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東平/文
因為掌控著全球4250億美元的資產,摩根斯坦利在投資界可謂婦孺皆知。摩根斯坦利亞洲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常年在亞洲尋覓項目的風險投資家保羅希爾身上也無疑籠罩著一層眩目的光環。上周,在深圳舉辦的全球腦庫論壇上,保羅希爾常常在會議的間隙里陷入企業家和媒體記者的漩渦中,而他似乎也很樂于將自己形容為“財神”和“財使”的雙重角
色。
保羅希爾表示,是摩根斯坦利的背景使自己備受歡迎,而在中國,國家財政部、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電信……都已成為大摩的客戶。
記者:保羅先生,中國創業板已經醞釀了很久,但其推出時間一再延遲,作為風險投資家您如何看待此事?
保羅:我先談一下風險投資家眼中的中國大陸投資環境,對風險投資家而言,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投資要有出口,即將投資變現。目前中國A股市場已經發展了十多年,擁有很高的市值,流動性也很強。但創辦企業的企業家和投資企業的風險投資家,目前都還無法在這個市場中變現。我個人認為,這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障礙,一個不必要的障礙,中國其他的條件都非常吸引風險資本。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海外投資者不敢到中國投資。
第二,這種狀況令中國企業家缺少創業的動力,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可以上市,但無法變現,無法為自己創造價值,因此也就減少了創業動力。據我了解,在美國硅谷以及歐洲的高科技公司里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他們掌握著高科技技術,如果能回國的話,是一股經濟動力,但目前現實卻令他未必就愿意回來——因為他不能享受到自己創造的價值。
創業板也好,以前的A股B股市場也好,能在這個政策上有一點小小的突破,即允許國外資本進來,在未上市公司中持有股份,同時在公司上市時,允許我把股票賣掉,這樣一切都解決了,就這么簡單。
在我眼中創業板就是一個退出通道。這是解決創業板吸引投資群體的關鍵。我希望中國可以像日本等其他國家一樣,沒有內資、外資之分,沒有什么法人股,所有股票,上市后都可以自由流通。讓一些高科技企業能迅速融資,風險資金能快速進出,企業創辦人能把企業價值變現。沒有退出通道,目前我們不敢大規模投入。
可以說,風險投資商都在等待,除摩根斯坦利外,國際上還有很多,去年在亞洲籌集了16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但卻很少流向中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退出機制,而并非不看好中國市場。
記者:摩根斯坦利目前在中國的風險投資金額大約有多少?
保羅:我們一直很關注這個市場,但我得承認,目前僅有2億美元的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相對我們的基金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我看不明白,我的錢怎么才能變現,我們投的是養老資金,更要小心。
目前,平安保險公司、福建南孚電池、恒安國際集團都有我們的風險資金,這些公司都不錯。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公司已開始盈利這是我們目前在中國投資的基本標準。
記者:將來摩根斯坦利對中國的那些領域比較感興趣?會角逐壟斷行業、暴利行業嗎?像媒體?
保羅:從風險投資的角度,金融服務行業、消費品領域是我們投資的重點,我們對平安保險公司一直都很滿意。國外的投資商都看好金融服務業這一塊。但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候,還要等待中國在混業經營等方面的政策松動。
每個投資商都期望著穩定的回報,壟斷行業是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都受國家保護,即使合資后,在市場上,競爭的對手也很少。而投資一般的行業,競爭者眾多,利潤不高。
媒體行業前景不錯,在全球都受投資者青睞。中國的媒體總增長速度遠低于消費水平增長,利潤空間很大,但政策尚不明朗,我們暫時還不會進入。
記者:我想你所說的是中國金融業包括資本市場開放的問題,但這種開放是否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強烈沖擊,甚至會引起某種程度的動蕩?
保羅:我認為不會。人民幣自由兌換現在條件已基本成熟。我不是說要外資自由進入A股市場,只是說,我投資的企業在上市后,可以讓我把股份賣掉。風險投資沒有陪企業長到大型恐龍的習慣。賺錢時賣掉,可以再投新的企業。
記者:在全球腦庫論壇上,經濟學家越來越強調,在中國建立信用體系的緊迫性,作為風險投資家你怎樣看經濟中的道德?
保羅:資本市場并不排斥道德,相反,信用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原則之一。銀行、股市、投資,沒有信用的話,錢不會流去。在海外,公司、個人都對信用評級看得很重要。中國目前正在著手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記者:在中國,近來有不少實業紛紛將企業重心轉向金融業,你怎樣看待這部分投資?
保羅:進入金融行業應該謹慎,因為該行業的風險很高,且涉及老百姓的積蓄,對管理者的素質、經驗及道德要求都很高,各國對此都監管很嚴。民營企業在過去沒有多少經驗,應特別監管。其實一般的企業如果在融資上沒有困難,我想未必要進入金融業。
記者:你怎樣看待剛剛出臺的國有股減持政策?
保羅:應該鼓勵,國家也需要將投資變現流通,作為投資者,國家同樣要考慮手中資產的風險,減持國有股有利分散風險,將變現的錢投入到一些社會保障事業,或其他重要領域。今后,國家不應成為投資的主體。
記者:美國經濟下滑,東亞經濟不景氣,中國市場目前日益成為關注點,這會造成大量的技術人才、資金流向中國嗎?
保羅:人才和技術向中國流動趨勢已很明顯,中國已成為制造業最佳選擇地,全球質量好的制造商基本都會在中國建廠,特別是工業行業的投資者。
但類似金融、風險投資、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者以及大的戰略投資家進入中國還需要時間,并不是不感興趣,而是中國缺少資金的退出通道。
點擊此處發送手機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薦給朋友 短信發送,浪漫搞笑言語傳情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