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持續改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3:57 中華工商時報
劉偉 政策環境持續改善 近兩個月以來,以十七大提出“兩個平等”、《反壟斷法》獲得表決通過等一系列事件為標志,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法律環境繼續得到改善。9月,國家發改委表示,國家支持企業進入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而且在市場規則和市場準入方面,對所有企業都將一視同仁。同時,能源法也有望在今年10月形成。屆時,能源領域將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在稅收方面,9月17日,國家稅務總局宣布降低部分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企業所得稅,這對中小企業而言意義重大,因為這大大降低了微利中小企業的負擔。此外,財政部也表示,將制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政策,使政府采購向中小企業傾斜。10月,國務院做出決定,取消和調整186項行政審批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 最令民營企業振奮的,則莫過于十七大在非公有制理論上的突破。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其中的“兩個平等”成為十七大在非公有制理論上的最大亮點。 非公經濟日益成為社會主流 與此同時,民營經濟近年來所取得的成績也得到了階段性的總結。據國家統計局9月份公布的數字顯示,2002年-2006年,非公有制經濟在吸納社會勞動力就業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這期間,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共吸納就業4387萬人,年均增加近1100萬人,已超過了同期城鎮總的就業增加量。另據新華網的報道稱,目前,中國約有5000萬人規模的新社會階層,他們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并直接或間接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來自非公企業。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在外部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非公有制企業也在逐步與主流意識形態相融合,這說明非公經濟越來越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力量。表現之一是個體私營企業的黨建工作日益蓬勃,截至今年6月,非公企業的黨員達到了318萬名,占全國黨員總數的4.3%。以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溫州為例,據《溫州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3224家規模以上的企業已經全部組建黨組織,其中單獨組建3219個黨組織,5家企業聯合組建黨組織,共有黨員20908名。表現之二是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的熱情與日俱增,據統計,此次十七大上,來自非公經濟的黨代表有三十多位,民營企業家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最高層的政治舞臺上。 《反壟斷法》:意義幾何? 著名法學家江平近日指出,中國改革成功的兩大經驗是市場和法制。8月30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反壟斷法》的同時在市場化和法制化方面獲得了重要推進,這對民營經濟的發展而言也不啻為一針興奮劑。但也有很多人指出,《反壟斷法》對現階段的中國而言,標志意義更大于實際意義,因為它反行政性壟斷的力度顯得不夠,而行政性壟斷恰恰是阻礙民營企業進入法律未禁止的某些行業的重要原因。因此批評的聲音也一直未曾間斷。 對此,厲以寧教授的話或許會有所幫助,他在去年出版的《厲以寧論民營經濟》中就已經指出,“某些行業壟斷的打破,不僅需要有反壟斷的法律保障,同樣需要體制改革的深化。體制對行業準入的障礙只有在體制改革深化中才能被消除。但是,體制改革深化顯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解讀反壟斷的進程,才會理性認識現階段的《反壟斷法》。 緊縮政策下的民企生存 在宏觀經濟形勢方面,對中小企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國家接連采取的緊縮政策。許多觀點認為,這對中小企業尤其是資產負債率高的企業影響將非常大,因為加息一方面會加重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另一方面,銀行放貸量的縮小,也會使得大量信用等級一般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加大。 但是,在這種局面下,中小企業運轉靈活的優勢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據人民網的報道,青島中小企業為了應對資金短缺的局面,紛紛加快了資本市場融資的步伐,開辟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對于民間金融發達的浙江民企來說,加息對他們的影響也并沒有想像中的嚴重。據報道,在浙江,金融改革改革和試點已經見到成效,除了活躍的地下資金運轉體系可以化解民營企業的流動性困境外,逐漸受到政府認可的民間金融服務體系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保障。雖然加息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效應,但大多數民營企業家們反應平靜,對未來的發展依然充滿信心。(23G1) (作者系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