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主要石油消費國家規避國際油價變動的政策和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8:51 中國經濟時報

  -姜鑫民

  2003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在均價25美元/桶的基礎上,總體呈現震蕩攀升態勢,實現了逐年連級跳,價格水平屢創新高,2006年國際油價達到65美元/桶,比2003年上漲了40美元/桶。從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情況看,并未發生石油供應中斷的情況,石油市場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石油價格上。近年來國際油價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并不是因為國際油價波動的頻繁性,而在于國際油價的波動幅度往往與各方的預期有很大差異。

  一、此輪油價上漲與以往油價波動的比較

  縱觀1970年代以來的油價走勢,包括當前的本輪上漲,國際油價共經歷了五次較大的波動。前四次分別發生在1973年、1979年、1990年和1999年,起因分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伊朗革命與兩伊戰爭的爆發、

伊拉克侵犯科威特引發的海灣戰爭和歐佩克減產促價政策的奏效。國際油價每一次較大的波動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圍地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其中,1973年和1979年兩次引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被稱為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危機的主要表現是石油的物質供應緊張,石油價格短時間內暴漲和全球性經濟衰退。前三次油價波動都與世界“油庫”中東地區有關,直接原因是該地區發生的戰爭或政治危機,導致石油生產的嚴重下降以及石油運輸通道的中斷。導致本輪油價上漲的因素比以往更加復雜,除了與中東地區為主的產油國的局勢動蕩有關外,世界經濟復蘇,石油需求增加而增產能力有限,歐佩克限產保價,石油交易投機增加,美元貶值等也是重要因素。

  二、引起本輪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影響油價的因素越來越多,也變得愈加復雜,難以預測。盡管對油價的走勢以及具體價位有很多種不同的預測,但國際上對油價的基本分析大體上是一致的,即認為國際油價由影響供求關系的基本因素起主導作用,同時受偶發事件等非基本因素的影響。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走高,仍然是由于供需基本面的支撐。需求方面,世界經濟形勢整體看好。其中,中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國經濟復蘇,日本去年開始從十幾年來的經濟衰退中走出。供應方面,歐佩克繼續執行限產保價措施。西方國家的庫存處于走低狀態。石油供需的基本面決定油價走高。

  在供需基本面的基礎上,近年來一些突發性事件對油價的作用日益凸顯。由于這些因素的不可預見性,油價變動更加難以琢磨。德意志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都認為,期貨投機成為拉動油價走高的最重要非基本面因素。德意志銀行的分析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兩年中,世界原油交易中的投機活動增加了一倍。各種套利基金進入油市進行投機加劇了油價的波動。

  三、石油消費國應對油價波動的政策措施

  國際石油價格隨著供需變化經常發生波動是正常的,但波動分正常波動和非正常波動,正常波動是市場因素造成的波動,非正常波動是由非市場因素造成的波動。對石油消費國而言,石油價格上漲時,將直接增加消費者的支出和用油企業的成本,從而拉動物價上漲、對GDP增長產生影響。為避免石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產生嚴重影響,石油消費國采取應對措施。石油價格的正常波動反映供需變化,是市場機制的體現,因而一般不需要政府采取調整措施;非正常波動時油價變動幅度大,非市場因素通過市場供需面影響價格變動,不利于市場的穩定運行,此時政府出臺應對政策就顯得十分必要。

  從各國經驗看,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通過調節供需的方式來應對國際油價變化,以減少因油價變化對本國經濟的沖擊;二是實行能源多元化戰略,發展替代能源;三是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防范石油供應突然中斷的風險;四是利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規避國際油價波動風險。

  1、提高用油效率

  作為世界石油消費大戶的美國、歐盟和日本,均出臺了車輛燃油經濟性標準,以此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減少油價上漲對交通運輸部門的影響。例如,1975 年,美國開始執行強制性的燃料效率項目(CAFE)。要求到1985 年,新客車的燃油經濟性至少達到27.5 英里/加侖;從1995 年開始,輕型卡車必須達到20.6 英里/加侖。如果汽車沒有達到CAFE 標準,汽車生產商將必須交納罰金;如果消費者要購買低燃效的新車,也必須交納一定的罰金。1993 年,汽車三巨頭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汽車公司和美國政府開始實施PNGV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燃油經濟性三倍于傳統汽車的新型汽車。日本政府對汽油和柴油的輕型客車和貨車也制定了一套燃油經濟性目標,在每個重量級中確定具有“最優”燃油經濟性的汽車,并以其燃油水平來作為本重量級的燃油經濟性標準,同級新車均要達到該標準。

  2、發展替代能源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東石油危機后,日本認識到能源品種多元化的重要性,積極發展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品種。主要通過發展核能,大力引進液化天然氣,積極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石油進口,降低進口石油在能源結構中比重,石油在總能源供應中的比例從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80%降至目前的55%。

  歐盟鼓勵發展生物質能、天然氣和氫等替代燃料。《歐洲能源供應安全戰略》白皮書規定,到2010年生物質燃料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7%,2020年所有替代燃料達到20%。生物質燃料與競爭力較強燃料價格之間的差距通過政策措施來彌補,開始階段采用財政補貼的方式。加強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尤其是研究能源替代資源的新的開發方案,如

燃料電池所用燃料氫(還有甲烷沼氣)的研發。

  3、建立戰略儲備

  目前,主要由工業化國家組成的國際能源機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超過其成員國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巴西、南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根據本國的石油消費情況,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儲備。

  建立石油儲備的目的是應對緊急狀況下的石油供應中斷,同時抑制油價劇烈波動。一般來說,戰略石油儲備主要用于應付緊急情況,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初期可以穩定市場,向市場投放儲備石油后,則可直接彌補供應不足。另外,在平時,當發生國際糾紛或產油國故意減少供應時,可起到穩定市場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價劇烈波動的作用。隨著較完善的戰略石油儲備體系的建立,西方國家對油價的抗風險能力大大加強,而且確實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和IEA向市場投放戰略石油儲備,消除了市場對戰爭的恐慌心理,成功地抑制了油價的上漲。

  4、發揮石油期貨市場的作用

  隨著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世界上一些國家正在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場來規避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研究表明,借助期貨市場,有助于降低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事實上,墨西哥等國家曾通過套頭交易的方式來鎖定價格;美國在2000年借助期貨市場以輪庫的方式釋放戰略儲備石油,實現了穩定市場油價的目標。

  國際經驗表明,發展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可以增強對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影響力,通過利用國內外石油期貨市場可以有效應對國際油價波動風險。

  (作者單位: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