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證券 黃碩
看這一年的科苑集團,就象看一本很哀怨的言情小說,總是錯過。
上市一年的走勢就象放煙花似的,上市第一天從25.08元最高沖到37.66元、收在30.03元,如同煙花一樣升空、那樣的光彩照人、又那樣的短暫、隨后就灰飛煙滅,從第二天開始
便一路陰跌,此輪跳水中最低觸到20.30元,距最高價已跌去46%。若有人告訴你,科苑集團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居然就是銀廣夏的第一大流通股東,你一定不信,但這是事實,一點沒錯——它就是北京中經開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一、 中經開物業--落花時節又逢君
不管“中經開物業管理”與中經開是什么關系、不管它是一家物業管理公司還是一家投資公司,我們只用數據說話:
(1)99年底,中經開物業以第4大流通股東的身份出現在東方電子,當時持股數達639萬股、按16.99元的市價計、市值高達1億元,與兩家“安”基金(安信、安順)和中經開并肩作戰,4家機構共持股4765萬股、占東方電子當時流通籌碼(3.76億股)的12%,雖然此前東方電子早已漲了許多年、翻了許多倍,但2000年元旦一過,東方電子的股價卻出現了最后一次輝煌,在那次網絡股行情里它再領風騷,從16.89元直上45元,一個多月漲1.6倍,到2000年中報時這兩位“中經開”便已經消失了,東方電子便陷入沉寂中,一直在30元(復權后)左右筑平臺,直至這次破次下行。
(2)2000年底,中經開物業以第一大流通股東的身份出現在銀廣夏中,當時持股數達939萬股、按37.73元的市價計算,市值高達3.5億元,份量遠遠高過基金景宏和景福。而銀廣夏在2000年內的大牛股的走勢有目共睹(2000年從14.06元開盤、2001年初最高漲至75.98元(還權后),漲幅最大時一年漲了4.4倍),最佩服的則是其流通股本已高達2.8億股、按其今年年初的最高價37元計、市值高達100億元,而主力仍舉重若輕,2001年上半年亦不過從37元略略調整到30.79元而已;
我們暫且不說如今的銀廣夏陷井是怎么回事、如今的東方電子又是如何地破位下行,憑心而論,曾經在東方電子、銀廣夏這樣的大牛股里扮演過如此重要的角色,“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中經開物業當然不是一般人。
二、 科苑集團--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們只能嘆口氣,假如銀廣夏此次不出事的話,憑以上兩戰,中經開物業絕對是二級市場最響當當的一塊招牌。以它那樣的聲望,即使只買入17萬股科苑集團,原本也足矣--
(1) 科苑集團天生小盤,流通股本僅4000萬股、總股本僅9400萬股,與華工科技同期上市,算是深圳市場最后一批新股之一,那個時期上市的“09”板塊整體走弱,科苑集團孤演掌難鳴。但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意味著超跌可能反彈;
(2) 到2000年底中經開物業小小嘗試了17萬股、成本估計在30元以上,到2001年中期科苑集團的股價便余下27.47元,此時更是余僅下23元,居然被套。在銀廣夏、東方電子那樣的巨無霸身上都能賺到錢,更何況科苑集團這樣的小盤股,流通市值僅9億元,能難得倒堂堂的中經開物業?
只可惜,俱往矣,科苑集團來得太遲了,現在“中經開物業”已經自身難保了,真的是“恨不相逢未嫁時”。現在的中經開物業前途未卜,即使仍是科苑集團的第一大流通股東,但已無法再給投資者信心了。少了“畫龍點睛”的妙筆,以致于我們所見到的科苑集團實在很平凡--中期凈利潤雖然增長37%、但主要原因卻是因為上年所得稅返還所致,中期每股收益雖然有0.17元、但市盈率亦高達67倍,雖然也算是生物醫藥,但奈何這個概念這兩年始終沒被熱炒。
真的就這樣錯過了,科苑集團生不逢時,沒有趕上“中經開物業”最美的時候,就這樣錯過了。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