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5月30日報道,在中國銀行業面對“狼來了”的呼聲中,關于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優秀人才的爭奪問題,恐怕是最被關注和議論的焦點了,都以為,此后優秀的人才將大量流失。而在這種普遍的悲觀論調中,來自花旗、渣打、美洲、匯豐、東亞等外資指名銀行的員工卻紛紛加盟中國光大銀行[微博]的隊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外資銀行人才“回流”現象,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有關人士和專家。
近兩年來,中國光大銀行迎來了10多位來自外資銀行的優秀人才,他們已經成為各個崗位上的骨干力量和高級管理人員。該行上海分行就有5位從匯豐、渣打、美洲等銀行“跳槽”來的員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回流”?光大銀行上海分行國際部副經理就是這批“回流”群體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外資銀行的工作十分辛苦繁忙,而銀行對員工的認同感卻很差,“干到后來不清楚在為誰干了,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工作,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再者外資銀行的培訓制度較差,他們需要有一定基礎的員工,并且需要你發揮100%的“能量”,對不少中國員工而言,不能及時“充電”,發展的空間顯然就小了。
外資銀行的高待遇是中資銀行不可企及的,這也是造成大量中資銀行員工流失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據稱,在美國或加拿大一個小區工作的負責人,一年的年薪就高達10萬美金。記者在采訪時也沒有忽略這個頗為實際的問題,光大的這位部門副經理笑言,中資銀行員工的收入確實和外資銀行有差距,但不是很大,特別是普通員工。但拿高薪的前提是“自己愿不愿意為他們(外資銀行)去做,況且人除了錢以外還有許多需要,比如發展”。和該經理有同樣想法的“回流”人員不在少數,光大南京太平南路支行行長過去曾經在渣打銀行[微博]工作,談起光大銀行的的管理機制和用人機制時,她深有感觸地說,光大銀行完全按照現代化商業銀行的法則進行制度建設和業務運轉,在用人和考核機制上一點也不比外資遜色。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有東方文化所特有的優勢。另外,在中國的銀行工作,更有一種成就感和歸宿感,因為只有在為自己的祖國工作著才會感到真正的充實,這一點是外資銀行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
中資銀行優越的培訓和用人制度是外資銀行人才“回流”的重要原因。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周路曾告訴記者,員工培訓在中行總體戰略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中行每年都花大力氣抓員工的素質,為銀行業培養了大量骨干,由于源源不斷的人才涌現,就不怕外資銀行“挖墻角”后留下“空檔”。而光大銀行健全、高效和富有活力的的激勵機制為引進“回流”人才起了關鍵作用,該行堅持“按績分配、獎優罰懶、拉開檔次、兼顧公平”的原則,調整收入分配,加大業績與收入的分配掛鉤、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有關專家指出,國內銀行界大可不必談外資銀行“色變”,因為問題遠非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更不能因此產生“恐外癥”。我們國有銀行首先要自信,應該看到我們不僅有能力留住人才,而且還有能力吸引人才,包括外資銀行的人才。應該看到,高薪不是萬能的。一個優秀的人才更看重的是企業能給自己怎樣的發揮空間,國內銀行業在這方面應該有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