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災難襲擾中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5:17 《財經文摘》
美國《外交》雜志2007年9-10月刊刊登了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中國問題專家易明(Elizabeth Economy)女士的文章,雜志主編吉丹·羅斯(Gideon Rose)還對易明進行了采訪。文章認為,盡管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環保規劃,但是它很難對各個方面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加強執行機構力的同時,中國還需要完善監督機制。值得樂觀的是,中國的一部分領導人在過去的三、四年中已經開始正視環境問題。 法國《拓展》雜志特邀法國東方語言文化研究所中國政策研究專家戈德曼針對中國共產黨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做了評述,文章認為,以胡錦濤、溫家寶為代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對社會主義民主進行了完善,更注重重新分配,這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鞏固了中共自身的地位。 中國的環境問題正變得日益嚴重——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正在加重中國經濟發展的負擔;不斷攀升的空氣污染指標正在危害著千百萬中國人的健康;大片的土地正在退化為荒漠。中國正成為類似非法木材貿易、海洋污染和氣候變暖問題的始作甬者,其污染不但對經濟發展、公眾健康有害,還有可能對國際聲譽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損害。 圍繞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的領導者們進行了高調的環保宣傳,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環保目標,承諾進行更多的環境投資,同時告誡企業領導人和地方政府官員做好他們份內的環保工作,并表示中國會對環境友好型外資企業開放。 但不幸的是,中國中央政府雖然設定了國家環保規劃,卻無法對各個方面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有效控制。事實上,許多地方政府官員不會對中央政府的環境政策給予重視,他們更愿意集中手中的能源和資源進一步推進本地的經濟增長。扭轉中國目前的環境窘境需要的,不僅僅是設定環保目標和進行環境投資,更需要中國政府進行革命性的、徹底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中國的領導者們需要為地方政府官員和企業主們提供合適的激勵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容易地促使他們在環保方面正確行事。同時,領導者們還必須放松對法院、非政府組織和媒體所施加的政治限制,使這些團體作為獨立的執行者參與環境保護。 國際社會也應該將重點放在幫助中國進行改革上,而不是僅僅向其提供尖端科技和開展示范項目。這樣做意味著國際社會需要與中國地方政府官員、企業主和環保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密切合作,幫助他們推行環保教育和制定執行政策;勸說跨國公司利用他們的經濟杠桿能力,確保其中國合作伙伴實施最佳的環保行為。 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中國希望要什么和需要做什么,中國將會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差環保記錄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將會為此付出代價。 空氣污染之憂 中國的快速發展常常被人宣稱為經濟奇跡,但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了環境災難。中國創紀錄的經濟增長需要消耗巨量的資源,而中國的能源利用率極低,對空氣、土地和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煤炭支撐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阻塞了中國人的呼吸。中國約70%的能源需求由煤炭滿足,2006年消耗了24億噸煤,比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煤炭消耗總量還多。2000年時,中國政府預計到2020年該國的煤炭消耗量將會增長一倍,但目前看,預計這一時間會提前至今年年底。中國消耗巨量煤炭的部分原因是低煤炭利用率導致的。據統計,中國每生產價值1萬美元的商品,所消耗的資源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印度的3倍。 過分依賴煤炭資源對中國的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16個中國城市位列世界前20名污染最嚴重城市,其中有4個城市位于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省。 中國接近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50%的懸浮顆粒排放是由煤消耗導致。北京市懸浮顆粒含量是紐約市的6倍,懸浮顆粒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危害。二氧化硫則會導致酸雨的形成,中國四分之一的國土和三分之一的農業用地都遭受過酸雨的侵蝕,造成農作物減產和建筑物遭受腐蝕。 但是不久以后,煤消耗對空氣質量造成的危害同汽車尾氣排放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中國交通業的繁榮,給國內的空氣質量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新增高速公路里程達5.27萬英里(約合8.48萬公里);每天新上路的轎車數量為1.4萬輛;2020年以前,中國轎車的保有量將達1.3億輛;到2040年之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就會超過美國。 中國政府為這一繁榮付出了高昂的代價。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在中國宜居城市排名中,從2005年的第4名下滑至第15名,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日益嚴重的交通和污染問題。 中國超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將會加重城市污染問題。其領導者們計劃在2000至2030年間將4億人(超過美國全國人口總數)轉移到新開發的城市中心區,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新建建筑物的數量,將會占全世界新建建筑物總量的一半。這些建筑物的問題之一就是低能源利用率,中國建筑物的能耗是德國同等建筑物能耗的2.5倍。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電池、節能燈和節能窗的生產國,但這些產品主要用于出口。除非這類節能產品能夠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否則中國的建筑繁榮將會導致能源消耗量快速攀升和污染加重。 水資源之患 盡管中國是世界第4大水資源國(少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急速增長的用水需求、過度用水、低利用率和不平衡的水資源分布,導致660個大中城市的三分之二缺水,其中的110個城市嚴重缺水。中國著名水利專家馬俊(Ma Jun音譯)指出,中國北部一些臨近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將會在未來5-10年中耗盡當地的水資源。 同不斷增長的用水需求一樣,巨大的用水浪費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用水幾乎占中國耗水總量的66%,有超過一半的農業用水被白白浪費掉;中國對工業用水的利用也非常低效,各行業的平均耗水量比發達國家同行高10%-20%;城市用水浪費現象尤其突出,超過20%的城市用水通過輸水管道漏掉了。 中國建設部已下決心在未來2至3年內解決這一問題。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長,城市用水量持續攀升,2004至2005年間城市用水量增長了6.6%。中國有些城市正在掠取地下水資源解決用水需求,造成大面積的地下通道,其后果是災難性的:像上海和天津這樣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正在持續下沉,過去15年平均下降了6英尺(約1.8288 米)。北京的地面下沉已經摧毀了一些工廠、建筑物和地下管道,并對該市的飛機場構成了威脅。 污染還對中國的飲用水供給構成威脅。占中國總飲用水70%的地下水,正遭受多種污染源的侵害,如受污染的地表水、危險的垃圾填埋場、農藥和化肥等。 根據中國新華社的報道,中國城市90%的含水層都受到了污染,超過75%流經中國城市地區的河流中的水都不適合飲用和釣魚。結果,接近7億人的飲用水都受到了動物和人類廢棄物的污染。世界銀行發現,無法為超過三分之二的農村人口提供自來水,是造成農村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高達11%消化道腫瘤的發病原因。 現在的問題之一,就是中國已經制定了許多確保水資源清潔的法規,但是企業主和地方政府官員卻并不執行這些法規。2005年一項針對中國509個城市的調查顯示,僅有23%的工廠在排放污水前對污水進行處理。另一項統計表明,目前中國三分之一的工業廢水和三分之二的家庭生活廢水,都是未經處理就被排放掉了。 從青藏高原到上海的長江,吸納了中國40%的廢水,其中80%的河水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部分是因為擔心污染問題,中國政府在今年宣布,推遲耗資600億美元的引長江水至北京和天津市的工程;為1.5億人口和15%的農田供水的黃河,被認為有三分之二的河水不安全,10%的黃河水被列為污水。2007年初,中國政府官員宣稱,黃河中三分之一的魚種因為水壩和污染問題已經滅絕。 中國的領導者們也對氣候變暖問題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007年春季,中國政府首次發布了氣候變暖評估報告。報告預計,受氣候變暖影響,中國三大河流——淮河、遼河和海河的水流量,將在未來50年中減少30%,小麥、大米和玉米的產量將會下降37%。靠西藏境內雪山提供大部分水源的長江和黃河,將會隨著雪山的融化而出現溢流,隨后將會干涸。中國和外國科學家都曾經警告說,由于海平面上升,上海市可能會在2050年以前被海水淹沒。 國際聲譽為環境所累 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世界其他地方。日本和韓國都表示,長期以來遭受著中國燃煤發電廠排放廢氣形成的酸雨的侵害、春天來自中國戈壁沙漠的沙塵暴襲擊以及有毒沙塵對土地的污染。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有些美國境內的沙塵、硫磺顆粒、煙塵和微量金屬,是源自中國并經過太平洋飄浮過來的。美國環保署的估計是,洛杉磯市上空25%的懸浮顆粒都源自中國。科學家們還發現,美國泥土中水銀的含量不斷增長,據分析也是中國的燃煤發電廠和水泥廠造成的。據報道,中國每年排放世界上25%-40%的汞(水銀)。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的調查,中國是最大的太平洋污染制造者,每年向渤海排放28億噸污水,幾乎沒有一條流入渤海的河流是潔凈的。渤海海底淤泥中的重金屬含量是中國官方標準的2000倍,對蝦的產量在過去15年中下降了90%。 2006年,廣東和福建兩省向海洋中排放了83億噸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比2001年提高了60%。中國東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之一,目前其海域被評定為不適合進行捕撈作業的海洋面積已經達到了總面積的80%,而2000年時則是53%。 此外,中國對地球氣候變暖所造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荷蘭環境評估局估計,中國目前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除非中國重新考慮對多種能源的利用和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否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是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倍。 自從1998年因遭遇洪水而對國內濫砍亂伐行為進行打擊后,中國對進口木材的需求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2005年的木材進口量是1993年的3倍。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統計,中國對木材、紙張和紙漿的需求,在2005-2010年間將會增長3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砍伐木材的進口國,約有一半的進口木材屬于非法,造成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國家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生態失衡。 盡管中國政府為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如新增綠化面積,搬遷污染工廠等,但在一些關鍵環節,中國政府的工作卻差強人意。例如,北京市的官員曾經表示,要全力以赴保證到2008年奧運會時為全北京提供安全的飲用水,他們現在卻表示提供安全飲用水的范圍僅限于奧運村。 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 中國的領導人為環境對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憂心忡忡。多項中國國內和國外的研究表明,中國每年需要為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環境污染付出8%-12%的GDP成本。 中國媒體反復報道污染對農業、工業產值和公眾健康造成的影響:一年的水污染成本為358億美元,空氣污染成本為275億美元,氣候原因造成的災難損失為265億美元,酸雨133億美元,沙漠化60億美元和土地受污染造成農作物受損25億美元。 中國衛生部今年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不斷惡化的空氣和水污染,使全國范圍內癌癥的發病率大幅增長:2005年以來,城市癌癥的發病率增加了19%,農村地區增加了23%。據世界銀行和中國政府聯合進行的一個研究項目統計,中國每年早亡于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呼吸道疾病的總人數為75萬人,每年共有1.9億人由于飲用不清潔水而患病。 社會問題 與經濟發展、公眾健康和國際聲譽等問題相比,環境污染造成的社會不滿更令中國領導者擔心。因為中國政府清楚地知道,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抗議有可能引發更加廣泛的社會不安定現象。今年春天,由于環保問題導致的廈門游行事件尤其引起領導者們的警覺。 據報道,為了反對在廈門市周邊地區建設一座投資14億美元的石化工廠,大約有7000-20000人通過手機短信組織起來,以和平的方式舉行游行,抗議化工廠的建設。關于這次游行的圖片在網上廣為流傳。雖然中國當局依然堅持化工廠的建設,但是,那些無法保護環境的人們或許會尋求政治上的變革,這是令中國政府擔心的事情。 中國政府已經能夠容忍非政府組織和媒體在地方層面扮演環境監管者的角色,不過仍然對它們設定了某些限制,特別是,這些機構不能將批評的矛頭直接指向中央政府。環境保護需要改變中國的政治文化,它需要有透明的信息、負責任的政府官員和獨立的法律體系。 從“紅色”中國到“綠色”中國 政府高層官員希望中國能像美國、歐洲和日本那樣,在實現經濟繁榮的同時有效地管理好環境問題。但是,他們不愿意為保護環境付出政治和經濟代價。中央政府向地方官員傳達的信息仍然是:環境保護不能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兩個目標要齊頭并進,這種情況只有在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可以帶來經濟利益時才會有效。 中國的領導人已經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有能力進行大膽的改革。大約25年前,鄧小平和他的支持者們頂住了政治壓力進行了強有力的改革,并為今天的經濟奇跡奠定了基礎。 為了讓中國能夠沿著這一偉大的道路繼續前進,有長遠眼光的領導者們需要為中國導入一套新的、可以改變中國商業運作方式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方案。如果不采取這類措施應對環境挑戰,中國將不會在21世紀重返世界最優秀國家的行列,而只會陷入經濟停滯和衰退之中。 與易明對話中國環境 吉丹·羅斯(以下簡稱G):中國的環境污染究竟為什么這么嚴重?這僅僅是經濟大規模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后果,還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特殊的問題? 易明(以下簡稱E):當然,20年來保持每年10%-12%的經濟增長,一般的國家真的很難做到,更別提還要同時兼顧環境了。但是中國政治經濟的現狀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特例。 在中國的政治體系中,地方官員經常是各自為政,他們往往只想發展當地的經濟,并不真正重視環保。而且,體制中也沒有使地方政府更容易進行環保的激勵機制,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的。舉例來說,地方政府通過提高水價籌資建立了污水處理項目,然而,由于法律規定的排污處罰額度過低,工廠寧愿一邊支付罰款一邊生產,也不愿使用污水處理設備,結果付出的代價比以前更大。 政治方面也是如此,保護環境確實不能給地方官員帶來實在的好處,只有非常顯著的經濟增長才被看做是他們的政績。中國的領導層正為此而傷腦筋,他們猶豫不知道是否該任由媒體、NGO組織和司法系統這一類力量介入環境領域——盡管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人們早就將這些力量看做是非常重要的環保力量了。他們擔心如果這些力量真的介入,可能會帶來更廣泛的政治變革。所以,我認為是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才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G:如果是源于如此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因素,那么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實現變革,這些變革有可能實現嗎? E:值得樂觀的是,中國的一部分領導人在過去的三四年中已經開始正視環境問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遠遠超越了他們的前任。在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節約用水和增加環保投資方面,他們制定了一系列明確的目標。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實現根本的變革,就必須像我剛才所提到的那樣,完善機制。也就是說,要迫使地方官員必須提高水價,即使他們可能會因為來自公眾的壓力而不愿這么做。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法律,確定一個合適的排污罰款額度。此外,還需要加強執行機構的力量,因為一個只有300人的國家環保總局,要想監督13億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也要加大在環保方面的人員投入。 最后,還要完善監督機制,讓媒體、NGO組織和司法系統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如果失去了工作的透明度,失去了問責制度,環保問題根本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善。 D:您是否認為,水資源或水污染問題會成為中國與其鄰國關系潛在危機和潛在沖突的導火索? E:中國擁有流入東南亞和俄國的七大水系。在水資源使用的問題上,中國與其鄰國已經發生了一些沖突。比如過去哈爾濱水污染對于俄國的影響,還有中國西部和西南部對于湄公河水域的破壞,使柬埔寨和越南捕魚業和水平面遭受一系列影響,這些都是已經實實在在發生了的。最近我還聽說了關于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水資源爭端。因此,水資源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 坦白地說,中國很幸運,所有的鄰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希望與中國冷靜地交涉這些問題,只有哈爾濱水污染事件時,政府的不作為讓俄國稍稍動了怒。即便如此,我也覺得他們并不想真的去惹中國。 所以,不僅是水資源的問題,還有像空氣質量這樣的問題,在日本和韓國也同樣人人都知道問題所在,卻沒人愿意真正站出來指責中國。更有甚者,他們還花了很多時間鼓勵中國去研究和判定這些環境問題的來源,還整天想著怎樣和中國合作,一起來推脫這些問題。 實際上,中國是這個區域內最有力的一方,在水資源的問題上,中國掌握著絕對的控制權。所以,我認為除非出現政治上的變化,這類低層次的爭端雖然還會一直持續,但是我不認為這些爭端會發生實質性的升級。 G: 現在有的人想借奧運之機抓中國的小辮子,是不是你提到的有些NGO組織其實也是想這么干? E:總的來說,NGO組織既不會把奧運當作某些行為的借口,也不會借奧運之機將某些問題升級。大多數環境NGO組織都致力于在奧運來臨之前將北京推到它應在的位置。中肯地說,確實有像法輪功這樣別有用心的非政府組織,想借奧運之機揪住中國政治體系和政府行為中的漏洞不放,但我認為環境問題不在其列。 我不認為奧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對于一些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奧運成了指標只是因為它可以說明中國一貫的問題,并且中國也想把奧運當成一個對外展示的大舞臺,僅此而已。再說,想借奧運之機在環境問題上有所建樹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奧運又確實是一個信號。不管是涉及知識產權、產品安全,還是環境和公共衛生,只要你想跟中國合作就必須懂得,北京的做法、說法,還有他們所制定的目標,在實際運作中都只占很小的比重。沒有人不希望看到他們能在奧運的環境問題上實現承諾。 G:您剛才提到了比賽項目可能因為空氣污染而延期的問題,如果真的發生了,那會非常尷尬吧? E:當然。我想他們會竭盡所能避免這樣的情況。有趣的是,就在幾個月前,中國宣稱要在奧運期間完全關閉一些工廠,于是,那些工廠就根本沒有出現在他們近期的測試名單上。 然而,北京的一些工廠不愿意在奧運期間完全停產,只愿意減產。這就是我在觀察今日中國時發現的另一個有趣的問題。包括我在內的任何人,只要關注過這個國家就會發現,在某個階段,人人都愿意為了民族自豪感去做任何事——這樣他們就可能會關閉工廠。 令人吃驚的是,經濟利益有時還是會打敗民族自豪感,占得上風。所以,你說的沒錯,如果因為空氣質量而延后賽事的情況真的發生,那將非常尷尬,并且會打破北京想要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展示的所有美好圖景。 編譯:段醒予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