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外工業園:拉開中國企業全球轉移序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8:28 《商務周刊》雜志
標語:全局 常年處在國內產能過剩和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夾縫中,中國制造企業紛紛將目光瞄向海外,形形色色的“工業園區”政府的引導下,正在周邊東南亞國家、非洲以及俄羅斯等地區落地開花 □記者 袁瑛 制造業的困局 目前,國內制造企業似乎已被逼入一個“絕境”。 商務部2006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國內600種主要商品中,供過于求的商品446種,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種,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分析師指出,在五金、紡織、家電以及很多輕工制造品行業中,國內已出現大量過剩產能。而另一方面,來自中國制造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歐盟以及美國的反傾銷調查有增無減。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柴海濤表示,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而這其中,機電、輕工等制造品成為“重災”行業。 “屋漏偏逢連夜雨。”康奈集團總裁鄭秀康這樣形容自己企業目前的處境。他和溫州同行們最頭疼的莫過于自2006年10月歐盟對中國皮鞋產品施行16.5%的 一直以來,歐盟、俄羅斯、 最近更雪上加霜的是,俄羅斯也由于存在 “灰色清關”問題,溫州鞋在去年連續幾次遭遇俄稅警強制拉貨事件。盡管中俄兩國為了此事曾幾經斡旋,但局面依然沒有多大改變。 2006年6月,中國商務部開始實施有關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計劃,這讓鄭秀康和康奈摸到了一個走出困境的全新思路。 商務部的該項計劃實際上在去年初就已經確定了。一位商務部官員說,商務部內部工作會上提出了商務領域的12項重點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在海外建立經濟貿易合作區。 在那次會議上,商務部高層官員明確提出,中國彩電、洗衣機等家電行業產能過剩,而一些國家又缺乏這些產品,供不應求,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讓中國的過剩產能轉移到國外,實現雙方國家的互通有無。 康奈集團其實早就有意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與中國黑龍江接壤的烏蘇里斯克建設一個經貿合作區。康奈負責經貿區項目的周津淼副總裁告訴《商務周刊》:“烏蘇里斯克成為2006年首批中國在國外的8個經濟貿易合作區之一,其背后體現的國家支持,無疑給康奈吃了一顆定心丸。” 同一批中標的企業還包括海爾這樣的家電制造商以及浙江主營電表儀器的華立集團。海爾在2001年就開始在巴基斯坦開展家電生產和銷售業務,不過幾年過去了,一直發展緩慢。直到去年11月,海爾在當地的“海爾-魯巴經濟區”正式掛牌成立。海爾-魯巴經濟區開發公司總經理安廣飛告訴《商務周刊》說,“2001年在這里開工建設的海爾工業園,只是實現了冰箱、洗衣機等產品生產的部分當地化,而如今的經濟區則大大超越了工業園的概念。” 華立集團則選擇在泰國建設自己在海外的第一個工業園區。由于較早就扎根于當地市場, 并在2005年就啟動了工業城的項目,華立在商務部“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評估中,綜合得分僅次于唯一參與競標的央企中國有色集團,位居第二。 這些中標企業選址正體現了中國政府引導企業“走出去”的一個主體思路。在投資國的選擇上,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認為:“要選擇那些既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又能對所在國家發展有幫助,能實現兩國‘雙贏’的產業,這樣對對方能帶來好處,實現長期友好發展。” 2006年,中國順利舉辦“中國·俄羅斯年”,2007年,俄羅斯也將舉行“俄羅斯·中國年”,中俄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將空前緊密;2006年年底,中國與巴基斯坦在胡錦濤主席訪巴期間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2007年初,中國與東盟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中國與泰國的經貿合作將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 多樣的海外工業園 作為中國主管合作區項目的政府部門,商務部合作司一直強調“少說多做”,但就合作區的具體形式,該司官員明確表示: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只是一個總概念,具體形態既可以是中國工業園區,也可以是中國科技園區,還可以是境外資源開發合作園區,“目前沒有固定模式,具體形態完全靠企業創造”。 華立集團對自己在泰國建立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定位很清晰——“為中國企業在泰國搭建一個發展的平臺”。負責海外業務拓展的肖琪經副總裁向《商務周刊》介紹說,華立已經在泰國有6年的運作經歷,對當地的經濟、法律制度以及人文環境都很了解,因此他們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經驗來運作一個工業城這樣的平臺,服務于近年來受國外反傾銷比較嚴重的行業,比如汽配、小家電等。“帆板出海,不如艦隊出海”,“集體走出去”,是肖琪經一直強調的中國民企應該選擇的海外發展模式。 不同于華立選擇汽配、機械、建材及家電等與華立的電表及相關電子產品不會形成“同質競爭”的企業入園,海爾則希望在巴基斯坦海爾-魯巴經濟區引進以家電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安廣飛對此的解釋是:“海爾想要轉變自己在巴基斯坦的角色,希望自己能由過去的家電生產商變成一個家電產業鏈平臺運營商,負責經濟區的建設以及相關產業的招商開發,為入區的中資企業搭建巴基斯坦及周邊南亞市場的跨國通道。”海爾目前也是在朝這個目標前進。如今的經濟區大大超越了原先“工業園”的概念,面積由過去的17萬平方米拓展到現在的1平方公里,而且預留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康奈集團則是按照俄羅斯的招商特點來確定園區的產業結構。集團副總裁周津淼介紹,除了首期進入園區的6家制鞋企業外,來自有色金屬冶煉、木材加工等制造業,以及運輸物流和商務服務業等多家企業也正在簽署入駐協議。由于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到俄羅斯須繳納的稅率差異巨大,首期已經入駐康奈俄羅斯經貿園區的6家制鞋企業還都只是選擇在俄羅斯進行產品的最后一道程序,距離在園區內構建和運營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還需時日。 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這都將是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的有益探索。在這種被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稱之為“集群式投資”的模式下,中國有色集團、華立、康奈、海爾等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更多的中國企業將有可能憑借這些平臺,在海外形成中國政府所希望的“企業團隊”。政府主動引導,企業海外集體投資,中國制造業由此拉開了于全球范圍進行產業轉移的序幕。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