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衛容之 通訊員 瞿勇敏/文
日前,某外企財務去上海市一家銀行,向柜面結算人員詢問“入世”后,企業行業的法規有何改變以及資金結算中如何為企業避免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和其他風險。柜面人員被問得一頭霧水,干脆回答,“不清楚”。該財務向記者說起此事時一臉詫異,隨著我國“入世”腳步的日益臨近,“面臨巨大沖擊的銀行怎能一問三不知?”
我國入世,最先受到沖擊的即是銀行。一些銀行為了保持自身優勢,紛紛加大馬力開發新型金融產品,搶占市場份額,住房配套貸款、汽車貸款、消費貸款和網上銀行等,銀行業競爭已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由于各家銀行都為“搶先”,在“善后”工作上顯然就做得不夠,因此導致諸如“零首付”等業務就因各種原因被宣布退出市場。由于過份注重市場競爭,使得一些銀行顧此失彼,忽視了對員工進行“入世”等基本知識的培訓。據了解,不少銀行對我國“入世”后的企業行業法規沖突和規避等問題,以及員工此方面的素質和應付能力等相關工作,還沒有準備到位。使銀行在練好“內功”方面,還未形成一整套方案。一些業內人士不無憂慮地說,以現在這種狀態“入世”,恐怕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因此加快這方面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最先受沖擊的銀行無動于衷,眾企業卻早已按捺不住,率先“入世”了。因為,他們知道“入世”后的企業間競爭將更加激烈,一些企業特別是外資和合資企業,已經開始在這方面籌劃對策。據一些外企財務人員反映,他們對同行業及相關行業的法規法律早已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資金結算上如何避免市場風險、匯率風險。而一直將資金風險放在第一位的銀行業,掌管著企業的資金“大權”,卻還未真正進入狀態。盡管銀行業的規模、硬件和軟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離客戶需要的高質量服務,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一些企業有理由擔心,企業入世后,銀行能否把好最后的結算“關”?
那么,對于這種現象,銀行員工有何想法呢?據上海幾家銀行的員工反映,他們從未參加過本行“入世”等方面的講座和業務輔導,因此遇到客戶談及此話題,總是“腹中空空”。在談到照此下去,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時,他們均表現出憂慮不安的神情,他們普遍認為銀行與貨幣打交道,是項責任性極強的工作,“入世”后則意味著風險更大,責任更重。一位銀行員工的話道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為使今后的業務不處于被動狀態,希望銀行盡快為我們補上‘入世’知識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