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跨國公司促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6:17 《經濟導刊》

  市場換技術 繞不過去的進程

  ——跨國公司促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

  □文/本刊記者 張新建

  自主創新有三種形式,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這三個方面都和外商直接投資密切相關。

  自主創新絕不是關起門來自閉創新。在全球化時代,自主創新是開放的創新,是要盡最大努力整合全球資源,盡可能從全世界吸收別人的研究成果為我所用,這樣才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求新的起點、新的進步。這也是自主創新與傳統自力更生觀念的重要區別。只有采取更加開放的胸懷,實施更加開放的措施,我們的自主創新之路才會更開闊、更長久、更有效。

  一場關于“市場能否換技術”的爭論近期在經濟界激烈地展開。

  悲觀者認為,那種希望通過讓出部分市場份額吸引外資、換取先進技術的想法根本是自欺其人。現實是市場放開了,技術卻沒有隨之而來。以汽車產業為例,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表面上產銷兩旺,但在繁榮的背后,是90%的市場被跨國公司占領并賺走了大量的利潤。“市場讓出去了,原有市場丟了,新的技術又沒掌握,中國民族汽車工業逐漸消亡,真正成了依附性的汽車工業。上海、長春的汽車廠就是如此。”這種現象令他們痛心疾首。

  而樂觀者卻不這樣看。中國轎車工業經過20年來依靠引進、合資,市場換技術的模式,從無到有,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那么,以市場換技術成功了嗎?中國企業能否在和跨國公司合作中自主創新呢?

  我們失去市場了嗎

  認為以市場換技術沒有成功的結論隱含著幾層意思。

  一是我們主動讓出了一部分市場來換取技術是一廂情愿的,從商業利益上講,外商只能帶來本階段中國市場的適用技術,而不是世界先進技術。市場是有限的,一旦讓出去,再要奪回來會十分艱辛。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從中國開放的最早的家電行業為例,在短短的二十年間,通過引進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家電業也成了中國競爭最充分的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一大批品牌脫穎而出,迅速占領了國內和國際市場,成為全球家電制造中心。2006年,中國電冰箱、冰箱壓縮機、洗衣機的產量均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空調、空調壓縮機、微波爐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70%、68%和70%。

  海爾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1984年,海爾集團開始引進德國技術,產品為琴島-利勃海爾。與技術引進的同時,海爾集團更加注重技術能力的提高。通過不斷的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海爾集團的創新能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截至2005年,海爾累計申請專利6189項,其中發明專利819項,申請國外專利500多項,累計參與國家、國際標準86項。海爾的創新發明有力拉動了產品的增值,增強了海爾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競爭持久力。2004年,海爾集團的全球營業額超過了1000億元。

  在站穩了國內市場后,海爾冰箱將目光放到了國際市場,在美國、意大利都建立了生產基地,實現了本土化戰略。目前,海爾小冰箱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已達到50%,國際化的海爾冰箱已初見規模。

  被詬病置疑的汽車產業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之初,面對一個年銷量只有5000輛轎車的市場,沒有一家跨國公司愿意進入中國投資,因為這還不到他們一天的產量,和汽車產業規模化生產的要求相去甚遠。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經過與世界多個品牌汽車公司接觸,最后只有還在發展期的大眾、標致等品牌答應嘗試合資。

  經過與跨國公司20多年的合資,我國汽車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幾乎所有汽車跨國公司都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汽車市場空前繁榮。2005年中國汽車業的總產量接近580萬輛,僅次于美國、日本。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形成了現代汽車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以上海為例。20多年來,通過與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合資,上海周邊形成了汽車產業供應鏈。兩家轎車整車合資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供應商體系。上海大眾有340家一級供應商,上海通用有178家一級供應商。

  與此同時,兩家轎車整車合資企業還在中國建立了銷售和售后服務體系。上海大眾在全國有800多個銷售網點,上海通用在中國有699家經銷商(包括進口車經銷商)。上海汽車總公司不僅建立了兩家轎車整車合資企業,而且與跨國公司合資建立了40余家重要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國汽車產業目前已經是世界汽車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并通過訂單生產等方式,開始成功進入了國際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這在與跨國公司合資前是無法想象的。

  現在中國的市場已是全球市場競爭的有機組成部分。市場并不是靜止的,它將在全球競爭中不斷細化,并衍生出新興的市場。

  跨國公司促進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

  認為以市場換技術沒有成功的第二層意思是我們在和跨國公司合作中沒有得到世界先進的技術。針對此觀點,本刊訪問了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胡景巖。

  “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如果不拿來最好的技術,它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肯定是落后的。況且跨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并不都是在中國市場銷售,有50%要出口到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競爭靠什么?產品的競爭靠技術做支撐,沒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怎么去競爭?所以在中國生產,必須要帶來最好的技術。”胡景巖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態度鮮明。

  客觀地分析,我們沒有掌握先進的技術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自身吸收先進技術的能力和方法存在問題,存在重產品引進、輕產品技術的消化吸收。數據顯示,在韓國、日本等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費用一般是引進投入費用的3-10倍,而我國的該項費用還不到引進項目費用的4%。我們已經掉進了“落后——引進——再落后——再引進”和“能力弱——依賴——越依賴能力越弱”的雙重怪圈。顯然,“等、靠、要”的慣性使我們難以充分吸收最新的技術。

  另外,自主創新不等于自己創新。在這方面我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自主創新有三種形式,無論原始創新,還是集成創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這三個方面都和外商直接進入密切相關,我們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絕不是關起門自己做。中國對外開放,吸引外資首要的目的就是要引進先進的技術,這一點我們是絕對要堅持的。”胡景巖坦言。

  在新形勢下,中國即使在內資充裕的情況下也應繼續積極吸收外資。因為外資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管理,而且通過示范和競爭給中國帶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推動力。只要引導得當,外資可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積極因素。

  在“2007(第五屆)跨國公司中國論壇——跨國公司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余秀慧表示,以市場換技術促進了自主創新。

  “全球的跨國公司幫助我們快速進入世界先進汽車開發技術的平臺,我們不僅引進先進技術,而且參與通用全球產品的開發,成為通用全球技術開發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開始是市場換技術,最后我們為跨國公司爭取到了最大的市場,其實這是互利共贏的。”余秀慧說。

  GE航衛普及型CT項目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例。

  作為早期進駐中國的跨國公司,GE集團在一開始就建立了“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的發展思路。公司發展初期以為合資企業(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引進生產管理技術為主。之后,GE醫療(中國)在1997和1998年間經歷一個轉產的過程。中國工程師從系統評價,產品標準起草,臨床試驗到中國市場準入,幾乎全程參與了GE 全球最先進的滑環普及型CT-CT/E的開發,掌握了先進的CT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技術創新”這一定義的內涵和外延都已大大的擴展,構建營銷模式、供應鏈等等,已成為其重要的內容。

  “創新本身的衡量標準不是科技標準,而是經濟標準,創新是否成功,不僅是取決于技術是不是先進,并不是說,技術越先進,創新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市場能不能接受你,你能不能在市場上立足,取決于市場的運作和商業模式的推出,基本上取決于市場的因素。”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指出。

  今天的中國是開放的市場,是全球化的市場,也是一個市場化的市場,跨國公司給中國帶來的是先進技術還是不適用的技術,應當由市場說了算。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成百上千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推動整個市場體系的改造,在中國建立了許多世界級規模、采用了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技術、在國內外同行業中保持技術領先的生產基地,打造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鏈,培養了大量的人才,這將在中國企業自主創新中發揮極大的作用。

  實際上,這些年來,跨國公司通過研發中心直接在中國進行技術的研發,不僅加大了向中國技術轉讓的規模,加快了向中國技術轉讓的速度,而且把中國納入其全球研發的網絡,與此同時,中國也把跨國公司的技術和創新資源納入了中國國家的創新體系。

  提升和學習與跨國公司合作能力和水平將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標注。二十多年的合作經驗告訴我們,站在巨人的肩上,通過充分吸收掌握和新技術培養人才,積蓄力量,是增強中國企業本土開發能力,達到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自主創新的優越途徑。-

  案例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

  成立于1997年6月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是通用汽車公司和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合資組建的汽車工程設計企業,雙方各占50%的股份,注冊資本5000萬美元。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公司,但是已經具備世界領先的工程和技術能力,而且也吸收了當地最有創新性的人才。從過去中國汽車工業普遍的引進,到完全成熟的產品進行生產;從對產品適應中國市場化的小改,到主導大的系統設計,泛亞站在通用這個巨人的肩膀上,走過了主導產品開發快速發展的過程。1999年6月,泛亞推出第一輛根據中國市場情況在中國、由中國設計人員完成的概念車“麒麟”;2001年6月,泛亞承擔別克“賽歐”的開發。2002年12月,別克“君威”轎車標志著泛亞首次承擔中高級轎車的改型工作獲得成功。2005年,泛亞向市場輸送了包括本土開發的新賽歐轎車和陸尊商務車在內的6個

新車型。2006年,泛亞投放了3個重量級產品-“君越”,“賽威”和“鴻途”。“君越”轎車是由本土開發人員完全擔當開發設計,試驗認證和數據發布工作的項目,它所涉及開發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均超過泛亞以前所承擔的所有項目。

  作為通用汽車公司在全球戰略布局的一部分,泛亞從一開始就獲得了世界最先進汽車設計平臺的技術支持,不僅可以與上海通用共享所有的技術資源,而且還可通過董事會不斷從通用總部優先獲得新的技術資料,這些數據是國外經過100余年轎車研發積累的所有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使得泛亞能夠最直接地了解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產品開發技術和理念。泛亞不僅僅是引進產品,而且已經參與通用全球產品的同步開發,成為通用全球技術開發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

  英特爾公司在中國有20多年的歷史,它在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和中國計算機產業共同發展的歷史,英特爾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前沿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Intel China Research Center.ICRC)創建于1998年11月,是英特爾全球研究與技術開發網絡的重要部門之一,也是英特爾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研究機構。研究中心的使命是通過跨體系平臺的研究與技術創新,以及與中國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之間的技術戰略合作來全面推動全球數字化未來的發展。

  在中國建立研究中心以后,英特爾公司首先跟中國的高校建立了非常緊密的合作研究關系。在成立的八年時間里,英特爾的研究中心跟國內的大學制定和執行了上百個合作研究計劃,而研究的

知識產權歸學校所有,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創新,鼓勵學校能夠做出最先進的學術研究成果。比如,英特爾的研究中心最近跟清華大學多媒體實驗室一起共同研究,利用英特爾多核技術的應用,研發出視頻檢索的項目。

  英特爾在中國對研究領域的投資,對中國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大學研究合作計劃是一項長期戰略性計劃,目標是形成和推進與中國大學的研究合作,共同提高科研水平和培養高素質人才。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與國內多家高校展開了合作,具體類型包括合作或資助研究項目、合作研究機構、訪問學者計劃、學生實習計劃、校園學術報告系列等。-

  GE航衛普及型CT項目

  作為早期進駐中國的跨國公司,GE集團在一開始就建立了“立足中國,服務中國”的發展思路,在投資和鞏固中國生產能力的同時,投資在中國的新產品開發技術。

  GE醫療集團于1979年開始在中國發展業務,在合作研發重要產品CT的過程中,憑借GE內部先進技術共享的運作理念和全球快速交流體系,中國工程師從系統評價,產品標準起草,臨床試驗到中國市場準入,幾乎全程參與了GE全球最先進的滑環普及型CT-CT/E的開發,掌握了先進的CT技術。北京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成為GE全球普及型CT最大的研發與制造中心,同時承擔部分全球最高端CT的部件生產,并出口產品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成為GE集團在中國成長最快的業務集團之一。

  目前,所有GE醫療集團領域在中國已成功實現了從銷售、制造、研發到運營的中國本土化。國內工廠幾乎所有高層管理人員都聘用本地人,為國內培養了大批高級管理與研發人才,進而使中國的管理技術和研發能力得到提升。

  GE中國在致力于公司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幫助其在國內大批供應商和銷售代理進行技術改造和管理培訓,確保其技術和管理達到國際水平。現在很多GE的中國供應商不但已經為國外廠家提供產品,而且其多項零部件的開發和制造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對中國醫療器械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另外,GE醫療集團在中國已經與500多家

醫院合作并提供服務,特別是將“6西格瑪質量管理方法”落實到各家醫院,改善了醫院原有的流程、質量、病人管理、科研方法等等。

  GE醫療集團利用業務全球化的優勢,把國際先進的技術和服務帶給中國,并且將標有″中國制造″的GE醫療產品推向全球市場。今天,中國制造的普及型CT的銷售量占全世界CT銷售量的20%。同時,GE醫療集團透過共同合作與技術支持,使更多GE的中國合作伙伴能夠在國際和國內的知名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不斷提升它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