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假貨造成銷售損失達1.5億美元的寶潔(中國)有限公司,1999年被迫成立專門的打假小組,每年投入上百萬美元進行打假行動,然而,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是,假貨竟然越打越多,而且,在2000年670次打假行動中,只有8名制假、販假人員受到了法律的懲治———
“假貨猛于虎!”
作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費品生產和銷售廠商之一,成立150年來在全球其他市場從未被假貨問題困擾的寶潔公司,漸漸領悟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一家著名市場調查公司去年提供的數字顯示,中國市場銷售的寶潔產品15%—40%屬于假冒。如果按照15%的比例估算,寶潔(中國)有限公司每年在中國市場因假貨而損失的銷售額,高達1.5億美元。
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寶潔終于忍無可忍,1999年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小組。2000年,打假小組更是重拳出擊,發起了“龍年打假行動”,深入到17個省的20多個城市,總共查獲670起制假售假案件,繳獲假冒寶潔產品79萬箱,價值人民幣2.3億元。今年,公司進一步加強了打假力度,僅一季度,打假小組就在全國范圍內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了127次打假行動,查獲假冒寶潔產品近11萬箱,價值人民幣3300萬元。為此,寶潔每年的花費高達上百萬美元。
然而,在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之后,寶潔發現他們距離根除假貨的終極目標竟是如此遙遠。造假、販假不但沒有因此而停止,假貨竟然越打越多。單憑一個企業的力量實在不足以應付如此大規模的造假行為,特別是在打假面臨諸多制度難題的情況下。
670與8的較量
講寶潔打假,就不能不提林榮欽案。這不僅因為林榮欽是中國因制假販假而被送進監獄的第一人,更重要的是,透過案件艱難的調查取證、刑事責任追究過程,可以深刻地理解企業打假面臨的法律障礙。
作為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最大的假貨批發商之一,1999年之前,林榮欽就曾因販售假冒寶潔等品牌的產品而四次被查,但由于證據不足,林僅被處以5.6萬元罰款了事。
1999年初,經寶潔公司報案,林榮欽第五次被查。托運清單顯示,林已將假冒寶潔產品共計5000余箱,分別銷往揚州、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地。
依據相關法律,“偽劣產品罪”的定罪標準為“銷售金額5萬元”。而要真正把造假者送進監獄,除去銷貨清單、賬單、領貨憑證、假冒商品鑒定書等證據外,還必須有買家出庭作證。為此,寶潔公司的一名打假律師,陪同浙江義烏市公安局的辦案人員,歷時半年,行程1萬多公里,跨越6個省區調查取證,終于找到了足夠的購貨證人。1999年11月,4次被行政處罰、銷售假冒產品超過1萬箱、貨值過百萬元的林榮欽,因經證實的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金額只有17.67萬元,而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罰款8000元。
如果你為林榮欽量刑過輕而感到遺憾,徐州長興塑料廠案的結局就更讓人無奈。雖然生產銷售記錄顯示,該廠已銷售各種假冒包裝瓶超過80萬個,但由于現場僅查獲包裝瓶1.96萬個,少于2萬個的立案標準,又無法找到買主證實銷售情況,廠主被拘留30天后釋放。
除去定罪標準過高、取證難度大之外,刑法條文過粗,也是困擾打假的一個法律難題。寶潔公司法律顧問姚紅軍介紹說,由于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界定不清,對“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表示不明,給追究造假者刑事責任帶來了難度。
以山東德州假冒舒膚佳香皂案為例,去年10月,山東省質監局在臨邑一家地下工廠,查獲假冒舒膚佳香皂11萬塊,銷售記錄顯示已銷售假冒產品90萬元。然而經檢測,雖然該假冒香皂完全不含舒膚佳特有的抑菌成分,但一般指標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當地有關機關認為,這不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拒絕以“偽劣產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而要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追究,又因各方對“情節特別嚴重”理解存在分歧,同樣無法說服有關機關移送案件及立案偵查。
統計顯示,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1998年共查處14736件,僅有35件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與上述數字相比,2000年在寶潔查獲的670起制假案件中,只有8人被刑事起訴,就不足為奇了。
5與500的距離
“制假設備難以沒收,假冒產品難以銷毀,以罰代刑現象嚴重,地方保護屢禁不止,都是假冒偽劣屢打不絕的原因,而行政執法中罰款太低、處罰太輕,更是給了制假、售假者以喘息之機,”姚紅軍對此有頗多感慨。
許多國家對假冒侵權行為均采用重典。美國法律規定,生產、銷售假冒產品均屬有罪,對生產者、銷售者分別處以25萬美元以上和200萬美元以下的罰款,并處以監禁,如有假冒前科的,罰款額可達500萬美元;法國規定,對假冒違法者可判處兩年監禁,罰款100萬法郎。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處罰明顯過于寬松。據介紹,我國對制假、售假行為的處罰主要是依據《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或一些地方性法規。其中,《商標法》規定的處罰尺度是,“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者侵權所獲利潤5倍以下的罰款”;而同樣的行為,在澳大利亞的處罰可高達所獲利潤的500倍。《產品質量法》規定,偽劣產品處以“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假冒行為處以“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下的罰款”。
很顯然,與制假、售假的高額利潤相比,區區罰款,對不法分子來說,根本不能傷筋動骨。寶潔方面對此感受更深:“我們在廣東潮陽、潮州、中山、廣州等地發現的許多造假售假者,都已被行政處罰過四五次,有的甚至被罰過十多次,可他們從未放棄造假販假。行政處罰對于他們僅僅是增加了些許經營成本而已!”
尋求制度突破
假冒偽劣,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中必須抓緊解決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146家各類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假冒商品給這些企業造成的利潤損失高達16億元,企業打假耗資更是高達2.65億元。
“打假必須尋求制度突破”,法律界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完善有關法律,只有降低定罪標準,簡化取證程序,細化相關條文,懲處參與行為,杜絕以罰代刑,打破地方保護,假貨才會真正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制假售假者才會真正受到法律的嚴懲,我國的市場秩序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十年漫漫打假路,讓寶潔漸漸取到了打假“真經”:第一,提倡完善現有法律、法規,改善投資環境;第二,積極與各級政府及執法部門展開合作;第三,積極進行技術革新,使仿造更難,而辨別假貨更容易;第四,通過媒體普及教育公眾,將假冒問題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昭示眾人。
2000年3月,由寶潔公司牽頭發起的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第一批成員公司包括了在中國的投資總額約60億美元的28家世界最著名的跨國企業,目前已經發展到67家。
“我們的目標是徹底消滅假貨”,談及前景,寶潔充滿信心。(王政)