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文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又稱創業投資,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美國,是一種集金融、創新、科技、管理與市場為一體的新型資金運作模式,一種將權、責、利密切結合的、有效的資金運作機制,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各國所接受,逐漸風靡全球。此機制在推動新興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追求高額利潤為目的的風險投資,直接刺激了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全球整個經濟的發展。
去年,當“中國互聯網與風險投資大會”和“中國資訊科技與風險投資大會”相繼在北京、深圳召開后,中國信息科技逐漸邁向新一輪的發展,風險投資在中國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已有北京、山西、上海、天津、陜西等22個省市區,設立了科技風險投資信托公司;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及科技信用社等風險投資機構,已達到80余家,具備了35億元的投資能力。加上各類創業中心,目前,全國各類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已超過了200家。短短幾年間,風險投資在神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立足,充分表明了中國海納百川的胸懷。
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對風險投資業的重視與鼓勵程度作比較,為推進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對市場機制、理念等諸多問題仍值得關注。
滯后的市場機制。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沒有一定的資金規模,于是很難在一兩個項目上作出巨大的投入,從而造成了風險投資輸不起的局面。
國內二板市場遲遲未建立。對于沒有國際知名度的大多數國內風險投資機構而言,他投資的公司既沒法在國外上市,也缺乏國內上市的基礎。于是,風險資金處于觀望狀態。被投資公司沒法正規化,投資公司亦沒法在退出機制中獲得利益最大化。
缺乏對風險投資行業的了解。投資者在投資時,一方面過分擔心風險投資過程中的高風險,總希望可以投一筆中一筆,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以至于優柔寡斷不能作出決定;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地控制投資過程中出現的風險。由于經驗的限制,當投資過程中風險真正出現的時候,就顯得手忙腳亂,要不就是孤注一擲。
在投資過程中,有些風險投資者往往希望獲得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錯誤地認為成為最大的股東是一種成功。事實上,這種情況的后果是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股本結構,導致最終影響企業的管理水平,影響持續募集資金的能力和能否上市的可能。
去年,在“深圳2000·中國資訊科技與風險投資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都奔著海外風險投資機構而來,緣由是驚人的相似:海外的風險投資可以給創業者帶來從資金、管理到技術、商業模式上的全方位的幫助。
前不久,由人民網[微博]等主辦的一個關于信息科技的風險投資大會在上海召開,風險投資的諸多問題和希望又被提及。本次大會在迎接海外風險投資的同時,也為我們自己的風險投資市場提供了學習借鑒的機會。希望能盡快建立起以市場為核心、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中國自己的風險投資機制。
隨著中國加入WTO,海外資本關注中國的目光愈加熱切。如何在知識經濟時代建立起完善的風險投資體系,已經日益成為各國關注的話題,中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