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提升創業能力是新農村建設的加速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9:57 《經濟》雜志
——專訪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許越先 文/本刊記者 蔡亞林 在一間樸素簡單的辦公室里,許越先臉色有些疲倦,“中午沒休息,看了一會兒書。”他伸了伸胳膊,沖我們微笑。談起他作為項目負責人的中國科協重大咨詢項目“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研究課題”時,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恢復了神采。他指著桌子上的厚厚的一疊打印紙說,“這就是我們研究的成果,希望能對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許越先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會理事長。他去年牽頭研究的“中國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研究”課題組深入16個省市區的30個縣、90個行政村、540個農戶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發展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創業活動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提升農村創業能力,提倡建設創業型新農村,對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意義重大。 農村創業將迎來“第三春” “創業能力是創業主體——廣大農民創建產業、創立家業、發展事業的一種能力,具體的是指培育新農民、發展新產業、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農村新風貌,重點是充分地發揮農民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發展生產,提高產業水平。” 許越先介紹說,我國農村的創業活動先后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體現著不同的重點和方向。 第一個階段,土改運動,通過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創業的積極性。第二個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熱情,掀起了第二次創業高潮,基本上結束了農產品供給缺乏時代。第三個階段,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了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不僅僅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新農村創業的重要契機。 提升創業能力是新農村建設的加速器 “生產力發展僅僅靠國家給與技術、資金支持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廣大農民開展創業活動,提升創業能力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生產力提高了,人們生活富裕了,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許越先堅定地說。 首先,創業能力是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源泉。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的關鍵是提升農村生產力。而創業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是生產發展的具體體現,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動態過程,創造能力的提升對于推動生產力進步有重要作用。 其次,提升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導方向。以提升新農村創業能力為主導方向,有利于進一步破除“等、靠、要”、因循守舊、怕擔風險、安貧樂道、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樹立自強自立、積極進取、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新思想、新觀念,堅信“人人可創業、處處能成才”;有利于國家和地方政府確定投資方向和重點,調整資金投資結構,使新農村建設資金向提升創業能力、發展產業方向集中;有利于各級政府部門、各界社會力量形成合力,共同關注新農村創業、支持新農村創業,營造新農村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再次,提升新農村創業能力也是開拓就業新渠道的有效途徑。通過提升創業能力,開展創業性生產活動,能大幅度的增加就業機會。一個人去創業就能帶動一批人就業,很多人去創業,就會激活經濟增長的潛力,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就業的倍增效應。 “通過提升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充分激發農民的創業動力,挖掘農村創業內在潛力,形成新農村建設創業合力,掀起農民創業高潮,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對于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許越先激動地說。 目標實現還需多策并舉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實實在在的主體,以農民為主體創辦的鄉鎮企業總產值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農民創業已經成為國家創業的重要力量。“新農村建設創業要激發農民的創業熱情,提高農民的創業能力,放手讓一切勞動、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怎樣提升新農村建設的創新能力,促進廣大農民創業,成為建立創業型社會、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他介紹說,要提升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 第一,下大力氣全面提升創業主體的創業素質、創業能力。農民是創業的主體力量,農民創業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經驗和較高的文化知識,但是,他們普遍存在著科技文化知識較少、能力欠缺、創業意識淡薄等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對農民進行專業創業培訓,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創業意識至關重要。在創業能力培養時,對于那些正在努力創業的農民,要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及時地為他們提供信息、技術方面的支持;對于那些“有想法沒辦法”的農民,要積極引導,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到創業大軍中。“培訓一定要針對性,要教給他們實實在在的技術、方法,不能走過場。” 第二,建立創業動力激活機制,激發創業主體的動力。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引導農民積極投身創業。制定優惠政策,對開展創業活動的企業、個人和合作組織在項目資金、稅收、信貸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和扶持,鼓勵其擴大創業規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創業意愿強烈、創業項目可行的農民和農村企業,作為國家產業開發計劃、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等地方選點的依據,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同時,建立創業風險抵御機制,保障創業活動正常進行。 第三,建立新農村建設創業基金,增強創業資金供給能力,激活創業動機。資金是約束我國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整體提升的關鍵要素,據了解,目前有66%的農戶認為資金匱乏是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立穩定的新農村建設創業投資渠道,增強資金的供給能力,是新農村建設創設能力穩步提升的必要條件。 中央與地方政府要從年度預算中拿出一部分資金,整合相關新農村建設資金,建立新農村建設創業基金,形成新農村創業的穩定資金來源,為農村創業主體的創業活動提供貸款補貼和擔保;對特殊地區的農村創業者提供小額貸款;圍繞新農村建設產業開發項目,對貧困地區或地方配套確有困難的縣(市)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第四,夯實公共事業基礎,為提升創業能力提供技術支撐。社會公共事業是生產和生活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是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公共服務嚴重不足,是農村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嚴重的制約著創業能力的提高。 各級政府首先要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好鄉村建設規劃,整合各渠道資金,繼續實施惠及廣大農民的人畜飲水、農業灌溉、鄉村道路、農村電網、農村綜合能源利用、郵政通訊、草場圍欄等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要確保增加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促進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等服務的平等化,讓每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學,讓每個患病的農民都能得到治療。 公共事業搞好了,解決了農民的最關心的問題,農民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創業當中,創業能力的提升才有現實意義。 第五,放活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改善創業環境,這是提升新農村建設創業能力的關鍵。 近年來,盡管國家加大了體制改革力度,政府部門的職能也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審批手續繁瑣、政出多門的情況,“吃、拿、卡、要”的現象仍然存在,這無形地抬高了農民的創業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意義重大。要進一步消除制約農民創業的機制,降低企業、農民個體、合作經濟組織創業門檻,簡化審批手續、廢除歧視與差別,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打破行政性、行業性壟斷,為農民創業者營造與其他公民平等競爭的環境;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減少不合理的收費,降低創業成本。 “如果政策環境還能再放活些、寬松些,農村創業必將迎來第三次高潮,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才能實實在在的實現。”這是許越先由衷之言。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