁Stefan-Marc Schmidt在上海出差時,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他洋洋灑灑講了很多道理。 “創造力,新的技術,配合德國社會進行的經濟改革。”這是Stefan-Marc眼里拯救德國經濟的主要藥方。他回憶說,大約5年前,在德國經濟經歷低潮的時候,企業界達成了創新的價值共識。一旦創新與德國工程機械的傳統優勢相結合,就出現了新的可喜的經濟周期。 在肖特看來,德國過去5年的經濟歷程,還是德國人性格特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次有趣體現。“德國給人感覺很緩慢,但是他們都有很強的斗志。”Stefan-Marc說,因為緩慢,德國人經常會比市場慢一拍,他們不會馬上調整,而是停下來,仔細思考原因,作出周詳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執行過程中不會因為任何挫折而后退。 肖特在三四年前,一度也經歷低潮,用了2年時間,在停止生產酒杯、顯像管CRT并出售化學實驗室玻璃管業務后,開發出微晶玻璃、醫藥包裝、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熱電設備而走向振興。如今,單是灶具用微晶玻璃就占據全球市場55%~56%的份額,1年前進入日本,市場份額就飆升到90%,在中國剛剛和海爾結成伙伴關系。 “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德國人是四方頭,”Stefan-Marc眨著眼睛,示意在座的人都去看他的腦袋,“德國人與人約會總會提前5分鐘到,這是千年來形成的習慣。這就是四方頭的特質。短時間看,我們比別人慢,但是在更長的時間段里,好比在一場馬拉松賽中,可以看到我們是領先的。” Stefan-Marc說,很多德國企業和肖特一樣,一旦找到新方向,其領先市場的周期都能超過經濟周期很長時間,好比長波和短波的區別。 但在戒備森嚴的德國駐滬總領事館,總領事海盾博士對四方頭的說法另有看法:“總結某個國家人的特質,或者將人的個性與企業聯系起來,不夠科學。四方頭更多地說明德國企業很專注自己的領域,尤其是中小企業,他們目的明確,而且比較靈活,能夠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 雙元制教育 “德國中小企業為什么競爭力這么強?這有很多很多的原因,我認為,德國的雙元制教育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海盾將最重要的一票投給德國的教育制度。據他介紹,德國企業大多是專業技術型企業,大部分在從很久以前是手工作坊。與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相適應,德國目前形成了職訓、教育并重,國家、經濟界互動的教育體制。 德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去工廠、公司、手工作坊實習,中學一檔的職業高中學校非常多,高校中應用技術大學與工業大學所占比例很高。在高中階段,德國工商總會會舉行多項職業方面的考試,而從業者在從事一個行業前,都將參加從業資格考試。 為德國學生提供的實習機會涉及領域非常廣,幾乎各行各業都響應德國政府的號召為學生提供試練場:小至木匠、商人、電工,大到銀行、外貿企業……學生在企業實習后不一定留在該企業,企業也沒有義務留下他們,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是教育體系的一部分。 在德國,一個工人要成長為高級工程師,有為他不同階段提供進步的各種學校。德國沒有高考,那種有實踐經驗的中專生,如果通過高中畢業考試,再選修了某大學的另一個專業,就會成為德國非常“吃香”的人才。 海盾認為,這種開放式的教育體制,有助于德國向知識型社會發展,鼓勵民眾以知識為基礎工作、創業。同時,也形成了德國中小企業的一大特點:它們大多是專業性很強的企業,只有一種或幾種產品,它們不停地鉆研,并在國際市場取得無法被超越的優勢。 “相比而言,大公司需要更大的行政開銷,如果有創意也不能更快地投入實踐領域。而中小企業進入國際社會時表現得更為靈活。”海盾說。 “隱形冠軍”中國行 與很多中國企業正走出國門一樣,已經有一大批德國的零配件、開關、方向盤、電線、火花塞公司跟隨大眾、寶馬、奔馳來到中國。在南京,為博世生產開關的就有好幾家德國企業。在化工領域,圍繞巴斯夫來了一大批不為人所知的德國公司。同樣,西門子和其他環保、能源類的大公司進入中國時也帶進了它們的配套企業群落。 海盾說,目前德國政府在北京設有“中國德國工商總會”,在上海另有“德意志工商中心”,這個工商中心在世界各地都有,但是3年前在上海成立的該中心目前是最大的一個。它們都是為德國中小企業提供幫助的機構。明年,德國工商總會在中國華東地區的會員企業將達到1000多個。 與自己的德國同行們一起,肖特正嘗試將德國總部鼓勵創新的管理方法帶入中國。比如找到不同工種、不同級別、不同性格的人,奔赴麗江,不帶手機和電腦,大家暢所欲言,交流各種非主流意見,在行程的最后一天,再坐在一起討論一個需要攻克的項目課題。 另一家造紙機“隱形冠軍”福伊特公司已經存在140年,現在也是中國最大的紙機供應商。在總結為何能持續創造力這個問題時,該公司總裁向中國公司傳達了一句非常樸素的話:“創新就是我們的客戶為了使用新產品而報廢舊產品。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