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通貨膨脹來襲 一個多空激辨時刻下的觀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17:52 《長江》雜志
通貨膨脹來襲? —一個多空激辨時刻下的觀察 梁燕/文 張瑾拿起茼蒿看了半天,一市斤4元,搖搖頭放下了,又拿起一盒百靈姑,標價4.5元,又放下了。她說,“價格漲了一倍多,太貴了。” 以前周末到菜市,蔬菜水果買一筐,現在不能那么買了。 雞蛋、蔬菜、豆腐、水果、肉制品,食品一路看漲,糟糕的是,這種漲勢正向下游的工品、服務品擴散。 專家警告說,中國經濟已進入通貨膨脹區(qū)域,如果我們對此反應不力,等到通貨膨脹失控的時候,一切就太晚了。 5.6%的意味 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畫出一條不斷攀升的陡線。2月,CPI總水平同比上漲2.7%, 6月4.4%,7月5.6%,連續(xù)三個月突破央行年初設定的3%通脹警戒線。家住平西府的張瑾說,“即使不看數據,從小區(qū)周圍的菜市場也能體會到物價上漲的壓力。” 通貨膨脹來了嗎? 爭論隨趨熱的CPI而升溫。 有意思的是,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的官員,以及國家信息中心、發(fā)改委研究院、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等官方學術機構,普遍樂觀,“物價上漲不可持續(xù),不必擔心通貨膨脹。”而一些中外投資銀行、民間學術機構則多數悲觀,“全面通貨膨脹已經來臨。” 樂觀派的依據是,今年GDP(國民生產總值)突破年初預計的8%,達到11.5%,創(chuàng)下12年來新高。因此,CPI達到5.6%,并不奇怪。花旗銀行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3%的通脹目標是與8%左右的GDP增長目標相適應的。而現在,“CPI在4.5%-5%屬合理區(qū)間。” 另一個理由是,盡管CPI高企,但核心CPI上半年只有0.9%,支撐漲價的動力主要是食品,而食品價格目前已接近峰值,況且,PPI(工業(yè)價格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2.4%,繼續(xù)小幅走低,看來,并沒有傳導到消費的壓力。 因此,發(fā)改委、統計局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物價是結構性上漲,不是全面物價上漲,” 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離通脹還很遠,”他認為,經濟只是從“過快”到“偏快”,甚至沒有出現過熱。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不久前表示,今年二季度全國的生豬存欄就比一季度多出500萬頭。因此,隨著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以及疫病解除,農副產品的價格自然回落,沒必要驚惶失措。 5.6%究竟意味著什么?長江商學院經濟學訪問教授許成剛博士認為,“就像硬幣的兩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結論。” 而對通脹派來說,通脹的烏云正在聚集。 事實上,漲價正從豬肉、禽蛋向流通環(huán)節(jié)和工業(yè)環(huán)節(jié)蔓延,“目前已經出現了成本推動型通脹,需求型通脹以及預期性通脹綜合作用的局面。”專家表示。 土地減少,尿素、柴油、農膜等農資價格上漲等剛性因素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并非偶然因素,短期內難以消除。況且,國際糧食價格高企,原材料、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世界范圍內的通脹壓力,有可能傳導到國內。 國際通行的通脹指標大約在3%左右,盡管中國國情并不能簡單套用,但5.6%的指標的確值得警惕。從2003年啟動的這輪經濟增長,下游產品依靠自身消化上游漲價成本的能力逐步減弱,一個周期較長的通脹時期來臨了。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這位去年以來一直反對“經濟過熱”說法的經濟學家提出,“通貨膨脹已顯現。”他預測,三季度GDP增速將達到12.6%,CPI增幅將達4.8%。 也許,物價上漲并不一定導致通貨膨脹。但流動性過剩的貨幣現象,將是值得警惕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 7月末,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同比分別增長18.5%和20.9%。已經超過年初計劃的貨幣供應量,其正是推動物價上漲的真實動力。 “多發(fā)貨幣導致購買力下降與資產價格高漲,由此可能引發(fā)通貨膨脹。”央行研究員許健告訴《長江》。尷尬的是,外匯儲備達到1.33萬億美元,強制結匯制度,使央行被動投放出大量基礎貨幣,釋放了更多的流動性。 加上相當時期維持的低利率,將產生“通貨膨脹加速機制”。宋國青認為,由于利率漲幅趕不上CPI漲幅,導致實際負利率狀態(tài)刺激貨幣需求,從而導致固定資產投資等其他經濟指標擴張,進一步加速通貨膨脹的形成。上半年,低利率的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從去年年底的20%以下,反彈到六七月份的26%左右,房地產價格也出現新一輪暴漲。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由于通脹預期膨脹,民眾熱衷投資資產,以期保值增值。從而對價格產生進一步上漲壓力。普洱茶、古董、字畫,價格一路飛漲,目前,成都、杭州、天津、溫州、沈陽等城市的金條都在告急。 更糟糕的是,國際資金流入中國,進入中國的房地產、股市,其他資產領域,對價格推波助瀾。國外的投機資金加上國內的儲蓄轉移,“資產價格狂歡時代來臨。” 這引起人們對泡沫的擔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警告,80年代日本在CPI通脹率較為溫和的情況下維持了較低的利率,但資產價格卻迅速上漲。由于CPI增速不快,日本政府忽視了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將利率維持在低位。泡沫迅速膨脹,而泡沫的最終破滅將日本經濟拖入了“失落的十年”。 張瑾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小區(qū),很多人都炒股,“我已將2/3的儲蓄拿出來買了基金和股票。”顯然,“中國進入通貨膨脹區(qū)域,”并不危言聳聽。瑞士信貸亞洲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甚至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已經開始失控,而政府對通脹的判斷以及措施落后于形勢。預計CPI通脹會在明年年中達到6.5%,甚至可能沖上8%。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時代將終結。 溫柔的通脹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判斷通貨膨脹的程度? 良性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對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力。 “可以說,這是良性的、溫柔的通脹,”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許成剛博士對《長江》表示,目前的通脹不會威脅到宏觀經濟,“防通脹并不是央行下半年的首要任務,而建立防御金融危機的體系才是最重要的,美國次級債風波已經暴露出金融危機的跡象,所以,預防熱錢突然撤離,防范危機爆發(fā)顯得更為迫切。”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這幾年,供過于求、產能過剩的格局并沒有根本改變。“我不贊同中國已到了嚴重通脹程度”的觀點。但中信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諸健芳表示,“現在已經超過溫和型通脹時期,”他認為,當下,攀升的CPI,寬松的貨幣,國際糧食和資產價格高企,通脹預期的不斷膨脹,以及中國資產價格出現的泡沫,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很擔心正在演變?yōu)槿娴膼盒酝ㄘ浥蛎洝!?/p> 一些專家在接受《長江》采訪時也提醒,雖然中國目前尚未出現全面通貨膨脹,但現時決策者不得不警惕通貨膨脹預期的形成。“通脹預期一旦形成并成燎原之勢,一切都晚了。” 央行是第一個旗幟明確提出“通貨膨脹”概念的部委。在8月初公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指出,當前物價上漲并非僅受偶發(fā)或臨時性因素影響,通貨膨脹風險趨于上升。 央行認為,“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分析價格形勢時,不應只關注剔除食品的核心CPI,對食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也須予以足夠重視。食品價格的持續(xù)上漲或維持高位,會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誘發(fā)高通脹預期,可能導致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 這一表述暗示,央行已對通脹預警。 央行許健研究員告訴《長江》,“雖然并未到令人恐慌的惡性通脹,但要保持高度警惕”。 采訪中,不少學者提及1985-1988年,1992-1995年兩次通貨膨脹時期。擔心我國已進入繼這兩個時期之后的第三輪通脹期。 1988那年,CPI達到18.5%,80%商品提價,價格平均上漲30%,最高者達到80%。尤其是家用電器、摩托車、石油等化工產品。人們驚恐于“物價天天上漲”,開始了搶購風。許多糧站庫存罄盡,原來3000元的日野摩托,已經賣到10000元,還沒有貨。 1992年到1995年的4年中,CPI年平均增幅也在14.58%,1994年甚至達到21.7%,姚景源回憶當時說,全國出現大搶購,商店把多少年的庫存品都賣掉了。當時有個笑話說,某人到商店搶購電扇,售貨員說這電扇是壞的,轉不動,那人非要買,說“我買回去修不就行了”。 這兩個時期的通貨膨脹,給那個年代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痛苦記憶。 而最近這4年,CPI平均年增幅為2.1%,今年上半年,CPI平均增幅是3.2%,姚景源說,把兩個時間段的數據比較一下可以看出,“當前通貨膨脹劇烈”的說法,是聳人聽聞。 在姚景源眼里,從2003年啟動的這一輪經濟增長與1992年至1995年的那一輪有很大區(qū)別,根本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脹特征。 盡管現在也出現了:糧價上漲引起食品價格攀升;貨幣供應量大幅度增長。但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周春生博士則對《長江》表示,“程度差得很遠。” 并且,從2003年到2007年,投資的年均增速為26%,并沒有出現兩次通貨膨脹時期40%的高投資率。 因此,總體上判斷,目前雖然進入了通貨膨脹區(qū)間,但并未出現歷史上兩次通脹的癥狀,屬于良性、溫和的通貨膨脹。 權衡調控之策 盡管爭論紛紛,但上半年系列措施顯然,高層其實對經濟過熱采取了“外松內緊”的策略。 上半年,央行利率、匯率、準備金率“三率”齊動,這在歷史上幾乎未曾有過,6次上調準備金率后,3次發(fā)行定向央行票據,4次加息,并發(fā)行嘗新意義上的6000億特別國債;央行力圖吸納流動性,穩(wěn)定通貨膨脹預期。 而央行官員最近也暗示,持續(xù)負利率已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半年可能再度加息。 周春生在接受《長江》采訪時表示,此前,央行采取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抑制流動性過剩,采取緩步、頻繁的調控手段,有利于管理層在調控中觀望,隨時采取更為合適的措施,對經濟運行加以調控。“宏觀調控的威力還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看出來。”他預測,下半年仍將有一次加息的可能,而存款準備金率則有可能上調到13%。 陶冬預期,中國的利率上升速度可能會比市場預期的快得多。盡管加息并不能夠舒緩因供應短缺引起的通貨膨脹,卻是抑制資金流出銀行必須的手段。除了加息央行別無選擇。 不過,許成剛提出不同看法,上半年,央行一直采取緊縮政策,但緊到什么程度?一方面要保障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要抑制通貨膨脹,央行要找平衡點,如果貨幣政策緊縮到市場缺乏流動性的地步,我很擔心緊縮過度。 實際上,考慮到中國目前貨幣政策受到匯率政策牽制,央行難以僅僅靠利率手段進行調控,而仍需依賴其他工具的組合。建立穩(wěn)定的宏觀調控系統。 國務院上半年發(fā)出系列“穩(wěn)定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的政策, 發(fā)改委等六部委聯合督查組赴各地檢查食品價格。可以看出,政府希望輔助行政手段來抑制價格上漲。 對于城鎮(zhèn)的低收入階層,政府已采取了:提高企業(yè)退休人員基本養(yǎng)老金標準;根據價格上漲情況,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加強對城鄉(xiāng)困難居民的臨時救助。 此外,今年中央財政增加撥款77億元,用于提高獎學金、助學金標準,并擴大發(fā)放范圍,加大對家庭生活困難學生的救助力度。并采取臨時補貼等方式,保證大中專院校學生食堂的副食品供應,穩(wěn)定學生食堂飯菜價格。 通過系列財政政策,政府企圖“補貼”那些通貨膨脹可能最容易傷及的低收入人群。 下半年,宏觀調整政策會有何種趨向?接受《長江》采訪的專家建議,防患于未然。“經濟過熱如果不加以控制,通脹情況將進一步加劇。 7月份,兩大石油巨頭和五大電力集團集體相繼上書要求漲價,這是一個信號,若不能抑制基礎資源性企業(yè)的漲價,勢必帶動工業(yè)企業(yè)成本提高,并進一步推動社會其他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此,發(fā)改委,商務部等部門進行的價格調控,應該從 “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等臨時性行政措施,轉變?yōu)閮r格體制改革的適時啟動。 雖然中國目前尚無法下全面通貨膨脹的結論,但學者提醒,現時決策者應警惕通貨膨脹預期,通脹預期一旦形成燎原之勢,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推動物價上升的一大動能,而更關鍵的是,流動性過剩引發(fā)通貨膨脹,一般有5-6個月的時滯,也就是說,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尤為關鍵。 張瑾笑著告訴記者,她現在變得敏感而焦慮,希望聽到加息的消息,存款不至于負增長,但她又不希望加息,如果下半年繼續(xù)加息,她擔心“住房貸款負擔會不會逼著我破產啊?” 背景資料 2007年7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6%,為10年以來的新高,與1997年2月份創(chuàng)下的高點相持平。這已經是CPI漲幅連續(xù)5個月運行在3%的警戒線上,持續(xù)增長的CPI使得人們對通貨膨脹日漸擔憂。然而,CPI能否作為判斷通貨膨脹的依據,CPI究竟上漲多少才算是通脹?中國是否存在通貨膨脹?專家學者們對此意見不一。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