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農業的多重探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9日 17:52 中國產經新聞
編者按: 2007年3月5日上午,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從發展現代農業,到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再到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字字句句充滿深厚感情。雖然我國城鎮化步伐顯著加快,但農業的基礎地位沒有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還將長期存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現代化、土地流轉、脫貧增收、民主法制、普及義務教育、破除封建觀念……這些仍是困擾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此,本報記者就如何發展現代農業為題采訪了部分官員及全國兩會代表委員。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 引導龍頭農企科技創新 “對農業現代化而言,發展進程中既要體現公平和公益性,又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既要滿足國際的需求,又要參與國際的競爭,既要符合國家利益,又要追尋規則。其中政府的作用,對中國整個農業的發展有指導性作用!眲⒀嗳A表示,對于發展市場機制的作用,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是關鍵因素。在農業現代化中,充分發揮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為引導帶動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的建設者和受益者,龍頭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劉燕華指出,農村龍頭企業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拉長農業的產業鏈。通過供應、連接市場的作用,把農業收益從低端向高端牽引,使農民在拉長產業鏈的過程中得到富裕的機會,提高素質的機會。第二,扎根農村。農業是以土地和勞力為基礎的要素。現在要把現代生產要素引到農村去,使它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發揮能力。第三,加強組織化程度。小農經濟的小而全不利于規模化、專業化,只有組織起來才能使農民、資源產品等各方面優勢實現共贏,最后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張云: 把農行建成服務三農的銀行 張云說,2007年初召開的農村金融會議指出,要穩步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這既是對農業銀行和對三農工作的肯定,也是服務新農村建設大局的需要。農業銀行已經制定了發展戰略:以服務三農為核心,以服務縣域為基礎,城鄉連動,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這一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考慮到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要求,農行制定了縣域發展的規劃。 第一是引導三農和縣域結構的調整轉化和升級。最近銀監會放寬了中部和西部地區準入的門檻,這些金融機構進入之后,對進一步活躍農村市場,為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是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投入。中國農業銀行從縣域吸收的資金原則上全部用于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其中投入到農業的貸款不低于30%。 第三是突出研究重點領域,研究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內涵和特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城鎮化建設,流通體系的建設,縣域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開發,農村信貸和公共金融服務等八個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第四是建立三農和縣域經濟相符合的政策,積極探索將城市資金轉移用到農村的方式和渠道,追尋機理不變,建立有別于大客戶、大城市的準入標準。 第五是根據三農和縣域多層次兼容的特點,因地制宜,整合研發適合農民的特點,簡便快捷和循環使用的產品,重點幫助龍頭產業化的龍頭產品在市場體系中的技術創新、環境保護、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資金需要。 第六是切實加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整體部署,切實加強與有關部門的交流。 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 構筑農產品流通新格局 黃海表示,從發達國家來看,現代農業不僅包括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生產方式,而且也包括現代的農村流通。商務部將響應中央的號召,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讓農民放心消費、安全消費。2007年,商務部將建立10萬家連鎖農家店,覆蓋75%以上的縣市,初步形成一個鄉鎮店為骨干的現代農村流通網絡。 二是“雙百市場工程”,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目前農產品賣難成為影響農民增收的重大問題,商務部選擇了100個批發市場,通過實現補貼和對貸款貼息的方式,對批發市場進行質量檢驗,加強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改善服務功能。 三是“東桑西移”工程,有利于富農。中國地區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已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商務部為適應這個轉移趨勢,2006年在中西部地區的15個省區市選擇了萬畝的蠶;,組織蠶農進行組織化、規模化生產。 四是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為農業發展提供信息引導,商務部建立了農村市場服務體系,目前已經聯系了36個城市、500個縣、12000個鄉鎮企業。 五是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商務部將進一步支持和鼓勵農村發展建設,推廣出口標識體系。鼓勵各地研究現代農業措施,解決農民貸款難、門檻高等問題。繼續對中國農產品的海外市場研究、對營銷策劃、產品推薦行動進行支持,關注出口動態,向農民及時通報外國的檢驗標準等信息。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 周延禮認為,龍頭企業是引導農民致富的力量,在農業保險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幫助農業、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從各項實踐來看,龍頭企業在農業保險中可以起到促進、改善的作用。 據悉,2006年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國90%省市自治區都開展了農業保險工作,其中吉林、四川等農業保險超過了70%左右。中國人保、中華聯合農業保險收入也逐步增加。周延禮表示,今年的保險工作要擴大試點的區域和品種,重點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擴大農村保險的覆蓋面,加強和監管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保障。 周延禮指出,政策性農業保險應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以保成形式來開展。以地方政府為主,各地的保監局要大力支持。2007年保監會將根據發展規劃,將擴大試點地區和試點品種,逐步擴大到糧食主產地區。比如說河南、安徽、浙江,在農業保險試點過程中,浙江充分發揮了省政府的作用,已經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在今年的基礎之上,按照工作方案,積極做好浙江保險的試點工作。要把農險品種擴大到玉米、小麥、棉花等大中作物,使保險的覆蓋面達到農作物覆蓋面積的20%。另外,在一些地區一些補貼政策到位的基礎之上,2007年保監會與中央財政積極協調,建立中央財政支持農保的政策。與此同時,保監會與有關部門積極地協調、溝通,與金融、農業、民政、水利等惠農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政策的效果。 全國人大農委法案室主任王超英: 專業合作社助力現代農業 王超英表示,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發揮好兩個關鍵作用。一是可以有效補充集體統一服務的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出現,可以有效地為農民提供服務。二是從公司加農戶到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合作社緩解了公司與農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合作社將是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龍頭企業和農戶加入一個中介組織,這個中介組織的出現緩解了公司與農戶之間的沖突。合作社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織載體。2007年的一號文件要求,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要采取有利于農民專業組織發展的稅收和金融政策,增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示范項目資金規模,著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拓市場營銷。 在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農業建設過程中,要做的就是依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過渡性的經營組織,專業合作社以農民為主要對象,提供銷售、儲藏、運輸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同類的農產品或者生產服務為紐帶的,提供了專業化的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要沿著產業鏈條來發展壯大的,在農村企業占有主要的市場份額。 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龍頭企業可以依法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規定了龍頭企業、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加入合作社成為團體成員,這個規定是為龍頭企業和農民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機制。 據了解,現在我國15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當中,由歐盟主辦占6%,由基層農業推廣機構主辦的占9%,其余的80%是由其他的社會力量,還有專業戶領辦的。因此龍頭企業領辦合作社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耀邦: 發展現代農業保糧食安全 陳耀邦說,2006年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一方面是糧食實現連續三年增產,另一方面是農民收入實現連續三年增收超過6%。特別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激勵政策、調控政策、支持政策和財政保障的政策,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實現全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任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霸谥醒朕r村經濟會議和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中央反復強調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但是當前農村發展也存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近三年來,我國糧食生產一方面是總產雖然增加,但是增幅越來越少;單產雖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算大。另一方面是種糧畝均純收入不斷下降,糧食增產增收的潛力有限,增產增收的基礎不是很穩固。陳耀邦表示,促進糧食的發展,一方面要穩定完善和強化利民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從強化科技、優化結構、提高生產能力著手。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保障糧食安全,也只有發展現代農業才能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在國際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政策措施將促進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我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在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意義是重大的。據了解,每一萬美元的農產品出口,就能直接和間接創造大概20個崗位。以2005年出口額來計算,農產品出口共創造約5400萬個就業崗位。 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國家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將成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建設的主旋律,這為廣大農業的龍頭企業帶來三個發展空間。一是龍頭企業作為引領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帶動力量,得到國家大力的扶持。國家通過投資參股和稅收的優惠政策,加快農產品加工的發展。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門安排發展資金,加強對技術的引進和改造。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的增值稅的政策,減輕企業的稅負。二是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一系列的措施。將進一步改善農業龍頭企業的市場環境。中央已經明確的發展現代農業的六項重點工作及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投入。積極抓好糧食生產,著力提高農民的設施準備水平,不斷強化現代農業的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三是大力加強現代農業的市場體系建設。這個實施以后,將進一步為龍頭企業提供更加優良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從政策方面講,從2007年開始,財政按部門新增政府投資的大部分,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扶貧開發機制,促進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等等。計劃在工業領域和農業領域的比例從原來的7:3,調整到5:5,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健全現代農業體系的相關的農業政策,將引領龍頭企業發展新的產業領域。為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市場體系、支撐體系、國家將鼓勵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民投資現代農業,努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努力發展現代的流通方式和新型的流通業態,新的扶持政策將為龍頭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力: 調節稅收力促農企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按照現代農業的內在要求,稅收政策還有改進的地方和更好的發揮作用的空間。王力認為,需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原則。一是正確處理農業稅和統一城鄉稅的原則。要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城鎮稅制統一,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性的差距,但這不意味著在當前實現城鄉稅制統一的時機已經成熟。二是公平性和有效性兼顧的原則,F在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個是政策不公平的問題,就是對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只是針對國家級的龍頭企業,而國有龍頭企業從事養殖、糧食、粗加工能夠享受免征的優惠。外資和內資在優惠政策上存在不平衡的情況。比如對農業生產資料給予了增值稅的優惠,但是不能使價格降下來。受益的是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者,而不是農民,這些帶來了不良的影響。注重農業生產的企業有平等的待遇,使政策更好的實施。三是加大稅收力度的同時,防止產生稅收漏洞的原則。加大稅收支持,是涉農政策改革的方向。在新農村建設和調節政策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稅收政策的應用應該注重各種稅收組合,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稅收的規范性,避免帶來稅收的漏洞。比如說增值稅是環環相扣,容易出現漏洞。 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農業科技創新不是孤立的 徐冠巨認為,要在以下方面做好系統工程。一是要提高農民的科普意識,通過培訓的途徑,使農民向科技型農民轉變,作為農業技術應用主體,廣大農民能夠定位成現代農業的重要一環。二是要加強對農業人才的培養。目前,農業人才的稀缺性要求加強農業人才培養。三是政府要大力支持農業,創新平臺建設。這樣的農業創新平臺,不同于單個的涉農企業,應該以多種方式結成多個產業鏈。例如浙江有300多個“快港”經濟,把它培育成了一個一個創新平臺,形成了一個一個產業鏈條,在這個平臺里面企業相互依存。目前,我國的農業企業面臨嚴峻的形勢是散,單打獨斗,人才創新、在品牌培育上都顯得比較弱小,所以政府要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而建立創新型的農業創新平臺就是很好的舉措,特別是農業科技園區。因此,建立農業產業平臺,對發展現代農業、農業技術在投入前先進行技術轉化有重要作用。(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史晨生采寫)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